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麗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10-393-01
摘要 我國當下的高職教育秉承著素質教育的理念,將學以致用作為教學目標,努力培養出技能高超、品格高尚、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所以當前在高職教育中音樂教育所占據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本文從改變教學培養模式、課程內容創新等方面,指出了高職音樂教育中的改革和創新的建設性意見,旨在能夠幫助當前高職教育中音樂教育的提高和進步。
關鍵詞 高職 音樂教育 課程改革 創新
音樂作為人們表達心情和抒發情緒的一種途徑,不僅能給人們帶來美的體驗,提高人們的藝術品位,開闊人們的眼界,還是人們在藝術道路上不斷探索和進步的不朽動力。當今高職教育有著自己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技術型的社會人才,強調技能知識和素質培養的全面發展,換句話說,音樂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就隨之凸顯出來了,在教育不斷前進的道路上,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了音樂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對當前的高職音樂教育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高職學生不同于大學本科學生,高職的學生步入社會較早,這種客觀事實要求他們必須在較小的年紀里有著超出自己年齡的、成熟的情商與智商。對此,各個高職院校必須要積極開展音樂教育,全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促進學生的情商和智商培養,對高職院校學生負責,為以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直面突破高職音樂教育問題的高效途徑是改革創新
當下我國的高職音樂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師團隊不夠專業、各個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沒有完整配套的教材、高職院校普遍缺乏專業的配套教室、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落后等。這樣那樣問題的出現都阻礙了高職音樂教育改革創新的前進。還有一些高職院校的領導高層對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不重視,學生的課程中沒有音樂授課,或者是音樂課被隨意更改成其他科目。又因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幾乎都是文化生沒有受到過專業藝術的熏陶,所以說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對于學生提高文化素養和藝術審美來講至關重要,必須要對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進行改革創新。
二、高職音樂教育改革和創新的優化途徑
(一)改變教學培養模式
高職音樂教育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高情商、高智商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首先高職院校的教師要進行多元化的教學,利用多媒體助學設備,開放音樂教學課堂,例如和學生一起觀看歌劇電影、音樂講座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投身到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努力學習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巧,為全面發展而努力。
(二)創新教學內容
高職音樂教學,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進入工作崗位較早,所以要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的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例如在高職音樂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編排舞臺劇或者音樂合唱、獨唱等,通過表演,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組織能力,還能夠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加學生在公開場合的自信心,為學生以后的適應社會打下基礎,對于促進學生更好的適應工作、適應崗位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改革創新各個高校音樂教材
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首先要保證課程的正常開展,在將現代化、信息化的手段融入到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專業的音樂器材和專業的音樂場地。在教材方面,高職院校要擁有自己的獨立教材,配合使用高等專科院校的音樂教材,這樣才能創新高職音樂教學。最后,要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音樂教學,例如將主流音樂元素加入到音樂教材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與實踐結合促進全面改革和創新
高職音樂教育不再停留于教學生唱歌跳舞,而是通過不斷地改革和創新,結合實踐做到全面提升音樂素養,豐富藝術內涵,增強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從而實現生活和工作的積極作用。例如在高職音樂教學中教學生認譜,為學生介紹音樂發展史,提高學生的音樂內涵。再比如說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鑒賞音樂劇、歌劇和其他音樂形式的方法,在實際生活中提高高職院校學生鑒賞水平與審美能力,實現教學改革的理想目標。
三、結語
經過全文的分析,高職音樂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對于完善高職院校的教育、提升高職院校本身來說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一項工作。只有將目前出現的問題一一擊破,并針對出現的這些問題進行改革和創新,才能夠使高職音樂教育發揮其本身的優勢,才能激發高職院校的特點,進一步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智商和情商的全面提高。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鞭策著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的提高和創新,如今高職音樂教育的改革創新更是高職院校培養全面發展更加順應社會潮流人才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高職音樂教育,未來高職院校的長久發展離不開高職音樂教育,高職音樂教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