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新
摘要:公共管理是針對政府管理存在的缺陷而采取的一種以提升政府績效和公共服務品質為目的的管理模式,其影響因素很多,輿論便是必須重視的一項。先簡單分析了輿論監控和公共管理的關系,然后針對輿論監控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公共管理;輿論監控;網絡自媒體
引言:
新聞輿論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輿論的傳播速度極快、覆蓋范圍極廣、影響力極大。有價值的輿論能夠宣傳正能量,凈化網絡環境,維護社會和諧;無價值的輿論,則很可能會帶來不利影響,比如扭曲三觀,破壞社會穩定。所以在現階段的公共管理中,應當重視輿論輿情管理,加強對輿論輿情的監控,針對不好的、無價值的輿論,需及時采取應對之策。
1 輿論監控和公共管理的關系
1.1輿論對公共管理的影響
在新時代,我國提倡民主法治,政府公共管理不僅日益透明化,還積極鼓勵群眾參與和監督。社會輿論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表現形式,往往能反映出群眾的心聲,及時獲取群眾反饋、了解人民所需是公共管理的前提,而社會輿論的積極影響在于,使公共管理更加科學、民主、高效,有利于推動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當然,輿論也可能會帶來消極影響,比如太過情緒化而忽視甚至故意歪曲事實、在網絡時代真假難辨、跟風現象嚴重等,都會影響到公共管理。
1.2輿論監控與公共管理
為引導正確輿論風向,弘揚正能量,公共管理必須加強輿論監控,明辨真假是非。運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搜集輿論,了解基層真實情況,掌握群眾思想動態,然后根據分析結果找出問題和原因所在,并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公共管理包括很多內容,對輿論的監督和掌控也是其中一部分,而通過有效的輿論監控,能夠幫助政府作出正確決策。所以,輿論監控和公共管理是一種相互影響的關系,前者既是后者內容,也關系到后者管理水平;而后者進步時,也必然會使前者更完善。
2 公共管理中輿論監控的問題
首先,工作做得不到位,輿論監控力度有待加大。微博、微信作為應用較多的資訊獲取平臺和社交平臺,為獲取信息、人際交往提供了諸多便利,但也要注意其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虛假輿論、謠言等,由于監管不當,在網絡上快速傳播,不僅危害到當事人的名譽利益,還可能波及到廣大群眾,嚴重者甚至會損害國家利益,破壞社會穩定。
其次,公共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前面已經提及,輿論監控和公共管理相互影響,通過提高公共管理水平,能夠更好地對輿論進行監控。但就當前來說,公共管理機構缺乏成熟的管理團隊和專業人才,在辨別力、敏感度和信息運用能力方面較弱,以至于在海量輿論信息中難以辨別真偽,輿情嚴重時就采取刪帖、封鎖等一刀切的手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同時,缺乏健全的輿論監控預警機制。輿論從產生到形成再到傳播,時間很快,在互聯網背景下,也許只需幾個小時,謠言和虛假輿論就能不斷發酵,對社會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所以預防和預警非常重要。然而實際情況卻往往是被動面對,等到問題出現后再解決,雖然阻止了負面影響進一步蔓延,但已經造成的損失難以彌補。
此外,輿論監控還與網絡行業自律性、群眾盲目跟風等因素有關。新媒體快速發展,行業競爭加劇,部分媒體為吸引受眾而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段,失去了對新聞資訊的謹慎性,未作調查就草率發布,丟失了應有的社會責任。群眾是輿論監控的一個主體,但由于缺乏獨立思考意識,極易盲目跟風,形成三人成虎的局面。
3公共管理中輿論監控的對策
3.1完善相關法律建設,強化輿論監控
公共管理關乎服務型政府建設和社會發展,輿論對其產生的作用極大,必須加強輿論監控,上升到法律高度,通過立法完善相關制度,剔除輿論監控中不利的一面,使其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面對網絡謠言、虛假輿情,一旦坐實絕不姑息,予以相應的懲處,體現法律的權威性,并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同時,加大輿論監督力度,建立健全網絡輿論運行機制,優化整個社會輿論環境。
3.2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合理引導控制
從現實來看,不可能徹底消滅不良輿論,在公共管理過程中,應把重點工作放在提升管理能力上,針對輿論,引導和控制通常才是最佳手段。我國提倡民主法治,加上網絡自媒體高速發展,社會輿論自由度明顯提升,還有諸如匿名舉報等措施,雖能起到一定效果,但也會增加公共管理難度。面對新的挑戰,需建立起優秀高效的管理團隊,培養各類人才,并提高對新媒體的運用能力,既要創新工作方式,又要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了解輿論在自媒體環境中的傳播規律,如此才能進行科學引導和控制。在輿論引導的過程中要注意突出輿論引導的實效性,爭取做到認真監控、及時發現、立刻上報、第一時間處理等,控制不良輿論的事態發展。
3.3健全輿論監控機制,做好防范工作
為提前防范,降低惡性輿論的傳播率,把損失和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有必要建立健全輿論監控預警機制,組建輿論引導的領導小組,時刻關注輿情變化,隨時準備做好輿論危機公關的準備。嚴格把關,正確引導輿論,優化網絡環境,把關者必須具有正確的政治立場、積極的人生態度、極強的專業能力和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吸引網民理性討論、冷靜分析,避免因為情緒化而把影響鬧大。此外,還要成立專門的輿論監控預警組織和信息平臺,并完善信息篩選分析機制,在發現問題后能夠及時采取準確的方案來應對和處理,同時在輿論引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方式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3.4加強媒體內部自律,提高群眾素質
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媒體行業的監督,實行責任制、實名制,以減少推卸責任等現象。媒體行業自身也要自律,強化責任意識,總結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解決對策,提高內部管理水平。開展輿論宣傳教育工作,幫助網民學習如何辨別真假,并培養其獨立思考的意識,以免盲目跟風。
4 結束語
綜上可知,輿論監控對公共管理影響重大,進而關系到社會穩定,應當引起重視。同時要注意到,在互聯網環境中,輿論帶有自由度高、傳播快等特點,加大了監控難度。所以,針對公共管理中輿論監控存在的問題,應結合現狀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林葳菲.我國地方政府網絡輿情危機管理研究[D].華僑大學,2016.
[2] 馬自泉.微博輿論與社會公共管理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24(11):154-155
[3] 商丹,余志偉.網絡新聞輿論公共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商情,2011,24(3):138
[4] 魏艷.網絡新聞輿論的公共管理困境與對策[J].人才資源開發,2016,14(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