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容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效果,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與小學中高段教學相比,小學低段數學教學存在較大難度,小學生相對活潑好動,不能深入理解上課認真聽講的概念,因此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提高小學低段數學課堂的有效性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有效性;提高策略
課堂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路徑,也是實施教學活動的主要陣地,提高課堂有效性已經成為小學低段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現階段,我國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枯燥乏味的課堂嚴重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利于數學教學的正常有序進行[1]。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必須要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優化教學內容,活躍課堂,使學生學習到實質性知識,得到全面發展。
一、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性分析
數學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可以幫助人們進行推理、計算、證明以及處理數據等,其中數學模型更是可以對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加以有效描述。數學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表現在應試教育方面,更是對腦力思維的展現,數學學習則是思維鍛煉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小學低段數學是學好數學的前提,也是培養思維邏輯能力的基礎,其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小學低段數學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缺乏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很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極易產生厭學情緒[2]。而課堂有效性的提升可以很好地改變這種現狀,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實現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提高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恰當設置問題,巧用課堂時間
枯燥乏味的提問只會影響學生的思考興趣,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引導和吸引學生思考,如以某一學生為例子來讓學生感覺周圍的事情,動腦思考問題。此外,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提高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提醒學生進行預習,使學生在上課時能準確把握重點。同時教師上課時應為學生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復習,不能直接講解新的內容,而是引導學生在腦海中鞏固上節課所學習和掌握的重點知識,實現知識之間的有效銜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采用飽滿的情緒,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用飽滿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不能將生活中的消極情緒帶進課堂,學會克制自己的不滿情緒,以免過于嚴厲地批評學生;同時教師必須要學會引導低段小學生,有耐心地教育學生,嚴禁動不動批評學生,否則會適得其反[3]。另外,許多教師在講解小學低段數學內容時,往往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導致學生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低下,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眼神示意讓學生知道自己做錯了,有效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優化設計教學目標
小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之前,必須要認真研讀教材,制定出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以便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常數學具有較 的邏輯性與嚴密性,教師要想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認真研究數學教材,對其有一個全面具體的了解,這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將知識有效傳輸給學生。除此之外,教師要充分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的運用教材內容,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當然教師也要合理把握教學的各個環節,科學設計和安排學生的學習過程,如教師在講解小學三年級平均數這一知識前,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可以將求平均數的方法設計為教學的重點,將理解平均數的意義設計為教學難點,使學生很好地學習平均數。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充分考慮,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優化設計教學目標,有效分解細化教學的重難點,增強教學的步驟性,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結束語
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的深化改革,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越來越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依據,恰當設置問題,巧用課堂時間,采用飽滿的情緒,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優化設計教學目 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快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連標錢. 如何提高小學低段數學課堂的有效性[J]. 商,2015,02:291.
[2]蘇玉鳳.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3,S1:93.
[3]李劍鋒. 探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亞太教育,201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