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經濟的高速發展與變化,我國高職教育呈現多元化,不斷深入改革,適應社會需求。高職美術教育承擔培養高素質從事美術工作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在高職美術教育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高職美術教育具有自身的特點,本文主要分析高職美術教育現狀,提出改革思路,為高職美術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美術;現狀;改革
高職美術教育在藝術教育專業中占有重要地位,逐漸得到重視,主要培養學生對實用美術的應用能力以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伴隨經濟的發展,對于美術人才的需求在加大,為高職美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也為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更高的挑戰。目前美術教育存在不足,培養的學生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高職院校應正視當前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改革措施,才能更有利的促進高職美術教育的創新發展,這也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一、高職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高職美術教育為藝術專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不僅培養學生勝任未來工作崗位的實踐應用能力,還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等。高職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高職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高職教育中,學生接受的教育是從專業基礎知識教育走向社會教育。在學生接受教育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潛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學生只有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才能進行更好的創作。
第二,高職美術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剛踏入校門的學生,因年齡與身心發展所限,并沒有形成較強的審美標準。藝術的創作,除了本身要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外,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審美觀。一切優秀的藝術作品,都要求大師們具有很強的審美標準,在高職美術教育中,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強化,逐漸形成高標準的審美。
第三,高職美術教育,發展學生個性。美術作品具有很強的獨創性,融合了創作者的個性。個性是創作者的生命線,通過作品體現藝術家的思維觀念與創作形式。高職美術教育,以學生為根本,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個性發展,形成自己的創作特色。
二、高職美術教育現狀
(一)高職美術教育功利性現象
高職美術教育在近年來發展迅速,從原來的冷門成為了熱門,教學規模在不斷擴大,招生人數不斷增加。高職院校相關的配套教學內容、方法等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是仍存在不少問題。因美術專業受到較多學生的追捧,導致學費上漲,且進入門檻更低,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普遍要求低,這導致了高職美術教育具有功利化的現象,商業氣息較濃。這也是高職院校值得深思的關鍵點。
(二)培養目標與社會脫軌
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專業與普通高等院校有所區別,更加偏重技能型學習,向社會輸送滿足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然而在當前的教育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教師本身缺乏實操經驗,不了解市場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等,在教育教學中,只是根據當前的社會潮流與審美來培養學生,盲目的進行創新。從教育層面來看,是符合了市場需求,但是與美術教育的目標不符合,影響了學生的審美水平培養。
(三)教育教學內容不完善
改革開放以后,各高校都在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高職院校也不例外,陳舊的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效果,課堂教學效率較低。教學內容體系的不完善、教學方法的陳舊,導致美術教育問題不斷放大。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教育體系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進行完善。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完善與豐富教育內容,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討的重點課題。
三、探析高職美術教育改革思路
(一)樹立正確的高職美術教育目標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應結合市場需求、高職院校本身的特點,樹立正確的高職美術教育目標,培養的人才與社會接軌,符合社會需求。首先,淡化高職美術教育的商業性,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在藝術專業上體現自身的特色,而不是盲目追隨其他院校,在思想定位上淡化商業性。其次,在教育教學中,不能僅僅圍繞“專業”二字,將學生束縛在專業技能培養上,高職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個性與綜合發展。總體來說,高職院校承擔比普通高等院校更為艱巨的任務,要將學生培養成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兼具優秀的學生。再次,在正確的教育目標引導下,教育工作者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領悟高職美術教育的目標,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
(二)以文化和市場特點進行社會實踐
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所需,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強化這種教育結果。高職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從事相關行業工作,需要學生運用自身的能力設計項目、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化這種實踐教學,讓學生提前感受職場工作模式,圍繞這個中心進行教學。如,教師可設計項目為中心的教學內容,轉變傳統教學思維,讓學生以分組或個人形式對項目進行選擇,再通過教師指導,完成體現地方文化特色與市場特點的項目設計。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發揮指導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強化這種社會實踐,并不是完全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專業技能是基礎,在項目設計中,需要學生用學習的專業技能去完成設計,而且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解決問題。這種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
(三)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在當前教育階段,高職美術教育要結合職業性與專業性雙重特色,將市場、技能與理論三者同時融合到教學中去,才能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技術上,確保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進而實現教育模式的多元化。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最終走向社會工作崗位,只有與市場接軌,才能體現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在與市場接軌方面,可與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將優秀的企業人員聘用為教師,指導學生更加理解市場對崗位人才技能的需求。同時,也可為教師搭建學習平臺,與優秀教師、企業人才多進行交流,把握當前流行趨勢及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教育教學模式與內容,適應這種變化。總體來說,教育模式的多元化是當前高職教育的發展所需,也是市場環境變化對人才的需求。高職教育模式多元化路徑,并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實現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完善與改進,探討較合適的模式。
四、結語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高職美術教育的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教育體制的改革在不斷進行深化,高職美術教育應抓住當前的機遇,深度剖析自身面臨的一些問題,從教育培養目標、教學模式、社會實踐等方面探討改革思路。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綜合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最終向社會輸出專業型人才,如何實現與市場完美接軌,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課題。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深刻領悟教育目標與理念,不斷變革教育教學模式與方法,進行創新,為實現高職美術教育目標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春哲.論新時期高職美術教育的現狀和發展策略[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2).
[2]孫吉.高職學校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現狀的思考與改革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7).
[3]劉虹.高職美術教育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
作者簡介
張蓮(1986—)漢族,女,四川文軒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美術本科。
(作者單位:四川文軒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