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效唐
摘 要 隨著通信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網絡直播平臺發展迅速,經歷了發展緩慢的初創嘗試期、發展迅速的飛速發展期以及發展穩定的整合規范期3個階段,從重視臉到重視內容和臉再到重視內容。經過分析我國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文章認為網絡直播平臺將向著規范化、專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 網絡直播;網絡直播平臺;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4-0067-02
“網紅”“直播”已成為人們日常交流中的高發詞,由此可以看出“網絡直播”參與者、受眾之多,也反映了該類新媒體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程度。網絡直播平臺作為影響巨大的新媒體,在信息傳播形式和內容上較傳統的TV等收音機有了巨大的改變,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但其自身的運營監管亟待加強[ 1 ]。
1 網絡直播平臺概述
網絡直播始于游戲,但未止于游戲,尤其“互聯網+”發展后,直播涉及的行業不斷拓展,市場經濟總量上升,在我國已突破百億級規模。根據網絡直播發展的狀態得出網絡直播的定義如下:基于互聯網、通信技術,通過固定或移動的媒介將直播信息時時傳播,主播可開設直播間,觀眾進直播間觀看,由網頁直播平臺、后端管理系統、直播客戶共同構成的媒體平臺。這是一種點對點的交流方式,信息能夠時時交互和反饋,是將自己真正連接世界的媒體平臺。
根據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等可將網絡直播平臺分為3種類型:秀直播平臺、泛直播平臺、專直播平臺。秀直播平臺是指專業運營團隊對長相俊美的主播進行專業訓練,讓主播通過自身顏值和團隊為其打造的“才藝”在室內完成的取悅聽眾的直播平臺,主播主要靠長相和賣萌撒嬌吸引觀眾[ 2 ]。秀直播的直播形式較成熟,運營成本低,具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主要通過觀眾打賞贏取利潤,沒有實質性的價值內容進行再升值創造,主要代表為早期的YY直播、奇秀直播。泛直播平臺沒有專門的運營團隊,主播是不經專業訓練的普通人,憑借自身的特質和直播內容吸引觀眾,直播內容寬泛龐雜,有化妝、美食、旅行等,突破了秀直播僅靠顏值的層次,提升到顏值+內容層次,主要代表為花椒直播。專直播平臺則將直播按不同領域劃分,如網游、手游、教育等,突出的是直播內容,該平臺有精準的觀眾需求定位,通過強化差異化模塊,突出重點。專直播對主播的素質要求大幅提升,盈利模式也更多樣,有打賞、廣告、代言等,主要代表有斗魚、虎牙和熊貓。
2 網絡直播平臺發展階段
與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相比,網絡直播不再拘泥于固定模式的編導和劇本,其模式靈活,信息交互性強,反饋速度快。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經歷了初創期、發展期和整合期3個階段,每個階段重點不一,但一直向著規范化方向發展。
2.1 初創期
網絡直播平臺發展的早期受制于帶寬和移動互聯網技術,觀眾參與度較低,多為文字和語音直播,秀直播、YY直播等網絡直播平臺瓜分天下。初創期的直播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大多靠“臉”吃飯。這一階段發展緩慢,從2004年至2014年發展了10余年[ 3 ]。
2.2 發展期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智能手機用戶量激增,帶寬和媒體設備已不再是限制直播發展的瓶頸。因人們的熱衷和喜愛,網絡直播在2014年至2016發展迅速,用戶達到3.5億,接近網民數量的6成,形成了“全民狂歡”的景象。發展期主播內容突破了原有的秀場,每個人都是主播,直播進入泛時代,游戲、美食、旅游、教育直播等異軍崛起。
2.3 整合期
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平臺間競爭激烈,某些平臺為吸引觀眾,放縱含色情、暴力等內容的直播,導致平臺同質化、低俗化。政府和文化部門對直播市場的這種行為高度重視,開始加強對直播領域的監管和控制,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法規。因此,打造專業化、規范化的網絡直播平臺成了平臺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其中斗魚、虎牙成為了垂直型的網絡直播平臺,發展直播+游戲、教育等領域,
并塑造了良好品牌[ 4 ]。
3 網絡直播平臺盈利模式
3.1 打賞、廣告費
網絡直播平臺盈利的途徑之一是主播憑人氣、形象獲得觀眾打賞,平臺與主播對賞金分成。平臺為了讓消費者購買禮物,采取了3種手段:根據消費量提升觀眾的身份等級,營造競爭的氛圍,主播盡情的討好觀眾,最終目的都是讓觀眾感覺與眾不同,高高在上。網絡直播平臺盈利的另外一種途徑是某些廣告買斷高人氣主播直播間的布置物品,并在其直播中插入廣告,廣告也是平臺營收途徑[ 5 ]。
3.2 “直播+”模式
隨著網民數量的增多,互聯網營銷受到各行各業的重視,網絡直播平臺憑借其大規模的用戶受到青睞,因此“直播+”模式成為了網絡直播平臺的又一營銷路徑。“直播+旅游、+體育、+公益、+教育”等方面都已實現盈利,其中淘寶、蘑菇街在不斷探尋網紅主播,去哪兒與斗魚合作、途牛與花椒合作,輔導機構入駐平臺。
4 網絡直播平臺存在的問題
網絡直播發展迅猛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平臺缺乏專業運營、平臺間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
4.1 平臺缺乏專業性運營
準入門檻較低,使得平臺的管理差異巨大。有些平臺為拓展用戶,對主播的入駐不給予嚴格把控,對直播內容不進行嚴格監管,出現了直播內容低俗、色情等現象,加直接影響了平臺聲譽,再加上沒有專業的公關團隊,平臺很難發展。
4.2 平臺同質化高,惡性競爭激烈
點開各大網絡直播平臺會發現其包含的內容大致相同,區別在于主播間的水平。優秀的主播是網絡平臺的稀缺和必爭資源,出現了高薪挖取優質主播的現象,名牌主播自帶經濟資源,對平臺的用戶量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導致了惡意競爭以及主播的不斷跳槽。
4.3 資金過量注入,存在泡沫效應
投資者通過對市場的調研和分析,預測到該領域的廣闊前景,紛紛向各平臺注資。平臺為獲得資金而大量造假,其中某直播在英雄聯盟某賽事上顯示在線觀看人數為13億;平臺為了吸引粉絲關注,打造主播魅力指數,通過交易購買粉絲數,給投資者和觀眾以假象等。
5 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思路
回顧中國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平臺在不斷規范化,內容在不斷跟進消費者的需求,產業鏈在延伸,發展模式在創新,筆者對于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有以下若干想法。
5.1 網絡直播平臺規范化
我國先后出臺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要求網絡直播平臺加強人員選用控制和內容發布監管,杜絕低俗內容的出現。
5.2 堅持技術創新、模式創新
堅持技術和模式創新是發展的不懈動力和核心競爭力,如VR技術的引入會直接提升觀眾的觀賞度和預期滿意度。人工智能機器人將觀眾帶到技術最前沿,這些跨界的直播,也是觀眾需求的核心點。
5.3 堅持“直播+”發展模式
平臺與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利潤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直播+模式是實現行業和供應鏈雙贏的重要途徑,且網絡直播平臺已經在游戲、教育等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5.4 強化版權意識,完善監督機制
現如今網絡直播平臺的維權意識還不夠,平臺間的界面、內容同質程度高,平臺間差異性、競爭優勢均不明顯,因此強化版權意識尤為必要。平臺還要強化對主播和觀眾評論、留言的監督,力爭做高品質直播平臺。
5.5 強調平臺內容,引領大眾需求
內容是王道,任何媒體不管用什么途徑傳播,歸根到底還是文字和數據的傳播,因此研究市場及消費者最關心的內容并通過引人注目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平臺將大有發展。
6 結論
我國作為最大的網絡國家,有著世界最多的網民,也有著最多的網絡直播受眾和最廣闊的網絡直播市場。如今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不夠規范,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加快規范化建設,強化維權意識將成為該行業今后發展的重點。
參考文獻
[1]艾小雅.我國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現狀與前瞻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8(4):7-10.
[2]王松.我國網絡直播平臺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5):58.
[3]方宇榮.網絡直播平臺的現狀和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學院,2017.
[4]周高見,田小軍,陳謙.網絡游戲直播的版權法律保護探討[J].中國版權,2016(1):52-56.
[5]陳靜,許必芳.網絡直播平臺的營銷策略研究[J].中國商論,2017(2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