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殊教育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相較于一般綜合類大學以及其他職業類院校有其不同之處。當前特教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上存在實踐能力差、就業導向不明確,教材針對性不強,課程制定上基礎課與專業課銜接不夠緊密,人才培養缺乏特色、缺乏創新等問題。特殊教育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要深化以就業為導向,立足于實際,創新課程體系,強化教材針對性,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突出能力培養,提升創新能力。本文闡明了當前特殊教育職業教育藝術設計專業的問題,闡述了自己對于教學改革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特殊教育;職業教育;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在當今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在面對新時代新挑戰的大環境下,無疑對特殊教育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用人標準、生源數量和特點都發生了變化,作為特殊教育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改變與面對并作出應對措施。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與思維方式已不能適應當前形勢,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
在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指出:“以就業為導向,切實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是滿足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環節。高等職業院校要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確定辦學目標,找準學校在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
特殊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學校近年來發展殘健結合,既要考慮到健全學生的就業需要也要兼顧到聽障學生和肢殘學生的特殊需要。要增加實踐所占課程的比例,開放的教學體系更符合高職院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需要,有利于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踐行,也有助于高職學生提高學習實踐能力,適應未來崗位需求并促進就業。加強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對目前的就業環境進行調研,分析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有針對性地對健全人和殘疾人作出就業方向指導。在實踐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指導教師配備、協同管理等方面與企業密切合作,提升教學效果。搭建校企互動信息化教學平臺,探索將企業的生產過程等信息實時傳送到學校課堂和企業實踐教師在生產現場開展專業教學的改革。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與職業性,校企聯合組織實訓,為校內實訓提供真實的崗位訓練。將課堂建到企業車間等生產一線,在實踐教學中協同企業密切合作,提升教學效果。在特殊教育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中推行以就業為目的的教學導向,與企業深度合作,將成為其進行課程和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
二、做好教材改革
在以往的教學中,一直沿用全國職業院校教育教材。由于特殊教育學生的特殊性以及教育教學的發展,教材的針對性不強的弱點越來越明顯。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教改實踐勢在必行。在充分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編寫出有針對性的教材。教材的編寫要體現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思想理念,貼合特殊教育學生的實際學情,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教學目標,以滿足教學需要為目的,重點放在學校重點(特色)專業建設和實訓教材方面,解決專業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部分課程教材針對性不強的問題。教材編寫范圍編寫的教材應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在教材編纂上要結合職業院校的普遍性與特殊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學科特點的靈活性進行編纂校本教材。探究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在教材編寫中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要按照生源特點,系統設計、統籌規劃教材編寫過程。
三、做好基礎課與專業課銜接改革
基礎課是專業設計的根本。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在表現方式上有手繪表達與電腦制作兩種方式。具體來說,通過手繪表達來表現的課程有線描、三大構成、圖案設計、裝飾畫等。通過電腦制作來表現的課程有photoshop設計與應用等相關的軟件課程。其中構成設計課程,研究不同元素相互之間的關系與組合。對視覺要素進行形式上的創意組合探索,最終創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畫面。這類課程對于培養學生專業課的設計思維有著積極的承接作用。在實際的課程中要引入專業課的部分內容。例如在學習平面構成的形式美法則中要滲透給學生在專業課中首飾設計中或木雕設計中的構成美的表現,這樣在學生進入到專業工作室進行學習中就會把相關的概念融入到專業課的產品制作中。藝術基礎課以訓練設計思維與表現技能為教學目標,而專業課的教學目標則是將學生的綜合能力運用到具體的課題項目中。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四、 提升創新能力教學改革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充滿活力的多元辦學模式。改革培養模式,增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化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培養。創新是對人才素質的核心要求,只有樹立了新的教育觀,創新人才的培養才有明確的思想保證。作為特殊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老師不僅要提升自身創新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努力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拓展學生學習空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重視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滿足學生成長需要,促進學生人人成才。
綜上,特殊教育高等職業院校應立足于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以特殊教育鮮明的辦學特色、過硬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贏得社會的認可與尊重。
作者簡介:
于慧川(1987.01- )女,漢族,黑龍江大慶人,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