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盤成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9-032-02
摘要 本文結合梅花井煤礦的實際情況,論述內部企業文化管理項目的實施背景、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挖掘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做出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關鍵詞 企業文化 作用 后勤服務
一直以來,中央高度重視“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兩個文明”建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提出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布局,文化建設再次被提到新的高度。企業擁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生存、發展以及壯大,能夠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賦予其使命感和責任感。梅花井煤礦作為國有大型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將企業的后勤服務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實現了文化建設的載體落地,取得了良好效果。
梅花井煤礦在內部管理上基本上沿用“以行政手段為主、績效管理為輔”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從員工到班組、到區隊(部室)、到礦分管領導、再到礦長的“金字塔式”的行政領導機構和“垂直式”的行政領導關系。這種管理模式存在如下弊端:垂直式的行政領導不能使內部各經濟主體之間直接發生橫向經濟往來。工資的發放由礦統籌,往往是由礦先劃定工資“大餅”,結合綜合績效情況再分配到各單位,分配過程中難免存在著“大鍋飯”、“一碗水端平”等做法,不利于調動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不利于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推行企業文化管理,十分必要。、以生產生活環境建設推動文化建設
每名職工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礦內各自的崗位工作,創建良好的礦區環境一定意義上是對職工的一項福利,是對職工的勞動的尊重。為此,我們加強了“兩堂一舍”、工廣環衛、區隊工房、礦區道路清掃保潔等方面的管理力度,在改善礦區環境的過程中,針對礦區環境衛生治理的實際情況,從今年8月份開始,在全礦員工中廣泛開展了不扔垃圾、不扔紙屑、不扔煙頭的“三不扔”文明活動。為此,全礦按照定置化管理要求,按照舉止文明化、儀表整潔化、辦公環境舒適化、工業廣場美化、亮化的“五化”要求,與集團公司在10月份開展的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礦開展的“準軍事化訓練月”活動結合起來。礦領導高度重視,分管領導親自帶隊到全礦范圍內檢查環境衛生,各單位迅速行動起來,以互檢的方式對各家工房、材料配件場地、動力科大院、機電一隊材料存儲大院環境衛生進行了全面細致地檢查,各家將所屬問題進行認領,限期進行了整改。經過近20天的努力,共清理垃圾40余車,動用車輛設備50余臺次,硬化路面、場地4000余平方米,美化、亮化工業廣場20000余平方米,砌圍墻300米。對員工餐廳、公寓樓、員工澡堂等處進行維修改造粉刷,一些衛生死角有了改觀,礦區環境衛生面貌得到初步改善。進而提升生活后勤工作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實現“綠色礦區”、“潔凈生活區”目標,為職工創造干凈整潔的工作環境。
古人云:“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所以餐廳的文化建設至關重要。良好的環境是文化建設的基礎,所以需要建立一定的質量監管體系,對四家職工餐廳的飯菜質量進行動態監管。對4家餐廳建立“班中餐滿意度調查問卷”管理監督機制,每周到區隊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及時統計職工所提意見、建議,每周一將打分情況、滿意度情況反饋給梅花井餐飲項目部,促其整改。更換了既環保又有硬度的一次性餐盒,自制了泡沫保溫箱24個。
一方面,抓好餐廳大環境的整治,做到干凈整潔、窗明幾凈;一方面,抓好食堂后廚的環境治理,做到物品擺放整齊、管理有序。嚴格按照神寧社會事務[2016]5號《關于創建“明廚亮灶”的通知精神,早部署,早行動,專門為回漢食堂負責人召開了會議,對創建“明廚亮灶”事宜進行了安排,各餐廳積極行動,嚴格按照創建要求進行了落實,目前,4家餐廳在后廚均已安裝了監控,在就餐大廳安裝了電視顯示屏,使得后廚的烹飪全過程實現了可觀、可視,從而使飯菜的烹制從幕后走到了前臺,提升了飯菜的制作質量。更新了部分飯菜品種。提升員工滿意度。
餐廳內懸掛企業理念的宣傳排版,在職工就餐的過程中,自覺地接受企業文化理念的教育,增強企業職工對企業的自豪感。同時,利用餐廳這一重要資源,將企業的管理理念和行為規范加以灌輸,做好職工的道德文化教育、感恩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讓職工體會到企業的發展為個人成長搭建廣闊的平臺,激發干部職工創業干事的熱情。
二、加強文化設施建設促進職工素質提升
為了給職工創建終身學習的環境,礦在文體中心為職工修建了集休閑、娛樂、健身一體的多功能職工之家,為職工獲取知識和信息搭建了平臺。組織歌詠比賽、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各類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工作氛圍,提高全員的整體素質,引導職工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同時,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我們建設了“梅花視角”、“梅花青年”平臺,讓職工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手機和互聯網,學習專業技能和文化知識,受到了青年職工的追捧。通過“勞模工作室”形式多樣的培訓,職工的技能不斷提升,培養了熱愛學習、鉆研技能的習慣。
三、關愛職工激發奉獻企業創業干事激情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企業也應將其作為自身的奮斗目標,在滿足人們的同時造就自我的輝煌。梅花井煤礦后勤服務工作有良好的基礎。每年根據企業發展的需求,將企業發展的成果惠及到每名職工。今年,為職工辦了6件實事。1.擴建了3000平方米的停車場;2更換了所有宿舍床單、被罩四件套;3.改造了職工浴室;4.提高了班中餐就餐補助;5.給1-3#公寓樓建立了無線網絡,讓職工足不出戶就能上網學習;6.硬化了礦區破損路面。在職工受到企業的關愛后,可以激發干部職工更大的工作熱情,讓職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為企業改革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四、企業文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一)員工觀念轉變
實行企業文化化管理以來,隨著市場經濟機制的引入,把員工的經濟利益與工作效率和節支降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由‘上班領工資”向“上班掙工資”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二)勞動效率得到提高
過去各單位總說人不夠用,但人越多、效率越低。內部市場化把各個市場主體之間的經濟往來用價格結算聯接起來,通過價格結算決定收入高低,新的利益分配機制促使各單位、崗位自發地合理安排工序,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杜絕窩工現象。內部市場化真正調動了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勞動效率。
截至2018年4月底,掘進區隊實際工效0.17米/工日,較實行市場化管理之前的工效的0.16米/工日提高5.8%。采煤區隊實際工效115.92噸/工日,較實行市場化管理之前工效的110.37噸/工日提高5%。
(三)成本費用顯著降低
實行內部企業文化管理后,各市場主體自覺地把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類費用變為自己的費用進行管理,在價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費用超支則收入減少,節約則收入增加。有了這種制約機制,每個單位、每位員工“成本就是工資,工資就是成本”的意識增強了,人人為成本而算,人人為效益而干,促進了節支降耗。
(四)員工收入明顯提升
在市場化機制下,較好體現了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分配原則。
總之,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將精神文明與企業經營管理互相結合的過程,需要大膽運用其他社會科學理論知識去充實、豐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貼近時代脈搏,把握員工心理,使思想政治工作既富于人文精神,更具有文化內涵。在企業文化于后勤工作中的運用,更多的是依照企業大文化的發展路徑,在其基礎之上結合后勤工作的特點,走出一條屬于后勤工作文化的獨特創新之路。國有型企業通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能促使員工形成熱愛本職工作、樹立良好職業道德、高漲的服務熱情、高尚的情操等慣性意識,從而增加企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