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婷婷
摘要:素質教育工作中,提倡培養全新的創新型人才。3D打印這項技術被影響在教育、醫療以及航空等各個領域。中學教育中,也增設了3D打印這項課程,這門課程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效地踐行了素質教育工作的各項目標。筆者針對3D打印課程在中學素質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有效探索。
關鍵詞:3D打印課程;中學素質教育;應用;創新性
現階段,隨著素質教育工作不斷受到重視,開設新型課程來進行人才創新已經變得非常重要。3D打印課程逐漸在很多中小學中開展。運用3D打印課程來開展中學生素質教育工作,能夠有效促進中學素質教育改革工作,進而培養全新的創新型人才,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穩步開展。
一、中學素質教育中開展3D打印課程的重要性
(一)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程改革工作正在不斷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變得非常重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不斷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非常重要的。3D打印作為一種比較獨特的加工方式,其制造過程非常有趣,學生可以在制造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這樣就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有效地培養,也就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利用3D打印技術將自己想象的東西變成現實中的東西,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拓寬了學生的學習途徑
新課改要求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然而,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讓學生被動接受新知識,并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的學習途徑也只能來源于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教學效率也就不能得到應有的提升。將3D打印課程應用在中學素質教育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對三維模型的相關知識有一個理解,進而讓學生利用三維建模手段來完成3D打印課程的學習,學生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拓展自己的空間思維能力,這樣就能夠將學生頭腦中的想象變成現實。在三維建模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地調動了自己的思維能力,使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提升,拓寬了學生的學習途徑,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學生在三維建模的過程中,能夠感受數學知識中的空間圖像變為抽象的過程,這樣就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課本中的一些抽象知識,幫助學生形成相應的知識概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有效提升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近些年來,素質教育強調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還應該讓學生學會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現在的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普遍比較差。舉個例子:筆者班上的住宿生宿舍中走廊燈壞了,打電話叫來維修師傅來維修,發現只是燈泡壞了,師傅換了一個燈泡之后就可以正常運行了,一周之后,又有一處燈壞了,同學們自己換了燈泡之后,發現并沒有解決問題,于是又請來了維修師傅,維修師傅檢查了電路,將斷線接上,恢復正常,同學們感嘆:這些都是我們物理課上學過的,為什么到現實生活中就不會運用了呢?其實,這主要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強度不夠,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地鍛煉。將3D打印課程應用在素質教育中,能夠讓學生觀察實際生活,進而利用打印機將物體打印出來,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踐行了素質教育的各項目標。
二、中學素質教學中對3D打印課程應用的探索
(一)學習3D打印課程的理論知識
在3D打印開展初期,同學們普遍存在“3D打印是什么?”這樣的疑惑,這就需要教師向同學們介紹3D打印技術的產生、發展和應用。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提前進行備課,有效掌握有關3D打印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而有效進行應用。
(二)使用桌面及3D打印機
教師在向同學們介紹完3D打印的理論知識之后,就應該讓學生對3D打印機進行操作,一般情況下,在學習完理論知識之后,學生對3D打印機有著期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后教師讓學生進行操作,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習完3D打印的理論知識之后,學生并沒有學習三維建模的相關知識,此時對打印機進行操作,需要學生上網下載模型或者打印教師提供的模型,這樣就能避免在打印過程中出錯,等到學習三維建模之后,學生再熟練打印自己的作品,這樣就起到了循序漸進的作用,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
(三)學習三維建模
“三維建模”是3D打印課程中的基礎,只有完成三維建模,學生才能夠按照自己的想象打印出相應的作品。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不屬于專業人群,所以使用的建模軟件一般即可,建模內容也不需要專業性很強,以簡單生活模型為主,利用卡通人物和建筑等進行建模即可。
(四)應用三維掃描技術
在3D打印課程開展中,三維掃描技術是作為三維建模工作的補充而存在的。在這個過程中,利用三維掃描技術,能夠直接得到物體的三維模型。在對這項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筆者對上課學生進行了分組,在對全體同學講解之后,再對其中一組組長進行詳細講解,并讓組長演示給其他小組看,以此類推,有效節省了時間,并幫助學生掌握這項技術。
(五)成績考核
3D打印課程作為一門課程存在,就需要有必要的考察階段,筆者先布置需要三維建模的圖形,并讓學生進行自由想象,開展三維建模工作,三維建模完成后,讓學生使用3D打印機將模型打印出來。最后,筆者針對學生的三維模型進行打分,且邀請其他教師共同打分,評分時,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求平均分,這樣就保證了考核工作的公平性,也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結語:
總之,3D打印課程已經在中學素質教學中被廣泛應用。隨著3D打印技術的逐漸發展,其勢必能夠更加有效地推動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彬,顧海,張捷,姜杰.3D打印課程在中小學素質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科技視界,2017,05:32.
[2]丁焱.3D打印技術在中小學創客教育及學科教育中的整合運用[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8,3403:20-25.
[3]何強.3D打印技術在高中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D].福建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