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夢云
摘要:強化對染色體變異類問題的解題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學生生物知識的增長。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染色體知識的相關概念,隨后從知識點掌握、注重審題、強化訓練三個方面探討了高中生物中染色體變異類問題的解題方法,希望這些觀點能夠有效提升高中學生的對生物知識點的掌握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染色體變異;解題方法
引言:
高中生物中染色體變異類問題一直是高考的熱門題目,強化對高中生物中染色體變異類問題的解題訓練,能夠有效提升促進學生對遺傳學固有規律的理解和掌握,幫助其在具體問題中領用使用相應的解題技巧,以獲得更高的學科成績。
一、染色體知識概念
染色體知識時高中生物的必修內容。高中教材將染色體定義為DNA和蛋白質的組成,當染色體的數目或結構發生改變時,其相應的遺傳信息也會隨之產生變化,從而造成生物體后代性狀的改變。染色體是細胞核中載有遺傳信息的物質,而染色體組型是用來描述生物體內所有染色體的大小、形狀和數量的信息,其知識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染色體組一般是由非同源染色體構成,非同源染色體是指一對染色體與另一對形態結構不同的染色體的互稱,其形態結構具有相對穩定性。在生物學領域,染色體變異知識體系是生物遺傳領域的基礎性內容,而染色體變異本身就是可遺傳變異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因此其相關理論知識和概念對學生探索生命體的價值,理解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歷年高考中,染色體變異的相關知識點一直都是考核的重點題目,學生對染色體變異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成為了學科成績的分水嶺。
二、染色體變異題的解題方法
(一)明確知識點的概念
染色體變異題的概念的掌握程度,對學生理解題目內涵,采取合理的解題策略具有基礎性的意義。學生在學習染色體變異的相關概念時,不僅要深化對其基礎含義的理解,還需要對其延伸概念具有一定的意識,在頭腦中建構清晰的知識網絡和思維導圖,以明確掌握基因與染色體之間的關系,挖掘基因的本質和表達,立足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深化對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遺傳疾病以及基因治療相關知識的理解[1]。此外,還可以通過編譯朗朗上口的口訣,以強化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表1)。
(二)關注審題環節
在對染色體變異習題中,學生要學會從題目中挖掘已知信息,充分利用已知條件對染色體的來源、性質以及數量進行判別,來獲取相應的隱含條件,以適用不同的生物規律進行解題。例如,當題目中含有“只涉及一對相對性狀”、“雜合體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3∶1”、“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1∶1”時,可以應用基因的分離規律進行解題。此外,在審題的過程中,學生還要注重對題中基因型變化信息和細胞分裂圖像進行一定程度的邏輯推理,來獲取相應的解題技巧。例如,對于“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應建立在對“基因的分離規律”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學生可以采用正推類和逆推類兩種方法進行解題,在正推類型的習題中,要注意對♀♂的配子類型,避免♀♀相連或♂♂相連;在逆推類型的習題中,學生要針對已知的親本性狀或顯隱性關系,找出親本中表現的隱性性狀的個體,填寫相應的親本基因公式,再從從隱性純合體入手,獲取相應的基因進行正推驗證。
(二)強化的習題的演練
反復的習題訓練有助于學生內化相關的知識和解題技巧,從而形成流暢的解題思路,領過應對不同的習題變式,精準把握染色體變異的解題規律。在高中階段,最常使用的解題方法時圖解法和演練法。圖解法是指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依據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隱含條件繪制相應的圖像,并對圖像進行直觀的分析,以獲取題目的最終答案。最基礎的遺傳圖解必須掌握:一對等位基因的兩個個體雜交的遺傳圖解。此外,在圖解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都成對存在,而配子中的染色體和基因則是成單存在的。演練法是指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要將題目的內容簡單的羅列以明確相應的配子種類、子代基因型種類和數目以及表現型種類,隨后再通過邏輯推導進行相應的計算[2]。例如,“對n對雜合基因產生2n種配子”,學生可以對條件進行分層架構以獲得這2n種配子的基因。例:AaBBCc產生22=4種配子:ABC、ABc、aBC、aBc。
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生在解答染色體變異類問題時,要充分調動邏輯思維,深入挖掘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和隱含內容,靈活使用相應的解題技巧,以獲取相關題目的正確答案。
參考文獻:
[1]耿方凌.高中生物遺傳規律題的解題思路總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3):20+108.
[2]姜雪.高中生物中染色體變異類問題的解題方法分析[J].智庫時代,2017(13):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