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穎慧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快速發展的時期。教師在這個階段應該特別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以避免不良傾向初中生有負面影響。班主任是班級管理者,應該通過各種集體活動和心與心的交流,成為優秀學生的精神老師為了幫助初中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處理人際關系,健康成長,人們采用了各種方法,如談話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原則;方法
初中生正處在成長的不穩定階段,較易沖動,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也極易產生心理問題。班主任肩負著對初中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的重任,有責任采用各種方式對初中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和情感上的各種問題,讓學生能健康成長。
1.當前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初中生正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初中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迅速發展,并發生了巨大變化。有很大的變化。當學校和家庭教育略有不同時,不穩定會引發他們的差異某種精神健康問題。從生活的角度來看,現代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處于家庭的中心位置,這樣他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形成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角色點。在他們的學校生活中,他們經常不為他人考慮和處理人際關系不恰當、依賴性強、獨立性差;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因為課業任務許多初中學生往往容易增加或承受來自學校、家庭等的壓力。由于學習壓力過大,他們厭倦了學習和逃學,或者對學習感到焦慮、不安和沮喪。在情緒方面,初中生的情緒變化非常明顯,很容易沖動運動、情緒使用、情緒不穩定等問題導致學生無法處理人際關系什么時候。此外,在情感方面,許多初中生在這個階段逐漸發展出中等性特征育空對異性充滿好奇,隨之而來的是他的情感困惑和煩惱,包括甚至對學習和生活有很大影響。
2.班主任對初中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進初中生健康成長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其良好的道德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能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道德的重要性,自覺追求美的事物,從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健康的心理品質也有利于初中生增長知識、智慧和才能,只有擁有了健康的心理品質,才能使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攀高峰。
2.2開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緩,初中生是國家未來的接班人,我們應抓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針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努力,克服困難,幫助他們養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2.3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優勢和責任
班主任在促進初中生心理健康發展這一工作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班主任工作需要充分接觸學生,了解學生生活情況;其次,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庭,課上或課后,班主任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有較大的靈活度;再次,班主任與學生關系比較親近,既是學生學習上的教育者,又是生活上的引導者。
3.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堅持的原則
3.1滲透性原則
心理教育不能單靠知識傳授,簡單地說教是不行的,要重視強調潛移默化,從興趣人手,注重把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教育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滲透在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在班集體的活動之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之中,以促進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
3.2自主性原則
“一切成功的教育,莫過于學生主動地自我教育,自我要求,自我完善。”故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原則,讓學生通過自愿參與活動,達到自己教育自己;通過自愿接受,達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3.3針對性原則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的放矢”,在加強計劃性的同時,還要注意抓住特殊的生活“瞬間”,即把握教育契機,使教育具有針對性。
4.初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做班主任的幾年中,筆者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工作的經驗,總結出以下五點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4.1運用觀察、對話等方法理解學生
許多有經驗的班主任,在新課之后,首先它是為了觀察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觀察可以用來理解課堂,學生改變思維的趨勢也可以被個別學生掌握,可能出現的意識形態和道德問題;對于個別學生的問題,主管老師應該選擇正確的地點和時間真誠地交談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心理教育有明確的目標。
4.2用自己的健康心理感染學生
主管老師應該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感情,在學生面前保持一顆善良的心,無論是在好的時候還是遇到挫折的時候。環境,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相反,如果主管老師經常在在他們面前表現出自豪、沮喪、緊張、焦慮等的學生將學會學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或損害。
4.3利用班級集體效應影響學生
班主任必須通過思想教育和班級管理來創造一個好的班級精神形成了團結、友誼和相互促進的集體氛圍,這為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整體合理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4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和協調,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實際效果
初中學生的心理教育不僅局限于學校方面,而且還它與家庭和社會密切相關。如果它僅僅基于對在校學生的心理教育,那么工作肯定會降低學生的教育效果,學生也會有心理問題生產并非與家庭因素無關。然而,在現實中,目前許多法院對學習感興趣,而健康領域很少有積極的心理教育標準,他們都更加關注學生身體的成長發展,很少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許多家長甚至嚴厲學生被要求達到教學和教育的標準,從讓學生在中產階級中形成心理陰影,缺乏生活和學習的動力。為了在目前的學校中排名第一,對于學生的父母來說,他們應該解釋并傳授相應的心理知識,以便他們能夠有一個清晰的想法。強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家庭中以科學合理的方式照顧他們的孩子,對學生的管理教育應該以成長和威嚴的形式進行。班主任可以定期進行組織學生家長上課和家庭分享的流動形式,來探索學生的成長。
5.結束語
總之,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班主任的工作之一核心工作。班主任的細致工作可以讓學生理解自己動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調節,經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自尊、自信,最終形成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個性和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龔曉梅.農村初中班主任心理復原力的調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王雪燕.初中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中學生英語,2017(26):59.
[3]劉秀娥.初中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調查[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