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霽月
摘要:信息技術是指以互聯網與計算機為基礎的數字化技術,是現代人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技術載體。目前,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引入信息技術,以便突破傳統生產模式。教育事業直接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進程,也應以信息技術實現教育改革突破。其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新課改的基本任務,如何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將基本任務落到實處,也是現代教育事業需要思考的基本問題。本文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從以信息技術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以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個性學習、以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自學欲望三個角度分析教師應如何以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策略分析
自新課改以來,培養與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們的學習計劃與學習基礎提供必要的教師幫助,補充豐富的數學資料,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自覺性與自主學習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說,只有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轉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被動方式,才能真正構建高效課堂,實現生本教育,而信息技術的支持卻能夠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帶來更大的可能。
一、以信息技術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小學生針對自己在數學學科中遇到的難題,為滿足自己的求知欲展開的,具有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活動。自主學習通常是與接受式學習相對的,前者以學生為中心,后者以知識為中心。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與課堂已經不再是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唯一途徑,而網絡資源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幾乎可以滿足小學生每一個數學學習需求。為此,教師便應鼓勵小學生借助網絡資源實現自主學習,為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做好準備。
就如在“千克和克”一課中,筆者便鼓勵小學生們在課前主動收集與重量單位有關的學習資料,初步認識千克與克。通過網絡調查,小學生可發現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用千克、克表示物體的重量,比如方便面、薯片、瓜子等零食都是以“克”來標注食物重量的。這些直觀的圖片便于喚起小學生的生活記憶,降低千克、克這兩個數學概念的抽象性。為了建立“1千克”的直觀認知,本班還有部分小學生直接到超市買了一千克重量的食物,通過親自掂量感受了一千克的重量。
二、以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個性學習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為了讓小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個人需求具備以數學學習解難答疑的學習能力,而每個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智力發育水平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應以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小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以信息技術滿足每一個小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在個性化學習活動中,教師也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生展開一對一網絡輔導,幫助個性化學習行為的順利展開。
就如在“倍數和因數”一課中,小學生便需通過具體的乘法計算了解倍數與因數的具體含義,分析倍數與因數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本課教學結束之后,筆者在班級QQ群中分享了筆者所制作的教學課件。小學生可自行下載觀察,通過課件回憶課堂學習流程,以便展開課后復習。當然,學生可將復習重點放在自己學起來比較吃力的知識點上。比如,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求解一個數倍數的具體方法,所以便可選擇課件中關于求解倍數知識的相關內容展開復習。還有一部分學生無法用簡短、規范的數學語言總結出倍數與因數自己的依存關系,所以便向筆者留言。待筆者看到網絡信息之后,便會立即回復,解釋倍數與因數的依存關系。若學生無法通過文字理解,那么筆者便會發送語音通話、視頻通話,盡力滿足每一個小學生的求知需求。
三、以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自學欲望
小學生是一群單純、直接的孩子,他們不善隱藏,所以只愿意參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活動。為此,促使小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便是提升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前提。信息技術能夠綜合處理聲、形、色等多樣化資源,以直觀畫面補充單純的文字資料,所以教師應嘗試以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趣味性資源激發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讓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期待。
就如在“年、月、日”一課中,筆者便以多媒體技術展示了我國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與元旦各個節日常見的慶典活動照片,有各個節日常見的節日食物,也有各個家庭慶祝傳統節日張燈結彩的慶祝活動。這些資料輕易地激發出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他們也很流利地說出了每個傳統節日的日期。然后,筆者便借此引入了年、月、日的知識,還補充了我國日期常用的公歷日期與農歷日期這一生活常識知識。
總而言之,培養與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促使數學教育走向終身教育,滿足小學生終身發展所需要的關鍵能力的基本活動。所以,數學教師應全面分析與客觀把握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數學發展,及時補充學情信息,穩步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唐燁偉,樊雅琴,龐敬文,鐘紹春,王偉.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7):49-54+65.
[2]張小敏.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8):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