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
摘要: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教學質量,很受老師和學生的歡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對數控銑削實訓的學習有持久的興趣,本文闡述數控銑削實訓課程中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的方法,從教學效果總結了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行為引導型;數控銑削;職業教育
在以往的數控銑削實訓中,我們通常以教學大綱為基準,以教師為主體,以教材章節的順序為教學進程,教師先講述零件的加工方法,然后做示范,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最后學生實施實訓過程。傳統的教學方式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本人結合四年來的數控銑削教學實踐經驗和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的理論,闡述行為引導型教學在數控銑削中的應用。
1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概述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是借助由教師精心制作的引導型等教學文件,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和工作的教學方法,它的實施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環境變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即關鍵能力)。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針對明確的學習目標,采用“啟發式教學”,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促使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自覺地應用與實踐。 同時注重 “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賦予每位學生確立自己行為目標的權利,充分發揮潛能,培養其關鍵能力,使之盡快適應日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
2 在數控銑削實訓中實施行為引導型教學法
2.1 行為引導型的開發與設計
行為引導型的開發與設計,實際上是解決兩個問題:1)如何使學生獨立并主動地去學習新知識;2)如何建立新知識和實踐能力之間的對應關系。通過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獨立地學習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教師是幫學生建立知識與技能間的內在聯系,是在腦子里模擬學生的學習過程。通常行為引導型的開發與設計過程是:技能→知識→信息來源→引導問題,而學生的學習過程正好相反,即:引導問題→信息來源→知識→技能。
2.2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實施
《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是一門理論和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的課程,運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來實施教學,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講述《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中“簡單箱體類零件的數控銑削加工”,其實施步驟為:
2.2.1收集資料
首先,給學生觀看一段數控銑削加工典型箱體類零件的視頻演示,給學生一個直觀感受,建立最初的加工印象。其次,根據圖紙分析,給學生創設情境并下達任務書:某工廠需要生產箱體零件,圖紙發放到每位同學,學生要完成此次任務。教師要求學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組對任務書進行具體的分析,并完成三項基本任務:1)看懂加工圖紙及技術要求;2)看清楚零件的尺寸、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相關的關鍵信息;3)根據圖紙加工要求查找加工所需要的工具、量具、和刀具以及相關資料,為選擇合適的加工參數做準備,同時通過行為引導型的引導問題做好完成任務所需相關專業知識的準備。
2.2.2 計劃
學生在計劃階段根據給定的任務書,按小組討論制定工作計劃,完成零件加工工藝單,完成加工所需刀具、量具清單。
2.2.3 實施
每組學生按照自己制定的加工工藝獨立地進行零件的編程和加工,同組的學生共同協調配合任務的實施,如:裝刀,換刀,解決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任務的實施過程既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任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正確掌握專業知識,發現問題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對學生安全文明生產的提醒,如:檢查程序的正確性、及時制止學生的違規操作等,以確保任務實施過程的安全、穩定、有序。
2.2.4 檢查
零件加工完畢,學生根據零件的檢驗標準有步驟地對工件進行檢驗。培養學生運用相關學科知識的能力(如《機械制造工藝學》、《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在檢驗的過程中加強各學科的橫向聯系。
2.2.5 評價
評價內容包括對收集資料、任務計劃、任務實施步驟和工件質量的評價。也可以有學生行為的評價,如:工作態度、責任心等評價。這種評價是雙向性的,既有教師的評價,也有學生自我評價或小組學生成員之間的互評。
2.3實施行為引導型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可使學生真正處于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但需注意以下問題:
1.引導教學法作為一種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貫徹了職業行動能力為主線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師指導學生有計劃地、主動地研討專業課程的基本內容,完成工作過程,形成職業行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勤于實踐,具備職業行動能力,為開發設計教學環節奠定基礎。
2.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因此,教師需要注意該方法更適合稍為淺顯的知識點的教學,這樣既可避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由于遇到的困難過多而喪失興趣,還可避免課程在進行過程中遇到非預期的障礙。
3.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中學生被動“獲取”知識的局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獲取信息的能力。 該方法的關鍵是行為引導型的設計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因此,需要教師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悉心揣摩、研究分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4.由于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專業建設,優化配置教學資源。學校在教學設備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與之配套的實訓基地,以創造良好的教學外部環境。
3 結語
在我國職業學校中,由于師生比低,人均設備占有率低等客觀條件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較差,通過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一名教師可引導多名學生進行教學實訓活動,從而改善因師資及實訓設備不足等造成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習變得更加具體生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推廣這種教學方法對我國職業教育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學習新理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6.
[2]周大農,戚亞光.高職專業課教學中引導文教學法的運用[J].職教通訊,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