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星 魏巍 張濤

摘要:新修訂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對學生、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持續改進、課程體系等7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持續改進”方面指出要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定期開展課程體系設置和課程質量評價。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以學校和學院的相關文件為依據,構建“分級管理、部門聯動、全員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長效機制,由學校和學院兩級聯動,全面保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
關鍵詞:教學;質量監控;工程認證
2017年11月修訂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通用標準)中對以下7個方面分別給出了明確的要求:第一,學生;第二,培養自標;第三,畢業要求;第四,持續改進;第五,課程體系;第六,師資隊伍;第七,支持條件。其中,“持續改進”方面指出,要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各主要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定期開展課程體系設置和課程質量評價。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教研室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方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尊重教育規律以及教師與學生發展規律,堅持“育人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堅持“從嚴治校,從嚴執教,的管理思想,完善了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
一、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由兩級組成。第一級教學質量監控由主管副校長、教務處、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中心(包括校級督導和學生教學信息員)組成,在學校層面上給予政策、制度和執行保障,實現對教學工作的督促、指導以及保障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的實施。具體監控形式包括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兩種形式。第二級教學質量監控由各教學副院長、院級教學委員會、院級督導小組和班導師組成,主要負責在學院層面上指導教學過程、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方案的實施和落實;指導專業培養方案制定、教學大綱制定、課程建設、青年教師的培養等專業建設的實施;督促日常教學任務的完成與規范化建設;搜集、分析教師、學生對教學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筆者從教學和考核兩個方面分別闡述。
(一)教學質量監控的實施
為保障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出臺了《教學事故認定及處理辦法》。針對教學環節,實行“三期”教學檢查制度。第一,期初檢查。學校下達指令并由學院組織,核查本學期教學任務的準備情況:檢查教師到崗和上課準備情況,實驗器材等教學輔助設備的就緒情況,教學基本材料準備情況(包含教材、教案、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授課計劃、實踐環節教學計劃等),按照教務處要求安排學生參加補考的情況,畢業設計(論文)準備情況等。開學第一天,校領導、學院領導、班導師和輔導員必須聽課,檢查學生出勤情況。第二,期中檢查。學校和學院重點監控教學文件、教學運行狀態、學生學習狀態和教學管理等幾個方面內容。教學文件的檢查包括:對任課教師的教案、授課計劃、實習(實訓)任務(計劃)書或指導書等教學資料的檢查,保證教學資料完整性和規范性。教學運行狀態指檢查任課教師的教學基本情況,包括師德師風、調課停課情況、授課計劃的執行情況、課程教學效果、輔導答疑、作業批改、教學方法手段的創新等情況。教研室活動開展情況指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的執行情況和教學效果等。學生學習狀態包括學習狀態、出勤情況、作業質量數量、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情況、學生對教學的需求情況、參加答疑的比例,學生考試缺考、緩考、違紀等情況。教學管理主要是檢查各項教學管理工作的進展情況,特別要注意檢查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的落實情況、新任教師崗前培訓情況、學生導師的工作情況等。第三,期末檢查。主要包括期末考試工作安排、下學期教學準備工作、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等。
按學院要求,各專業教研室先自查所負責專業的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然后由學院匯總。各專業教研室要對教學質量等進行全面的檢查核對,仔細查找疏漏和不足,給出改進措施和辦法。特別是要求專業教研室總結教學改革、教學研究、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和不足,切實提高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二)考核環節監控的實施
考核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環節,為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制定了《考核辦法》和《考核實施細則》,對考試命題、考試過程、閱卷及最終成績評定過程等環節進行監督。第一,考試命題監控。課程考試由課程組教師共同參與出題,題目類型應當靈活和多樣,盡量避免出現需要死記硬背或存在很大爭議的問題。考查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以及靈活運用題目,比例一般不得低于70%。考試命題要求能夠覆蓋課程大綱里的所有主要內容,并能考核區別不同水平的學生。命題教師完成難度題量相當的兩份試卷,由系主任審閱后交主管教學院長審核簽字,然后交教務處,由教務處負責試卷的印制,兩份試卷重復率不得超過30%,試題與近3年的同類課程試題不得有重復原題。考試后由課程組流水閱卷并在每個題目前簽名。第二,考試過程監控。考試前,學院組織教師學習學校考試的相關規定,明確教師的監控職責和考場要求。班導師和輔導員對學生進行考前動員并講解學校的考試規定和要求。學校教務處負責公共基礎課的考試時間和地點安排,學院負責專業和專業課考試的地點和時間安排。考試中,學校領導、教務處、學工處負責人和院分管教學與學生工作的院領導等組成巡考小組對考試過程進行巡查。考場紀律由監考教師實事求是地記錄,并與試卷一起上交。第三,成績評定監控。考試課程成績評定采用百分制。閱卷評分工作在課程考完后一周內完成,任課教師將評分結果及時錄入“教務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對于不適合采用試卷考試的課程,應采用考查形式考核。
無論是考試課還是考查課,成績錄入結束后,要進行考核題分析,包括學生成績是否符合正態分布,試卷難度、及格率、各分數段人數等各項數據,凡課程成績出現異常時,任課教師需寫出書面報告分析原因并提交學院。成績一經評定,不得更改,若學生對其成績存疑,可提出書面申請,學院組織教師進行復查,若確有誤判按教學事故處理。
二、教學質量評價機制
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主要采用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并以定量評價、定性評價等多途徑評價方式進行。
專業教學質量外部評價采用學生評價、同行評價、領導評價、校院督導組評價等多級評價機制,同時廣泛吸收社會的評價,以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過程評價、全面性評價和全員性評價。全過程評價是以動態發展的觀點對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評價。全面性評價是對教師治學態度、業務素質、工作能力、敬業精神和教學效果等進行全方位評價。全員性評價是對該學期有教學任務的全體教師的評價,保證上課教師的“全覆蓋”。
自我評價則是教師對課程教學質量或其他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進行自我分析與總結評價。任課教師在上課期間需要做好上課記錄和學生的平時表現記錄,結課后需要對每班的學生成績做針對性的分析,對自己的教學效果做評估,為以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三、實施效果及存在的不足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能規范任課教師的授課內容和方式,科學調節教學活動各環節的配置,實現教學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才培養的資源要求。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學生學業發展水平、教學管理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實踐證明,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穩步提高,專業建設目標越來越明確,專業辦學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逐年提高。然而,本專業在修訂和完善培養方案過程中,對完善的過程以及培養方案的達成分析較少,而這些資料是進行工程教育認證需要提交的材料,以后需要加強這方面資料的收集、分析與保存。
參考文獻:
[1]牛金星,李恒燦,王麗君,等.瀏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