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增璐
中圖分類號:C913.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9-380-02
摘要 大學生認為生活的壓力主要來源于社會會就業,而大學的學習以理論學習為主,實操性內容占比較少,使得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缺少學習和訓練的平臺。筆者以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下屬的就也服務大廳為試點,以全體為該團隊效力的學生為主體,以多年的企業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實戰經驗為依托,佶鑒企業特訓營模式,嘗試舉辦蘇州理工學院2017就業服務大廳首屆員工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特洲營(以下簡稱“特訓營”),將素養訓練和能力提升切實落地,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成長,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 職業素養 職業能力 訓練提升
一、特訓營項目的創意及策劃
筆者作為特訓營項目的創意人,曾擔任多家上市公司、行業領先企業人力資源副總監及人才戰略規劃之一的校企合作辦學項目負責人,期間與國內多所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建立獎學金、師資培訓、教學計劃設置與授課等,策劃并參與過多次公司全國總裁、銷售精英等特訓、零售100人才計劃項目,培訓實戰經驗豐富。工作十多年來一直為企業和高校服務,深知社會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和大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同時熟練掌握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的方式、方法與途徑。
選擇蘇州理工學院就業服務大廳(以下簡稱“大廳”)作為試點,舉辦首屆大廳員工(在校大學生兼職)職業素養特訓營的原因:
1.大廳入職員工經過嚴格的招聘流程和程序篩選,綜合素質、學習能力較高,除了學習績點、外語水平、自身條件等要求外,三觀一致,興趣愛好相近;
2.大廳入職員工來自大一到大四學生,涵蓋蘇州理工學院19個專業,專業覆蓋率達90%以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大廳的日常管理采用企業標準化管理的模式,如管理文件從管理類-標準類-作業指導類,有記錄文件或表單,有過程管控,有改進提升等,導入了質量認證管理體系ISO9001-2015新版標準,有一定管理基礎;
4.大廳的愿景是“有你,我們才完美;有我,你們更精彩!”,在工作中不斷地引導員工將創新、執行、抗壓、服務等理念融入到每一個細節中去,有較好企業文化基礎。
基于上述原因,結合2017大廳新人職員工崗前培訓契機,筆者認為對大廳員工進行試點特訓,時機最佳,不僅可以創新、試錯,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推廣性。
二、特訓營項目的規劃及跟進
(一)特訓營立項完全由學生自主承擔
特訓營項目負責人、執行人全部由大廳在職骨干學生擔任,在職全體員工與新招聘入職員工共同參與,旨在對在職員工進行全方位的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的培養。項目負責人對整個特訓營作出全面的規劃,組織指揮,分工協調,重點鍛煉和提升其文案策劃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協調能力、領導能力等。特訓營所有的課程均由大廳在職員工自主研發,訓練其課程研發設計能力、PPT制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培訓講師由員工自薦或指導老師推薦,通過試講效果評判后產生,項目會務如攝像、統分、音樂、禮儀、視頻、物料準備等由有相關方面特長的員工分擔,鍛煉其分工協作能力。整個項目立項完全按照時間節點和作業流程,由學生自主擬定,筆者作為指導老師負責項目計劃審核、課程教案研發(含課件PPT制作)、課程講授人試講(不少于3次)、項目實施模擬等過程的把控,在過程控制中觀察每個員工的時間管理能力、學習能力、抗高壓能力、應變能力等,并提出整改要求,持續改進、提升、完善。
(二)特訓營日程安排緊湊,涉及面廣
特訓營共計2天1晚,共安排9個主題課程訓練:(1)《職業形象塑造》;(2)《美姿美儀》;(3)《電話禮儀》;(4)《接待禮儀》;(5)《語言表達能力》;(6)《文檔業務能力》(7)《團建活動——體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8)《模擬沙盤——員工創新能力開發》;(9)《素質拓展——與陌生人的溝通能力》。另外,除了開營儀式、閉營頒獎、特訓營營旗、誓詞等,還增設《暖場游戲》、《我與大廳的故事——員工分享》、《兔子舞》、《防身術演練》等文娛項目,以《瘋狂動物城》主題曲《Try everything》為背景音樂,貫穿整個訓練過程,弘揚正能量,增強學習趣味性和娛樂性。
(三)特訓營項目實施采用清單式管控,導入績效評價體系
特訓營項目實施模擬大廳的日常管理和作業流程,采用清單式管控模式,持續正確地做好每一個訓練環節,確保特訓實施過程中,完全按照項目計劃,強化實訓和實操,杜絕混亂、無序、迷茫。筆者負責整個訓練過程的跟進,導入績效評價體系,從學員到培訓講師,全員參與競爭,做到學員有個人評分和小組評分,講師有講師評價,標準統一,公開透明,每半天進行成績公布,全員、全過程有記錄、有考核。搭建公平、公正、公開的學員PK平臺,引進個人、團隊競爭機制,成就最優秀的個人和最好的團隊。
三、特訓營項目的評估與反饋
(一)特訓營學員課后評估中強調獲得以下收益(課后調查問卷統計,回收68份)
(二)特訓營學員情況反饋
1.極大多數學員表現出對課程濃厚興趣,能積極參與配合講師各模塊訓練任務完成。
2.多數學員在表現力、理解力、應用力、參與性、合作性、協調性等方面表現優異,能積極應對講師提問,靈活應用知識及技能,現場參與訓練熱情高漲,主動參與討論互動,學員之間能相互支持,令人印象深刻。
3.特訓營學員課后情況反饋(課后調查問卷統計,每項滿分10分,最低1分,回收68份)。
特訓營學員課后情況反饋表
(三)特訓營成效與學員體驗
1.特訓營體驗終身難忘。在高校首次采用特訓營培訓方式與大學生職業素訓練相結合,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奇特的窗戶,讓學生看到了另一個奇妙的世界。“原來課程可以上的這么有趣,原來不逼自己還不知道自己能滔滔不絕的在四五十人面前授課,原來優秀的人都是在別人玩的時間里努力付出,原來真正的愛是在與你的每一次陪伴、每一句批評指正中,原來最簡單的道理都必須要落地生根才有它的價值…”
2.特訓營體驗獲益匪淺。特訓方式能夠極大限度地調動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是持續性的。筆者認為培訓的開發與設計是最基礎的,但又是最難的,用學員能夠接受的方式方法講解,采用教學技巧+設計+互動+激勵,才能激發學員的興趣和激情,這樣的訓練才能真實有效。“有一種感動叫做堅持,當我帶著團隊在準備、實施、總結的過程中,曾一度想過放棄,但是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我為自己的堅持感動,更感動于每個成員的付出。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帶領一個團隊的艱辛,更懂得了勝利一定是屬于堅持到底的那個人…在改革創新的路上,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不停的想辦法來一個個的克服解決,就一定能成功,就能獲得競爭力,不被時代拋棄?!?/p>
四、特訓營的啟迪與推廣價值
(一)分學科設計大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課程
根據高校特點,分理工和文科兩大類,對大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培訓需求進行調查,設置適合大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培訓課程,為在校大學生量身定制課程,增強核心競爭力,為高質量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二)建立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課程體系
根據對大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課程的建設與實施,逐步建立大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課程體系,對在校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培訓進行全覆蓋,培養專業知識與職業素養兼備的當代優秀大學生。
(三)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與能力訓練師資
根據各個專業、各個行業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需求,建立大學生職業素養與能力訓練師資,師資覆蓋輔導員、專業教師、企業HR,三位一體,注重實訓,在不同層面為學生進行大學生素養和職業能力的訓練。
(四)將大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的培訓貫穿于高等教育發展的全過程
在大學生專業課程學習中,專業課教師要將行業、企業對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的要求融入課程教學,比如進人實驗室,首先強調的是安全生產。實驗室管理員對實驗室的管理完全按照社會企業、行業的要求進行,如7S管理、特殊化學藥品管理、著裝要求等等。學生工作要從老師對學生的待人接物開始,培養學生的基本社交禮儀與商務禮儀等。每個高等教育工作者都能從本身的職業角度出發,以自身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影響學生,身體力行,踐行敬業精神,提升創新能力、寫作能力、學術水平、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