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陳午盛 劉春玲
【摘要】目的:本研究針對乙肝產婦所具有的獨特心理特征,分析影響特殊產婦母嬰同室護患溝通的原因。以便對母嬰同室產婦采用更加恰當的溝通方式方法,進而完善對母嬰同室產婦的臨床護理及有效的臨床指導。由于乙肝產婦因自身問題,害怕將今后生活中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給高危妊娠產婦造成的心理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應用護理干預對改善此類產婦身心狀態的有效性及影響干預效果的相關因素,為這一特殊群體提供科學的護理干預模式。
【關鍵詞】小兒;內分泌科;持續護理質量改進;臨床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179-01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我國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往往會因患有乙肝而增加恐懼感,擔心胎兒會受影響,即便產前進行過母嬰阻斷治療,也會擔心后期的一些接觸,會影響到新生兒的阻斷效果,造成心理的影響。所以我們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講廨有關乙肝的知識,做好乙肝妊娠患者的產后新生兒護理相關指導。
一、基本因素
對這些乙肝產婦,產婦和嬰兒同居一室,護理面臨的是產婦和新生兒,所以護理不只是觀察產婦的康復情況,重要的是為產婦提供母乳喂養、科學育兒的指導,提高母乳喂養率,消毒隔離的完成,保證母嬰雙方的安全,提高阻斷成功率。對母嬰同室病房的護理人員來說,不但要有乙肝方面的知識,也要掌握護理嬰兒和產婦的技巧。
二、乙肝知識的宣教
孕婦感染HBV以后,在宮內和生產時都可直接垂直傳播,使胎兒也受感染[1],這種焦慮恐懼心理能引起個體生理、情感、社會和精神方面的影響。此時,要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肝病及母嬰阻斷的知識和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自身對疾病的認識、自我調節能力,使其正視疾病,解除心理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三、產后早期母嬰皮膚接觸行為
早期母嬰皮膚接觸是一種有效恢復和保持剛出生新生兒體溫的方法,剛出生后的新生兒與母親進行皮膚接觸30分鐘,有的新生兒在接觸期間四肢顏面欠暖和。由于早期母嬰皮膚接觸通過觸摸、溫暖和氣味等的感覺刺激,這些刺激是強烈的迷走神經刺激,可以引起母親催產素的釋放‘74t 761。催產素可以引起母親胸部乳房溫度增加,達到為嬰兒保暖的作用175,76,新生兒出生后身上的胎質,羊水、血液都來自母體,產時即使是極微量感染的血液(5×10-5mL)流進胎兒體內,即能夠造成胎兒感染[2],應零時間內用無菌棉布擦拭除掉嬰兒皮膚上殘留的母親體液.從而減少母嬰傳播的機會,第一時間內得到母嬰皮膚接觸,增進母子感情。
四、母乳喂養的護理方法
通常認為乳汁HBV-DNA陽性產婦不適宜哺乳;護理方法:乙肝產婦,注意喂養衛生.做好消毒隔離.避免乙肝產婦的乳汁、唾液及汗液傳播,每次喂乳前將乳頭用溫水毛巾擦拭干凈,洗凈雙手,并教給產婦科學的哺乳方法,確保乳汁順利排出,對剩余的乳汁需及時排空。預防乳腺炎的發生,乳房皮膚粘膜有破損暫先不喂食。每月檢驗一次乳汁定量,乳汁定量陽性停止喂乳,對不適宜哺乳的產婦在產后及時提供生麥芽水煎服3~5d。
五、母嬰同室后日常新生兒護理措施
新生兒出生后留取股靜脈血樣本,監測乙肝五項、血液分析、乙肝基因,備用比對阻斷效果,隨后即刻注射接種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以有效預防乙肝傳染,提高阻斷成功率。出生24小新生兒洗澡,使用一人一巾,注意環形臍部消毒,不再用紗布覆蓋,充分暴露臍部,使其干燥,預防臍部感染。新生兒單獨安放嬰兒車中,產婦減少與新生兒的親密接觸,如親吻,每次擁抱時將雙手清洗干凈,做好衛生處置,更禁止嘴對嘴喂食。
結論:隨經濟社會發展,探索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統一的優質護理服務是時代所需,幫助妊娠合并乙肝產婦安全度過產褥期,減少產時母嬰傳播和預防產后感染是護理工作職責所在。通過對產婦進行心理的疏導,科學喂養與日常的接觸護理,減輕和緩解產婦對乙肝產生的心理應激反應,幫助其建立信心和希望,提高阻斷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石理蘭,解石林,趙桂珍.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染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2):119.5以銀萍,解東花,韓蓁.焦慮與妊娠.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3,14(6):337-340.
[2] 趙鵬,姚琦瑋,李敦華,等.產程與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關系的探討[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0,28(8):5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