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晶
摘要:區域是學生成長的生活環境,區域文化在中學生的成長道路上起著重大的影響,而依據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語文教學目標,教師應全方面、綜合性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從而使學生能夠的文化涵養能夠得以有效提升。本文便就初中語文如何立足于任丘區域文化,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展開培養來進行一番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區域文化;核心素養;任丘
河北任丘是今河北滄州下轄縣級市,其歷史悠久,區域文化氣息濃厚,在區域文化方面存在著歷史和人文方面明顯的優勢,包括民俗文化、歷史文化、藝術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底蘊,都是區域文化的代表。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于任丘的區域文化來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借助任丘區域文化來熏陶學生的人文情操,使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夠獲得高效提升。
一、立足民俗文化,熏陶學生思想情感
任丘的民俗文化是任丘區域民眾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是任丘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其蘊含了任丘先賢民眾所遺留下的智慧、道德涵養、生活態度、獨特價值意義等多種內涵。初中語文立足于民俗文化來展開教學,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對于日常生活中接觸過的民俗來進行鑒賞,使學生了解身邊不曾注意的民俗的獨特價值意義、推動學生區域文化自豪的產生,并通過民俗文化的內涵來熏陶學生的思想情感,促進學生思想的成熟。
例如,筆者在教學中會將任丘民俗文化的一些代表,如辛安莊民間音樂會,利用信息技術播放出來,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一般地看到管子、笙、曲笛、云鑼、大镲、小镲、大鼓、小鼓、鐺子等9種吹打樂器的演奏場景,聽到古韻典雅、情韻悠揚、綿綿不絕的器樂演奏聲,而筆者又借助民間音樂會的曲譜《關公辭曹》來向學生講述其中蘊涵的重承諾和義氣的內涵,揭示民俗文化對關公義舉的推崇,再播放相關曲子來讓學生傾聽其中慷慨激昂的曲調,使學生對曲目的內涵含義進行品位,從而推動學生本身思想情感的成熟。
二、立足歷史文化,提升學生知識積累
任丘是歷史文化十分悠久的地區,其從八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便開始有人聚居,西漢平帝始稱任丘,北齊天保年間置縣,境內有戰國時期十二連橋、北宋楊六郎的屯兵堡、前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以及近代的一些戰役等,這些歷史遺留的物質文化都是任丘區域文化上點綴的一顆顆明珠,熟悉任丘的歷史文化是每一位任丘民眾都應做到的。教師可以立足于這些歷史文化來展開教學,帶領學生去熟悉任丘經歷過的歷史,使學生駐足歷史,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從而形成自己對歷史的獨特理解,并使學生能夠在近距離接觸任丘歷史的過程中,對任丘的歷史形成足夠的認知,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
例如,筆者在教學中,會依據任丘的一些歷史典故來為學生詳細講解其具體內容,幫助學生解讀歷史的經驗教訓。如筆者在介紹任丘的六座古城:顓頊城、莫州城、阿陵城、高郭城、謁王城和任丘城時,便播放出這些城墻的照片,介紹任丘臨近沿海特點,幫助學生普及其歷史時期及相關人物,如阿陵城之歷史便是因光武帝劉秀被兵追趕至此城,被任光所救,所以封功于此地。通過這些詳細的歷史軼事,不但能夠使學生熟知任丘歷史,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還能夠豐富學生對任丘的感官,使學生能夠產生探究任丘歷史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三、立足藝術文化,培養學生審美情操
任丘的藝術文化是任丘文化的璀璨明珠,在當今文化競爭強烈的局勢下,藝術文化的影響力是任丘文化能夠屹立于中國乃至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憑借,而任丘的藝術文化則諸如鏨刻工藝、白洋淀蘆葦畫、鄚州草編等具備區域特色的藝術文化,其是任丘所特有的,不可復制的。教師可以立足于藝術文化,來培養學生的文化親和,并通過帶領學生對于藝術文化的鑒賞,來使學生更具體、深入到任丘藝術文化中,使學生能夠獲得審美體驗,從而推動學生審美情操的發育。
例如,在一次教學中,筆者便拿出了一幅白洋淀蘆葦畫來帶領學生進行鑒賞。白洋淀蘆葦畫是利用白洋淀蘆葦的特性,通過熨、貼、剪、燙、刻等方式和方法塑造形象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筆者先是帶領其鑒賞蘆葦畫和傳統的山水畫的不同,再帶領學生嘗試自己親手制作蘆葦畫,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蘆葦畫的特色,這樣,學生便能夠對蘆葦畫創作的藝術難度、創意表達等方面產生深刻的體會,進而能夠對白洋淀蘆葦畫這種藝術形式產生更多的了解,推動學生審美情操和藝術造詣的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語文立足于任丘區域文化展開教學工作時,應從任丘的民俗文化、歷史文化以及藝術文化等多方面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從而推動學生思想情感的成熟、知識積累的提升以及審美情操的發育,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成長,并能夠推動學生對于任丘文化的喜愛和熱愛,推動學生文化自豪感的形成,使學生能夠形成對自身成長土地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劉雪薇 .基于燕趙文化的初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研究 [D].伊犁師范學院 ,2018.
[2]禹榮倩 .初中語文教學與當地民俗文化的運用 [D].云南師范大學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