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欣
摘 要:隨著“徽州文書”、“龍泉民國司法檔案”等檔案文獻被發(fā)現(xiàn),檔案文獻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漸突顯出來。于2006年,浙江省石倉村發(fā)現(xiàn)了諸多清代的契約文書。其中,文書涵蓋了商業(yè)文書、分家書、醫(yī)生診療筆記、流水賬以及科儀書籍等等,被譽為古村落文書,為當?shù)夭煌瑫r期土地關系、農村市場、醫(yī)療衛(wèi)生以及農業(yè)生產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诖耍恼聦⑶宕瘋}文書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石倉文書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必要的保護措施,希望有所幫助。
關鍵詞:清代;石倉文書;保護;研究
根據(jù)專家考證與研究發(fā)現(xiàn),石倉文書形成時間久遠,內容較為系統(tǒng)和完整。以檔案史料角度分析,清代石倉文書原始性以及文書記錄都具有極高的價值。由此可見,深入研究清代石倉文書及保護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清代石倉文書概述
清代石倉文書的發(fā)現(xiàn)具有偶然性,是曹樹基教授參觀石倉村的時候,在當?shù)匦W教師家中發(fā)現(xiàn)的古地契文書。石倉村保存了很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筑,也是文化古村落。在研究與考察的基礎上,曹樹基教授認為清代石倉文書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所以懇請對村落中其他的契約文書進行收集[1]。
在長期收集后,清代石倉文書數(shù)量已經超過8000件,在石倉文書工作室經過數(shù)字掃描,完成了系統(tǒng)整理。隨后,曹樹基通過影印方式出版了《中國地方珍稀文獻石倉契約》。
二、清代石倉文書安全隱患闡釋
首先,清代石倉文書散存于石倉村與周邊村落村民的家中,經過整理并影印出版的數(shù)量超過8000件,但尚無法確定總體數(shù)量。
其次,清代石倉文書影印出版后,不同領域專家開始關注石倉文書的價值。與此同時,前往石倉村的專家和學者數(shù)量不斷增加,導致石倉文書有流向市場的可能性。
再次,由于石倉文書散存在不同的農戶家中,基于新農村的建設,很多居民已經被廢棄,有很多保存于村民家中的文書都受到了損害。
最后,根據(jù)實地考察結果顯示,石倉文書工作室保管條件不達標。室內堆積大量收集的石倉文書,保存方式多種多樣。受保存條件的約束,有部分契約已經有蟲蛀的情況。在所收集的石倉文書中,不僅有土地契約,同時也包含了流水賬、商業(yè)文書、家書以及雜字書等等。大部分石倉文書都被保存于農民老屋住宅內,但受保存條件的影響,仍有很多石倉文書散存于農戶家中,面臨嚴峻的安全隱患。
三、清代石倉文書保護措施
在發(fā)現(xiàn)清代石倉文書后,浙江省學界展開了石倉文書的搶救與保護工作,并受到了當?shù)貦n案部門的關注。
首先,對石倉文書整體情況要進行全面調查,特別是契約數(shù)量、具體的保存地點與狀況等,都要形成直觀了解[2]。在此基礎上,才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必要的措施開展后續(xù)保護工作。在實際調查的過程中,要選擇宗族內部影響力較大的人員參與到內部調查活動中,貫徹落實宣傳引導工作。與此同時,還應當貫徹落實思想工作,從根本上消除契約文書保存村民的思想擔憂。而且還能夠使其正確認知石倉文書保護的重要作用,積極地參與到石倉文書保護工作中。
其次,向當?shù)攸h委與政府部門大力宣傳石倉文書所具有的特殊價值與重要作用,以保證獲得黨委與政府機構內部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在短時間內將石倉文書保護工作納入到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全面推動相關保護工作的開展。
再次,浙江省及市縣級別當當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給予清代石倉文書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在上下聯(lián)動形式下落實相關工作,加大保護石倉文書的技術力度,開展監(jiān)督與指導工作,通過研究與開發(fā),促進清代石倉文書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應當利用仿真復制亦或是檔案寄存等多種形式保護石倉文書原件。另外,在當?shù)乜梢越ㄔO歷史文化明村檔案館,對清代石倉文書進行統(tǒng)一保存與管理,并面向群眾開放。
第四,應保證相關部門與專家學者形成合力,對清代石倉文書保護、研究與開發(fā)工作的推進提供大力支持。
最后,貫徹落實檔案文獻遺產申報的宣傳工作。現(xiàn)階段,清代石倉文書檔案價值已經被人們知曉,但在保護方面仍存在諸多缺陷[3]。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提高清代石倉文書的保護效果,就應當與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相互合作與協(xié)作,致力于清代石倉文書的省級與國家級檔案文獻遺產的成功申報,以保證其價值真正突顯出來。
結束語
綜上所述,清代石倉文書的史料價值十分突出,不僅內容系統(tǒng)完整,種類也十分齊全,記載具體且清晰,所以備受學界關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挖掘石倉文書價值的同時,也應當正確認知其保存的安全隱患,科學合理地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以保證清代石倉文書的史料價值充分體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 劉小同.天人合一顯松陽,巧奪天工系石倉 ——以景觀的介入來保護古民居[J].美與時代·城市,2017(7):22-23.
[2] 林為峰.石倉明清契約文書搶救與保護刻不容緩[J].浙江檔案,2014(1):30-31.
[3] 周功釗,周軼玲.傳統(tǒng)生土建筑中“楨桿”技術的重識--以浙江遂昌縣石倉村為例[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5):62-66.
(作者單位:吉林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