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更為自由的探究和思考空間,要求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充分發揮自身主體地位,積極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實現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探究;讓學引思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也應當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思考欲望,創建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從而順利完成對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學習環境。接下來,筆者將從多個方面簡單介紹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打造讓學引思模式。
一、結合生活實際,構建讓學引思模式
數學學科創設出來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許多數學定理與公式在生活實際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們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因此,教師在嘗試著構建讓學引思數學教學模式時,也要將數學教學模式與生活實際結合,尤其對小學生來說,孩子們接觸世界的途徑和時間都不多,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比較狹隘,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思考動力,教師應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為學生構建更加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這樣才能夠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配合教師完成知識的學習。
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實際元素的挖掘,順應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創設生活情境,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學生往往能夠感受到更多的生活化氣息,在數學課堂上自身也就處于更為放松的狀態,從而在嘗試解決問題的時候,也能夠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輔助解題。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這部分知識時,就可以從學生生活中就能夠見到的瓷磚入手,以計算教室中某一面鋪設了若干瓷磚的墻的面積為情境,引導學生使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問題。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下,學生們腦海中就很自然地聯系到了生活中見到的瓷磚墻面,進而使用數學知識梳理題目線索,完成解題。再比如,教師在為學生們介紹圓形周長的計算時,就可以結合學校中的實物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來到戶外,通過對校內圓形水池周長的測量,開展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對圓形周長的計算有了更加具體、深刻的理解,而且還能體會到別樣的樂趣。
二、利用圖示引導,構建讓學引思模式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們才剛剛進行正式的數學知識學習,對于各種數學定義和數學公式還十分陌生,教師如果僅通過單向理論知識灌輸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往往無法及時消化知識內容,更多的時候僅是將這些知識死記硬背下來,并沒有加以理解,在實際做題練習時,不會將其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因此,在構建讓學引思教學模式時,教師需要借助圖像具體、生動的優勢,多多引入相關圖示,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引導,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示內容,然后再為學生進行具體的圖示解析,順利幫助學生消化知識。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介紹分數這一概念時,可以首先為學生展示一個長方形,然后按照長方形四條邊的中點將其劃分成四部分,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加直觀地體會到“將一個長方形劃分為四個不同的部分”這一概念,教師還可以將所劃分出的四個部分填充上不同的顏色,從而大大增加圖像的直觀性,方便學生理解。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要求學生想一想這四部分與該長方形是怎樣的關系。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對“分數”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利用圖示教學的方式,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了有效提升,學生們在自主學習中的收獲也能夠借鑒教師的教學思路,嘗試著將抽象、難理解的內容轉化為生動具體的圖示,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拋出探究問題,構建讓學引思模式
無論采取怎樣的教學模式,教師都應當滿足學生的需求,調動學生的興趣。小學生都比較喜歡繪畫,愿意通過畫筆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所見所聞。所以,為了讓學生在讓學引思數學教學模式下更好地思考,教師應給予學生更為自由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散思維,自主思考和探究,由于數學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在教學時不應僅注重對知識的灌輸和講解,而且要給學生一定的理解時間,讓學生能夠針對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和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練習和深入學習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己面對的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拋出探究問題,讓學生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展開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缺少教師對學生的細致引導,學生必須將已學習的知識和課堂將要學習的新知識深入結合,才能夠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探究任務。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介紹三角形知識的時候,就可以采用小組探究學習的模式,首先為學生拋出本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比如“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質,三角形的種類有哪些?”等,然后鼓勵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自主探究,要求學生們在小組內部自行進行任務探究計劃的劃分,然后實施探究過程,并在組內經過充分的討論后,匯報探究成果,自主完成對三角形性質的探究。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為學生拋出探究任務后,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贊賞與鼓勵,充分肯定學生的探究成果,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信,從而,學生才能夠在接下來的探究學習中展現出更濃厚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四、組織學生反思,構建讓學引思模式
讓學引思模式,指的不僅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探究思維的引動,還是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不僅是教師為學生灌輸基礎知識、打牢學習基礎的階段,教師還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實現數學思維的構架。因此,教師在構建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還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反思機會,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后,對自己的學習成果及課堂表現進行反思。只有經過仔細的反思,學生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不足,然后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糾正不足之處、不斷進步、增強自身的數學素養,在合作交流中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在為學生組織反思活動時,不僅要為學生設定課后反思環節,在課后要求學生針對自己本堂課的課堂表現進行自我評價,而且還可以利用課前時間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教師在組織學生反思時,應當與學生多多互動,為孩子們拋出更多問題,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不斷復習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如果遇到自己不會的知識很自然地就會對自己上節課的學習狀態進行反思,正式上課的時候也就會以此作為警醒,在課堂上保持更加集中的注意力,而且經過課前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學生對本節課可能要用到的相關知識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在正式上課時也能夠及時調出所需要的知識,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引入讓學引思教學模式,能夠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學習特點,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教師還需要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積極的配合與合作,不斷釋放自己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