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化學是一門趣味盎然的學科,里面涉及到很多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教師能夠制定科學完善的教學方案,切實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確保學生能夠積極踴躍的參與到化學教學中,以實現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協調發展。本文將對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現狀、影響因素以及有效對策加以探討和分析,旨在能夠全面提高化學教學的實效性,從而為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高中化學 化學教學 創新意識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創新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能力之一,往往是經過后天培養形成的,而高中化學涉及到很多有趣的知識和實驗,對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大有助益。但是從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現狀來看普遍存在著種種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學生的學習興趣缺缺,學習態度過于被動,參與積極性較差,不利于高中化學教學工作的開展。為了轉變這一現狀,教師應該積極實施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的革新,將化學學科的魅力充分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潛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有利的條件。
1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現狀及影響因素
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通常是照本宣科,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少之又少,只注重考點內容的講解,很少將化學知識予以拓展延伸;學生上課經常溜號,被動接受知識,不能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薄弱,這就是當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導致上述現象發生的原因歸根究底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社會上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關注度不足,學生的思維存在惰性以及家長的配合度不高。具體而言,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主要受到以下幾項因素的影響:
1.1教師因素
作為高中化學教學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教師不能充分認識到自身職責,僅僅按照傳統思維開展教學工作,這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的思想,使得學生的思維固化,很難產生創新性的想法。很多教師都強制性的要求學生記憶所謂的標準答案,卻對問題的解決過程疏于講解,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得不到鍛煉,那么學生的創新意識將難以形成。
1.2學生因素
長期以來,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都占據著主導地位,制定的教學模式比較刻板,使得學生產生了較強的依賴性,學生往往不能獨立思考問題,而是等待教師直接宣布答案,這已經成為了學生的思維慣性,面對難題時學生會產生退縮心理,而不是迎難而上,憑借自己的力量來解決。此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不會深入挖掘問題的內涵,求知欲望相對匱乏,這是制約學生創新意識形成的關鍵所在。
1.3家長因素
家庭教育對于人的一生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很多家長都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在家里要讓孩子得到充分的放松,遠離一切危險事物,而家長們普遍認為化學實驗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不能讓孩子獨立操作,正是因為這種思想的存在,對孩子的保護過度,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很難將學到的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關聯起來,極大的阻礙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1.4學校因素
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高中化學課程一直圍繞著高考考點進行設計,以教材為準繩,只傳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關于化學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思想卻很少涉及,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向學生揭示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系,學生無法將知識串聯起來,腦海中的知識脈絡圖存在缺陷,這給學生的自主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偏弱,不利于學生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
2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策略
2.1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源泉,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學學習中,積極主動的思考化學問題。為了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教師應該學會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帶領學生領略化學的奧秘。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應用給高中化學教學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能夠將比較復雜的、危險性較高的實驗清晰直觀的展示出來,讓學生真切的看到化學反應過程,引起了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應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高中化學課堂,讓化學教學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教師還可以將實驗步驟予以改進,故意遺留一些錯誤環節,以待學生指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大膽質疑,那么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會油然而生。
2.2加強對學生的啟發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寶藏,他們的潛力是無窮的,等待教師來挖掘,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讓學生明確化學反應原理,學會透過現象來發現本質。以乙烯和溴水的反應為例,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乙烯被溴加成使得溴水褪色,這是一種化學變化;苯也可以使溴水褪色,這是因為溴更容易溶到苯中,體現的是物理變化。在這種對比之下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記憶更加深刻,對物質化學性質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增加了知識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在學習化學時能夠樂在其中,學生的知識體系也會更加趨于健全和完善,之于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效果卓越。
2.3設置問題情境
學會發問和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必要前提條件,當學生能夠勇敢的問出“為什么”,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問題,這意味著他們的創新之路成功了一半。問題情境的設置是激發學生好奇心的有效舉措,教師可以在課程導入階段提出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來學習,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將會牢牢集中,高中化學教學效果也會更加的顯著。比如說在學習乙烯時,教師就可以將乙烯和乙烷相比較,讓學生思考乙烯的分子式,與乙烷結構的共同點和異同點,還可以讓學生講一講生活中乙烯都有哪些用處,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對乙烯學習抱以強烈的期待,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會更高,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2.4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在高中實驗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實驗的演練,學生親自進行實驗的機會很少。因此,教師要改變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參與到實踐操作中。例如,在進行“原電池”的實驗中,教師可以設置實驗情境,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使用水果蔬菜可以制作原電池嗎?這些水果蔬菜電池中,電流最大的是哪個?”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實驗,能夠使思維得到擴散,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5聯系實際生活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使教學理論滲透到生活中,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科技活動,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化學的趣味性,最終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課外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小實驗,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化學知識展開實踐,這會讓學生學到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拓展更多的課外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撰寫實驗心得,記錄他們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促進學生學以致用,開拓創新。
3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渠道,教師應該在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引導和啟發學生的思路,積極設置問題情境,并將化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到一起,這樣學生才能形成創新性思維,從而在化學學習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取得良好的成績。
作者簡介:閆莉,女,河南省信陽市人,出生年月:1979年8月,碩士研究生學歷,2009年碩士畢業于鄭州大學化學系,碩士畢業以來一直從事高中化學教育,多次榮獲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校級優秀教師和市級優秀班主任。
參考文獻
[1] 寧葉閣.淺談如何有效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7(02).
[2] 李春艷.多媒體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J].亞太教育,2016(35).
[3] 周磊鑫.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