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
摘要:高爾基曾經說過:“快樂,是人生最偉大的事!”而快樂,也正是小學生童年該有的色彩。相比較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來說,體育課對于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的這一點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將快樂的元素融入到教學中,那么,不僅能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優勢,而且還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學目標。同時,還能夠讓孩子們體驗到體育學習的樂趣。
關鍵字:快樂教育;體育;教學探索
快樂體育指的是深層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到參與、理解、掌握以及創新運動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運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快樂體育的產生是對傳統教學觀、師生觀的變革。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引和要求下,“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更是以“快樂”為導向,開展體育活動,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得到身心的健康發展。
那么如何才能實現快樂教學,快樂體育呢?我在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身理和心理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情境引導法
小學生的運動學習內容主要是一些基本身體運動動作,但是由于這些動作相對于比較單調、枯燥,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級學生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會被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所吸引,情感易受具體情境的影響,易受別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或者設置一定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
例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讓學生模仿小兔子跳,給他們帶上兔子頭飾,為他們創設一個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來練習立定跳遠。學生爭先恐后模仿小兔的跳法進行練習。這種方式會讓學生在不知不學中學會立定跳遠,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二、體育競賽法
在體育課中,用競賽的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例如:在練習快速啟動時,可以把學生分成幾組,采用聽口令直線距離一對一互相抓捕的方法來進行練習。學生在練習時積極性很高,并且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相互交流經驗。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快速啟動和快速的反應的能力,而且也培養學生在練習中快速掌握運動技巧的能力。
體育課中經常正確合理地運用競賽的方法能激發學生的拼搏進取的精神和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三、賞識鼓勵法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不完善,在學習中的抗挫能力較差,自我認識程度較低,因此當遇到學習困難時,特別需要別人的鼓勵,從而建立信心戰勝困難。
例如:在學生練習爬桿時,就特別需要教師的鼓勵。當學生不敢爬上去,在原地停滯不前的時候,教師就要不斷地去鼓勵他,為他加油打氣:其實這個對你來說是很簡單的,稍微用點力你就能過去了。當他真的過不去的時候,我就這樣對他說,其實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這個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表現得特別認真、努力。
經常對一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進行賞識和鼓勵,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因為這些鼓勵和賞識,從而增強了自信心,克服恐懼,順利地完成任務。
四、固有樂趣法
任何運動都有其固有的樂趣,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運動的樂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跨欄這一項運動的樂趣就是來自于跨越障礙的競爭感。在課堂上,應讓學生先體會這種來自跨越障礙的快樂,而不是學習跨欄動作。先讓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充分體驗跨越障礙的快樂,然后再適當提升高度,讓他們產生技術學習的需要,隨后進行技術教學,并在整個過程中都始終體現這個固有樂趣,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地跟著樂趣走,從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從學習需要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五、創造樂趣法
在體育教學中,除了挖掘運動教材的固有樂趣外,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本來枯燥的教材變得生動有趣。如利用音樂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立定跳遠》這一課中,在準備活動時,改變那種單調的廣播操的方式,采用小學生喜歡的兔子舞形式,配上音樂,和學生一起熱身。這樣牢牢地吸引住了學生,既在課堂中起到了放松肢體、陶冶情操的作用,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利用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體操分腿騰越教學中,有意識地在準備活動中安排了“跳人馬接力”游戲,學生頓時情緒高漲,躍躍欲試,并在游戲中掌握了技術動作。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但是,對于快樂體育這種教學方式,教師要把握得當。避免形成“放羊式”的教育。教師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把體育教學的目的融入到體育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自主鍛煉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態度和能力,讓學生在吃苦耐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體育就是運動,運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得到一個健康的身體,運動應該是一個讓學生感到快樂的過程,快樂體育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又能夠提高學生們的體育技能,增強學生們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在運動中體會到快樂,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傳統武術進入小學體育課堂的思考[J]. 劉東梅. 新課程(上) 201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