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芹


[摘要] 目的 觀察康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該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0例,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采取康復護理措施,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時間為1個月,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①護理后,觀察組患者FEV1/FVC值由護理前(57.54±4.26)%提高至(70.19±6.12)%,改善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t=6.791,P=0.000<0.05);②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評分(CATS)由(24.35±4.57)分降低至(12.62±2.16)分,改善水平也明顯好于對照組(t=-7.585,P=0.000<0.05)。結論 在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耐力、促進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康復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生活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9(a)-0153-03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EN Yong-q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eya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224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and lu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0 cases in each group. On the basis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ook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the observation time was one month, and the lung function index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①After nursing, the FEV1/FVC valu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from (57.54±4.26)% before nursing to(70.19±6.12)%, and the improvement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6.791, P=0.000<0.05); ②After nur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cale scores (CA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from (24.35±4.57) points to (12.62±2.16) points, and the improvement level was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7.585, P=0.000<0.05).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an help improve lung function and enduran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t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ca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ulmonary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Impact
調查結果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全球40歲以上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9%~10%[1],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質量帶來不良影響,若得不到有效治療,則可能進展為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在對癥治療和護理基礎上,康復護理更側重于改善和修復患者呼吸功能,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5年12月該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臨床資料,探討康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該院收治的COPD患者60例。納入標準:所選患者臨床表現、胸片檢查結果均符合衛生部醫療服務標準專業委員會2010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WS 318-2010)》,患者及家屬對該項研究內容知情,以自愿原則簽訂研究同意協議。排除標準:研究排除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語言認知意識障礙、精神疾病、傳染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利用隨機數表法將60例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護理,該組男22例、女8例,年齡56~72歲,平均(61.78±4.29)歲,病程2~12年,平均(5.72±1.82)年;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和護理基礎上采取康復護理,該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55~74歲,平均(62.04±4.18)歲,病程3~14年,平均(5.83±1.6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COPD患者均接受止咳、抗炎、平喘、祛痰、解痙、抗感染、持續低流量吸氧(1~2 L/min,≥12 h/d)等對癥治療,并糾正酸堿、服用支氣管舒張藥物,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開窗通風、調整臥位、營養支持、排痰吸痰等,對于接入呼吸機的患者還應做好呼吸機觀察、維護及相關護理工作。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觀察組引入康復護理,內容包括:①每日訪視及心理干預: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每日應訪視患者2次,記錄患者癥狀、病情、身體狀態,了解其治療需求、心理特點,并告知患者COPD發生的原因及危害,囑其戒煙,指導其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對于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患者,應通過交談法、音樂法、舉例法、家屬支持法幫助其緩解不良情緒,同時對患者咨詢的問題應及時解答,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提升患者對于康復治療的配合度。②運動訓練:針對患者身體情況、肺功能情況制定運動訓練計劃,對于肺功能較好、癥狀較輕的,督促患者每日慢跑或間歇跑30 min,此外,進行10 min有氧運動訓練;對于肺功能較差、年齡較大的,建議其每日步行10~20 min,并配合太極拳運動,活動時應有護理人員監督以保證安全,避免運動過度[3]。③呼吸功能訓練:在給藥治療的同時,每日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促使患者掌握有效呼吸方式,以改善其自我排痰能力及肺功能,具體訓練內容包括膈肌呼吸訓練、縮唇呼吸訓練、腹式呼吸訓練,每種呼吸方式每次重復5~8次,3次/d;做全身呼吸體操(可自選),一次/d;咳嗽及自主排痰訓練,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深呼吸一次后屏住呼吸3~5 s,后咳嗽3聲,按住上腹部腹肌協助排痰[4]。
1.3? 觀察指標
①肺功能指標:包括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呼氣量)、FEV1/FVC(一秒呼氣率),臨床正常值:FEV1/FVC>75%,FEV1/FVC值降低提示出現呼吸阻塞性障礙,FEV1/FVC值越低,患者呼吸阻塞障礙越嚴重。
②生活質量評定指標:在護理前1 d、護理1個月后由患者填寫COPD評估測試問卷(CAT)對其生活質量影響程度進行評定,納入研究的兩組問卷均為有效問卷,100%回收。CAT列舉了咳嗽、咳痰、胸悶三項COPD癥狀,以及患者自理能力、行動能力、精力、睡眠、外出五項日常活動的影響,根據癥狀嚴重程度、日常生活影響嚴重程度,由輕到重每項分別計0~5分,8項總分0~40分。輕微影響:CAT總分0~10分;中度影響:CAT總分11~20分;嚴重影響:CAT總分21~30分;非常嚴重:CAT總分31~40分。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均用(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康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
護理前,兩組FEV1/FVC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1個月后,觀察組FEV1/FVC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采取康復護理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更為顯著的改善。見表1。
2.2? 康復護理對COPD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關于護理前后兩組患者CATS對比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CAT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1個月后,觀察組CATS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取康復護理措施可顯著減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的影響。見表2。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病為常見的難治性肺疾病,該病以持續性氣流阻塞、受限為主要特征,反復發作、遷延難愈[5]。
大量臨床研究結果顯示,COPD可導致患者肺功能進行性受損,從而引起呼吸困難,促使患者自理及活動能力減退,增加家庭護理負擔、影響患者生活質量[6]。而該病的反復發作也使得患者的心理、社會功能一定程度受損,反過來影響治療配合度和療效[7-8]。因此,改善患者肺功能、緩解不良情緒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也是康復護理的重要內容[9]。
該研究對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分組護理,在觀察組中,除采取常規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外,該院引入了每日訪視及心理干預、運動訓練及呼吸功能訓練等康復護理內容,均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首先,訪視及心理干預有助于監測患者情緒、病情是否出現異常變化,當患者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后,通過溝通則能及時了解患者出現不良情緒的原因,并進行針對性地疏導,這樣有助于贏取患者信任、提高治療依從度,有利于康復治療的開展;其次,運動訓練則能增強患者的呼吸肌耐力、基礎體力和自身免疫力,有助于減少COPD復發次數、增強體質;最后,呼吸功能訓練則能幫助患者掌握正確有效的呼吸方式,從而進一步增加患者自主呼吸效率、增加氧吸入量、進一步改善肺功能及排痰效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