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摘 要:近來隨著原油價格不斷上漲、世界能源形勢日益嚴峻以及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廣,人們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發展和產業化發展越來越重視。汽車工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被列入“中國制造 2025”戰略重點領域之一,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了發展快速的時期。此文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現狀、指出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市場接受度、產品成本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要加強政策引導,鼓勵科技創新,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加大充電的硬件設施建設。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46 文獻標識碼:A
1 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
1.1新能源汽車技術
純電動汽車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是新型能源交通工具的主要類型,但電池技術的瓶頸未被打破。電池技術依然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問題。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的電動汽車充電一次后,能續航的里程約在 10000 km,但這務必是電池狀態良好且在適當的車速下才能保證的,通常來說,多數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只有 50000 km,且蓄電池充放電次數僅有 300400 次左右,即便是具有優良性能的蓄電池也只能達到 700900 次。可以看出,根據目前的技術水平,我們只能確保 100 000 km 車輛的正常運行;若超過 100000 km,更換電池的問題將會出現,無形中提高了成本,進而阻礙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1.2消費者接受程度
生產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如果消費者不愿接受這個產品,即使其質量再優,銷量也不會可觀。但是,由于對電池質量、價格、充電時間、保養等因素考慮,很多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還處于觀望態度,對于這新鮮事物,百姓還在觀望和等待,不想當第一批小白鼠。現在整個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仍處于半封閉境地。根據調查報告顯示,2017 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有比重不足傳統燃油車的 10% 這樣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燃油車的銷量,所以,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摸索。
1.3產品成本
在研制新能源汽車過程中,首先能源的清潔和高效是主要的目的,這也是推廣新能源的初衷,因此導致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和生產成本大大提高,而燃油車各方面都日趨成熟,國產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成本是逐漸走低的,但是消費者往往把新能源和傳統汽車進行價格比較,這使得新能源在價格上不占優勢,政府雖然加大了補償力度,但是生產成本還是一個瓶頸。
1.4基礎設施成本
與收益新能源汽車只有形成規模才能降低成本,要想規模擴大,就要百姓用的方便,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能源供應。新能源汽車主要是電力為能源,充電電池需要反復充電,充電樁或者充電站的建設遠遠不及加油站的分布,而且充電時間遠遠大于加油的時間,停車位也是一個城市壓力,大量的停車位和充電設施建設,前期的投入肯定是一個巨額數字,并且投資的收益很難達到預期。
1.5市場認可度不高
因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依然不完善,電池使用壽命短,價格過高,導致新能源汽車購車和用車成本依然不菲,加上新能源汽車產業集中度不高,無法按照一定規模大批量生產,因此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即使政府有一定的政策補貼,但隨著近年來補貼政策的退坡,消費者在購車選擇時考慮新能源汽車成本有一定壓力。新能源汽車的保險設施也存在不足,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很難得到保險公司的理賠,沒法界定事故。因此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售后及相關法律法規仍有一定顧慮。
2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發展的措施
2.1改善市場認可度
就政府而言,應該擴大對新能源汽車采購支持力度,政府用車優先采購新能源汽車,通過政府用車、企業用車等方式促進市場環境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和采用,讓消費者在各個方面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壯大。就媒體來說,應該通過網絡、電視和會議報道多種媒體渠道宣揚新能源汽車對于改善環境、促進節能減排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好處,改變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改善消費者的消費理念,讓消費者從更偏重于環保方面來考慮對購車的選擇。做到改變空氣環境,從新能源汽車做起。從企業來講,一方面要完善新能源汽車技術,提高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為消費者提供更低價的新能源汽車;加大對蓄電池的創新研發力度,提高蓄電池使用壽命,減少蓄電池成本,讓消費者在使用新能源汽車用車成本上更加實惠滿意。另一方面,企業應該做到對其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進行層層嚴格把關,做好產品合格檢驗工作,讓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質量更加放心,消費者用起來更加舒心,從而獲得市場對企業的認可度。并且我省新能源汽車企業應該樹立其核心品牌形象,打造核心品牌影響力,在汽車質量和外形上做到獨一無二,在宣傳方面加大廣告投資力度,為我省新能源汽車品牌創造更大的市場知名度。
2.2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
新能源汽車的本質還是汽車,車輛的動力體系是與傳統汽車最大的不同,車輛以電力能源取代了傳統的石油能源,這樣一來,汽車整個的動力系統都隨之發生改變,從而進一步增加了車輛的生產成本。而汽車的生產成本直接影響汽車的銷售價格,進一步決定了汽車銷售量。想要進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車銷量,務必要實現車輛零件的國產化,摒棄一些昂貴的進口零部件而利用價低質優的國產零部件,進而有效降低車輛的生產成本,這樣來控制新能源汽車成本。
2.3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加強政策和體制機制創新
隨著市場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逐步下降,應用優勢逐步顯現,具備了到 2020 年財政補貼退出的條件,政策支持應轉向稅收減免、環保補貼、碳交易、金融創新和路權支持等方面。一是嚴格執行油耗標準、雙積分等產業政策,適時轉化為碳交易機制,增強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內生動力。二是將推廣新能源汽車作為“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戰略支撐,賦予新能源汽車用戶更多的路權和準購權,將道路交通電動化的規模、效益與城市大氣環境績效考核掛鉤。三是加大支持分時租賃和共享汽車等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企業向產品、服務、充電、運營等多環節組合的新型商業模式轉變,提高經濟效益。四是研究按排量征收汽車尾氣排放稅費政策,讓廢氣排放者為零排放買單;對純電動、插電式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后,繼續保持車購稅減免等稅收優惠;鑒于發展階段特點,燃料電池汽車在 2025 年前應繼續給予財政補貼。五是以安全、節能、環保為導向,加強安全運行管理與服務,取消對續駛里程、能量密度等細節要求,把產品技術的選擇權交給企業和市場。六是鼓勵金融創新,開展新能源汽車分期付款業務并給予一定的優惠貸款。七是加強車用動力蓄電池退役后的儲能梯次利用和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技術研發、商業模式和政策支撐。八是積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鼓勵大中城市率先實現公交、出租、共享、物流汽車全電動化。
結束語
為有效緩解能源危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尤為重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能降低環境污染問題,促使整個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然而,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我們應當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加強對開發的投資力度,不畏困難,勇于提高,爭取市場上的穩定地位,這樣才能夠在發展中取得優勢,推動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磊,宮星晨.引領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推動產業共同發展——訪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楊加彪[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7(S1):28-29.
[2]楊一楠,李曉光.淺析新能源汽車實訓項目的開發[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7(S1):58+60.
[3]陳青.廣東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優化研究[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4):22-26.
[4]趙宇翔,陳加軍.我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困境與出路[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S1):114-115.
[5]康小平,趙麗,劉斌.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24):15-16.
(作者單位: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