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梅
摘要:在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下,學生總是作為一個被動接受者的角色參與在課堂學習中,“教師講學生聽”成為數學課堂的固定化狀態,在這樣被動的學習狀態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被激發,使得教師的教學效率低下。教師如果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因素,積極構建充滿趣味的小學數學課堂,可以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讓他們帶著興趣去主動學習知識,參與課堂活動,自然他們的學習效率會提上去。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
在小學數學中,由于數學本身的抽象性,讓天性愛動、不愛拘束的學生感覺到數學學習枯燥和乏味,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數學公式、幾何知識,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理解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應該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引入一些新鮮、有趣的事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緊緊圍繞學生這一主體,在教學手段的輔助下才能讓小學數學課堂更高效。
一、故事導入法——激發學生探究欲
對于新穎奇特的事物或是具有懸疑性的故事情節,學生會產生好奇心,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天生思維活躍,探究欲強。在數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環節插入一個有趣的故事、謎語等,利用或新奇或懸疑的故事情節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快速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進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環節這樣引出話題:“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都見到過哪些圖形呢?形式多樣的圖形讓我們的生活美麗多彩,今天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圖形王國。”在“圖形王國”里,教師可以以圖形為主角構建起充滿故事性的情境,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圖形王國里啊,有許多的圖形寶寶在搞大聯歡,可好玩啦!學生們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幾位圖形朋友。”在這樣“交朋友”式的教學情境下,學生們可以記住不同圖形的特征,加深他們對圖形這部分知識內容的記憶。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從內心里喜歡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樂趣,數學課堂才會真正變得有趣起來。
二、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感悟美
縱觀我們當下的教育發現,學生一天中的三分之一時間都在校園中度過,真正去接觸日常生活的時間其實很少,小學生及時學會了很多知識,也不能很好地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為此,構建有趣的數學課堂還需要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把學生置身于生活這一鮮活的情境之中,才能讓其發現生活之美、數學之美。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認識鐘表》這部分教學內容時,為了能夠讓學生認識整時,幫助他們建立時間概念,有必要進行生活化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之后學習“時、分”奠定基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時間,很多小學生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也都知道一些關于時間的知識。對于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基本上有著一定的行程計劃,如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這些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開展,通過引導學生去寫下一天的行程表,可以幫助他們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得去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在課堂教學上,我也讓學生都帶來了我們經常使用到的計時工具,有的拿來了鬧鐘,有的拿來了手表,通過引導他們去觀察計時工具,學生知道了更多關于時間的知識,很多學生學習完之后紛紛感慨時間的計量確實可以方便我們的生活。
三、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生學習體驗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生產、生活、學習與其聯系越來越密切,當代的教育當然也離不開這個科技新寵,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進行結合,已經成為當下教育的重要研究內容。
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數》這部分內容,為了讓學生能夠聯想起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教師這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的圖片功能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數”,如超市的零食貨架上擺放了一排的可口可樂,標價“4元/瓶”;在晚上爸爸坐在電視機前收看天氣預報,顯示本地區最高氣溫是5度”;小紅在本市數學競賽中獲得了90分的好成績,拿下了全市第一名;李明在藥店稱量了自己的體重,為48千克……這些圖片充滿了生活化的氣息,可以讓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更好地學習本課的知識。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可以更快速、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快速、深入地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獲得海量的課外資源,教師經過選擇后展示在課堂之中,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延展其數學思維。
總之,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為了讓他們可以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集中注意力,教師就必須合理使用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只有這樣才能積極構建一個充滿趣味的數學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之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玲玲.淺談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方法與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105-106.
[2]羅霜.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策略探討[J].才智,2018(30):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