左千千
摘要:對高中生而言,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閱讀在高中語文中是培養我們分析、想象、理解以及評價能力的學習部分,但當前大部分高中生在閱讀方面都存在歸納分析能力的欠缺。本文筆者就結合自身學習經驗,探析并總結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理解;分析
我們對世界認識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閱讀能力基礎上的,因為在讀取文字信息的過程中不僅能實現思想的升華、還能得到審美、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每一位高中生都有必要在閱讀能力的培養上進行深入探究,致力于提高自我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
一、激發并保持對閱讀的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而言,興趣就是我們學習的動力。因此培養自身閱讀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激發我們對閱讀的熱情和興趣,這樣才能在閱讀過程中充分調動感情,進而用動力和沖勁積極的面對與克服可能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在閱讀實踐中,我們需要充分的了解自己,根據自己的心理和行為習慣來由針對性的選擇適宜自己的閱讀書目,從自身感興趣的文章和書籍開始,比如我就是屬于活潑好動型的,我會更傾向于一下體育運動類題材或者戰爭類書籍,我會盡情的享受那種存在競技氛圍中超越的快感,這就是閱讀欲望的來源[1]。如果自身屬于特別感性,感情非常豐富的人,可以從情感類文章開始,這樣更容易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情感的共鳴,不斷品味到“崇高”、“正義”等不同的美感,更對的閱讀需求就會在這些美感的驅動下產生。堅持長期的閱讀,便能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二、掌握正確的方式對文章多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從古至今的流傳下來一定是它的道理,其實這就是在指導我們在高中語文閱讀能力訓練結合“聽、說、讀、寫”的同時,提高對“讀”這一環節的重視程度,多次反復的閱讀能讓我們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不同的人便會在文中找到不同有著深刻印象的內容,并對其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的探究,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有著較為成熟的思維以及獨立的思想意識,因此用正確的方式反復閱讀便能讓自己對閱讀內容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思維的高度。簡單形象的來描述“讀”的過程,就可以將其看做一個建筑物的地基,房子的堅固性和穩定性離不開對地基多次充分的夯實。值得注意的是在閱讀過程中要結合思考和分析,避免機械性、死板的讀書,思考和領悟的其實就是一個去粗取精的過程,我們在大腦中留下的是經過層層過濾后的精華,心到、眼到、口到是三大閱讀要點,尤其是閱讀一些古典名著時,更能體現多讀對我們閱讀能力的促進作用。
三、在閱讀過程中培養質疑能力
古話有:“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新課標中也明確提出過,需要當前學生擁有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可以獨立的對文本作出自我的分析與判斷,并學會從多個層次和角度進行評價和質疑。對一篇文章的理解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質疑的能力,這既是評價閱讀深入與否也是評價閱讀自主程度的重要指標。關于如何質疑我想在此分享一點自己的心得。質疑需要從淺入深,由表及里,比如對字、詞、句以及標題的運用分析以及對寫法的判斷,這屬于表層質疑能力;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表達技巧以及語言方式的鑒賞即為深層質疑能力[2]。作為學生的我們要擁有欣賞、鑒別、評價等能力來獲得愉悅的閱讀體驗。高中階段接觸到的很多文學作品都留有很大的藝術空白,這些都需要我們發揮想象去質疑、去填補。在《藥》里面插上“花圈”的到底是誰?如果瑪蒂爾德后來知道了項鏈不是真的,她會做什么或者做什么?《邊城》里翡翠的等待能堅持多久呢?
四、以擴大閱讀量為基礎實現讀寫交融
關于閱讀,著名學者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每個人每年能夠精讀的文章最多不過六七十篇,這需要我們用更多的文章來比勘和印證,才能避免陷入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困境。”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擴大閱讀量,拓寬閱讀范圍的重要性。作為高中生的我們除了教材課本上的內容以外還要重視課外閱讀,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延伸課外閱讀,讓課內課外相互帶動和促進。我通常會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后,就某個問題或知識點進行課外拓展,這樣更能激發我的求索欲望。此外,還要以讀寫交融的方式來強化和鞏固優良閱讀品質,以讀促寫就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通過精心的寫作訓練來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這兩種做法的結合能大大的提高我們的聯想能力和想象力,切切實實強化了我們的閱讀品質養成,讓我們真正嘗到讀書的甜頭,直到漸成良習。
總而言之,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可以改變人生。文獻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不僅僅是為了在高考之際取得一個號的分數,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學會在生活中激烈,學習前人的總結、經驗與感受。一旦將閱讀養成一種習慣,它便就會像一個智慧的長者陪伴我們,無時無刻。
參考文獻:
[1]喬素萍.探析高中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J].才智,2017 (5).
[2]吳傳松.高中語文閱讀中學生整體感悟能力的提高策略[J].課外語文,2018 (1):1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