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姿
摘要: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可以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使學生在模擬加工過的情境中,學會應用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學生;教師;實效課堂
作業是小學數學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重要載體。在課改實踐中,有些教師比較重視例題的教學,卻不屑對課本作業作精細化的研究,以致在作業使用上隨意性很大,作業的功能被弱化,作業中隱含著的一些有價值的因素未能被充分開發與利用,教材意圖不能凸顯。事實上在作業的使用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巧妙地設計作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
1.設計童趣性的作業,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旦學生對所學的學科感興趣后,那么他們的學習熱情是無法抵擋的。老師在作業設計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如在進行計算教學時,還可設計一些如"找門牌號"、"小猴闖關"、"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寶座"等帶有童趣味的游戲性作業,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2.設計體現生活性作業,激勵學生智力和智慧的發展
數學源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生活。學生在課堂上學得的知識大都是以系統化,標準化的純數學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練習設計,可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自己身邊情景中可以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數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使他們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如學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作業:假如我們班36人去天目湖游覽,門票每人15元,40人開始可以享受八折優惠,你認為怎樣買票花錢最少,最少是多少錢?由于學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經驗不同,所以設計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第一種方案:全班36人不夠40人,不能享受八折優惠,所以買36張票共花15×36=540元。第二種方案:因為40張票可以享受八折優惠,所以就40張,需要花15×40×80%=480員,比第一種少花60元。第三種方案是買40張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張賣給其他游客,可以得到60元,相當于買36張只花了420元。這一練習綜合了"打折"等知識,且具有實際意義。通過這一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全面性,而且激勵了學生智力和智慧的發展,讓學生活用數學,培養了應用的意識,創新和實踐能力。
3.設計有層次性的作業,使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觀念,也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體現之一。我們數學教育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們教師在作業設計時,切忌"一刀切",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富有層次的作業。
例如:在新課教學時可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A為基礎題,針對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而設計,淺顯易懂,使每個同學都能掌握,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B為基本題,緊扣當天學習的內容,鞏固新知;C為拓展題,有一定的難度,使基礎比較好的同學"跳一跳,摘得到",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4.設計開放性作業,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用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從練習內容的選取到練習形式的呈現都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傳統的練習設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條件確定、答案唯一,這樣的練習有很大的缺陷,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時間一久往往造成學生思維的定勢,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顯然不利。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求異思維、數學開放性作業,意在開放學生的思路,開放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學好數學創設機會,多種解題策略的應用,以便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5.設計針對作業,讓學生準確掌握知識
教學內容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而教學目標的設計又應緊緊圍繞新課程標準的規定和要求,并落實到每一堂課的課堂教學中,也就是說,練習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由此,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練習。那種盲目的、機械的、重復的練習往往是無益的。同時,我們在練習設計中,目的性和針對性往往是相結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針對性,所有的練習設計都應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層施教的原則,應該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首先應抓住教學中的重難點設計專項練習;其次,還應針對學生學習中的薄弱之處設計專項練習。根據作業中普遍存在的薄弱進行專項作業的設計,使得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識點.例如,在"平均數應用題"中,關鍵之處在"尋找總數量和總份數",可以針對這個重難點設計尋找總數量和總份數的練習,讓學生在比較、練習中明晰概念。又如,學生學習了"質因數"、"分解質因數"、"互質數"后,容易把它和前面的"質數"混淆起來,也可以設計專項練習,使學生加深對這兩個概念的對比,準確掌握知識。
總之,我們在教學要中深挖教材,通過精心設計的作業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快樂,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經歷過程中,獲得體驗,掌握新知,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奠定量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