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
摘要:近些年,我國大力推進STEM 教育,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學水平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其后STEAM 教育理念的出現,更是突出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當代人對如何處理科學與人文、藝術與創(chuàng)新進行了實踐反思后,STEAM 理念應運而生,這一理念順應了我國教育革新、課程改革新形勢,且符合當前的人才培養(yǎng)主旨。STEAM 教育蘊含跨學科思想,恰好彌補了傳統(tǒng)教育的缺陷,教育重點在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本文研究了小學STEAM教育的實踐過程,并對其進行了深入思考,力求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STEAM 教育;實踐;科學
隨著 STEM 教育的深入開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藝術等人文素養(yǎng)在 STEM 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將藝術(arts)融入 STEM 教育中,形成 STEAM 教育潮流。STEAM 教育強調科學、工程、技術、數學與藝術的整合,打破了原有的學科界限;注重學生體驗學習活動的過程;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STEAM 教育的開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現階段,STEAM 教育中國教育事業(yè)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廣,本文就STEAM教育在我國小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論述。
一、STEAM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實踐
(一)創(chuàng)造學校特色課堂,關注科學知識之間的融合
小學特色課堂教學形式是指實現了學習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學生可以自主分析感興趣的話題或是與生活相關的項目,并在實踐中獲取與科學或跨越科學方面的知識。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大自然”時,可以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使其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中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以組的形式進行問題討論,其后交流整合經驗。STEAM 教學理念的應用,既推動了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重新構建風趣的第二課堂,注重 STEAM 教育實踐操作
STEAM 教育需要以教學研究實際結果為依據,再根據教學情境的實施情況,將學習問題同真實學習情況結合在一起。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與“種植”有關的知識時,可以融入節(jié)日因素,以母親節(jié)為例,讓學生用樹葉為自己的母親做一份禮物。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動手、自主創(chuàng)造,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體會真摯的情感,同時也展現了母親在學生心中的形象,知性、美麗、擁有力量的偉大形象。該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感受自然奇妙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優(yōu)化科學技能,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大有助益。
(三)引導學生參與科技比賽,培育 STEAM 綜合素養(yǎng)
想要充分發(fā)揮STEAM教育的作用,僅憑課堂教學是不夠的,教師還要結合項目和問題來實施,讓學生學會自主分析和操作是STEAM 教育實踐的重點所在。例如教師可以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參與到各項科技競賽中來,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并在設計組件的時增強數學素養(yǎng),最后在組裝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工程素養(yǎng)。
二、關于STEAM教育的思考
(一)完善 STEAM 教育環(huán)境氛圍
營造環(huán)境氛圍營造要與 STEAM 教育功能相適應,不同類型以及不同功能區(qū)域實踐空間的環(huán)境設計要有不同的側重點,既要滿足教育功能的需要,也要滿足人的視覺和情感需要。可通過設立 STEAM 教育工作室,配備STEAM 教育所需的實驗工具和各項器材,同時與其他院校進行深度合作,以便于更好的開展全方位的科技教育及科普活動,使科技教育領銜學校特色發(fā)展。
(二)建立并培訓 STEAM 教育導師團隊
STEAM 教育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合作。對此,學校應加強對教師跨學科素養(yǎng)的培訓,同時加強STEAM 教育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前瞻性研究;政府要制訂有關跨學科綜合素質教育發(fā)展的政策,引導 STEAM 教育的推廣和實踐。學校可以在分析自身優(yōu)勢的基礎上聯(lián)合周邊高校資源,如熱心的學生家長、大學生志愿者、科技研究所、科研單位等,把這些力量引入 STEAM 教育活動中。
(三)拓寬 STEAM 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STEAM 教育要回歸真實世界,讓學生在關注自己和他人需要的過程中,從親近與探索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等多個主題領域尋找創(chuàng)意設計的靈感,從而創(chuàng)作各種蘊含現實社會意義和文化內涵,與科學、藝術、生活等多領域場景無縫銜接的互動媒體作品,理解問題解決的真諦——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學校 STEAM 教育特色的形成需要有一定時間,需要將其作為一項常規(guī)的文化活動和特色活動堅持下去。因此,學校的特色發(fā)展需要立足現實,開展長遠性的活動,同時將 STEAM 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的方方面面體現 STEAM 教育文化,引導全體教師、學生和家長將這種科學的精神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 STEAM 教育的開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國將其當做標準化的文化活動和特色活動,力求實現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今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小學要結合自身實際,大力推進特色發(fā)展,并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將 STEAM 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充分體現 STEAM 教育的文化色彩,進而帶動全體學生和教師的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蘇彤,劉宣佐,荊永君.小學STEAM課程設計的六步流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06):63-66.
[2]梁玲玲.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學科學課程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8(1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