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威威 徐露詩
摘要:響應國家號召,高校每年應征入伍的在校大學生不斷增多,這部分服兵役的大學生在服役期滿后絕大多數選擇了回到高校繼續完成學業,從“營門”再到“校門”,生活的差異使退伍復學大學生很難再適應。本文從學生管理角度出發,分析研究退伍復學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字:退伍復學大學生;校園再適應性
退伍復學大學生是指在校大學生在學習期間休學參軍入伍,服役期滿后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的大學生。當這一特殊群體退伍返校后,面對從軍事部隊到高校校園的環境變化,出現了一些心理落差或者難以融入校園生活的現象。如何提升退伍復學大學生的校園再適應性,做好這一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學生管理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退伍復學大學生校園再適應性問題分析
(一)學業問題
退伍復學大學生大多是新生入校前或者在校就讀一到兩年后選擇當兵入伍。在部隊期間,以軍事技能和體能訓練為主,知識學習的中斷和時間上的斷裂導致課程知識遺忘率高。復學后,加上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變化,學習任務變得更加繁重,需要付出比普通同學們更多的努力。另外,大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思想發展尚不成熟,大學生士兵身處在保密性高、管理嚴格、封閉的部隊里,對外界世界的新興事物興趣較高,退伍后,一旦自制力不強,經不住新媒體、網絡游戲等的誘惑,會直接影響到學業。
(二)心理問題
由于原先認識的同學已經畢業,或者臨近畢業,復學后進入到陌生的新群體。在心理上需要重新適應,在面對新同學時,都會有陌生感,產生孤獨感。兩年的軍旅生涯使他們有著與普通大學生與眾不同的特殊經歷,也使他們希望在往后的學習生活中能發揮優勢,得到更好的發展。回歸校園后,學業上的劣勢,新環境的陌生,仿佛讓他們覺得優勢無法發揮,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在多元化的大學校園里顯得格格不入,產生強烈的落差感。
(三)學校關注不高
對于這個“特殊”群體,高校里往往是像對普通大學生一樣進行教育,沒有看到他們實質性的缺陷與需求,沒有針對性的給與關注與關心。
二、提高退伍復學大學生校園再適應性的對策
(一)角色定位
首先,要把握退伍復學大學生的特點,明確自身的定位。
1.朋輩輔導員。經過兩年的軍事化管理與高強度訓練,有了較高的紀律性和政治素養,他們身上的優良品質對普通學生有教育意義。相比于高校輔導員,能與同學保持更近的距離,在朋輩教育中更具有直接性,發揮他們的教育功能,很大程度上能夠彌補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不足,有助于全方面的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這種角色是普通學生和教師無法替代的。
2.準教師。退伍復學大學生在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方面具備很多高校教師所不具備的專業技能,親身的軍旅生涯讓他們更有說服力。在《軍事理論與國防教育》課程、“國防教育”班會上可充當教師角色;不僅能夠充分挖掘和發揮退伍大學生的優勢,提升其主觀能動性,還能夠幫助在校大學生深入了解軍營,同時也能夠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軍。
(二)學業幫扶、生活輔導
在學業上,針對退伍復學大學生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開展幫扶工作。二對一幫扶,即一名老師與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與退伍大學生結對。學生負責培養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幫助樹立自信。老師負責功課上的指導,若出現成績不達標,及時預警引起重視,解決學習困難問題。
在生活上,輔導員老師要對其做充分的了解,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多給與心理健康咨詢與輔導,消除其孤獨感與落差感,盡量安排在本班級的宿舍中,讓其快速融入新班級生活,引導以積極向上的姿態面對新環境、新生活。
(三)搭建平臺,施展才華
1.參與大學生軍訓
軍事訓練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利用這一平臺,利用“準教官”角色發揮退役學生士兵的作用,利用他們在軍隊中學習到的軍事技能。軍訓中,他們既是教官,又是學長或者學姐,他們與學生的交流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不僅能給新生傳授了自身的所學所感,同時也充實了人生經歷,為以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參與軍事理論教學活動
目前高校的《軍事理論與國防教育》課程為網絡視頻課,可以退伍大學生現身說法,在校園內在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教育、國防教育,例如通過在校園內開展軍營生活圖片展、舉辦退伍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等活動,讓普通學生了解真正軍旅生涯的點點滴滴,促使廣大學生能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作風和行為習慣。
3.參與文明寢室建設
學生寢室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陣地。在此區域內,退伍大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在軍旅生涯中形成的良好衛生習慣、統一規劃的意識觀念傳遞給身邊的同學,將自己寢室打造成“樣板寢室”,帶動其他寢室爭創優先,促進文明寢室建設。
4.參與大學生征兵工作
退伍復學大學生是高校征兵工作的先行者、實踐者、受益者。首先,對于國家、高校、地方征兵政策、優惠政策有深刻的了解,在征兵活動中可以給其他同學做直接的解讀,且具有強烈的說服力。對推動大學生入伍參與國防建設有積極的作用。
(四)規范制度,建立長效機制
退伍復學大學生的成長需要建立規范化制度,高校學生管理部門應為每一位退伍大學生建立個人成長檔案,將引導學生盡快再適應校園納入國防教育范疇。
引導退伍復學大學生再適應校園的過程,將大學學業、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退伍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提高,有助于全面開展學生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馬雯瑄,李昂,基于精準理念的退伍復學大學生再適應問題研究,《理論前沿》,2017年第21期;
[2]張曉丹,加深對高校退伍復學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大學教育》,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