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
摘要當前,煤炭行業形勢嚴峻,煤炭企業面臨著巨大壓力。對于工會來說,越是困難時期,越要把.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反映職工群眾的愿望,解決職工群眾困難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載體。本文根據煤企工會幫扶工作的現狀,通過分析幫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新形勢下做好煤企工會創新“幫扶”工作的的必要途徑。
關鍵詞新形勢下 煤企工會 “幫扶”工作
當前,煤炭行業形勢嚴峻,煤炭企業面臨著巨大壓力。對于工會來說,越是困難時期,越要把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反映職工群眾的愿望,解決職工群眾困難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載體。面對煤炭企業“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產能和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強化期、結構調整攻堅期”“四期并存”的現狀,我們對困難職工的幫扶還沒有走出季節性、臨時性、單純“送溫暖”的誤區,急需創新幫扶理念,構建科學的幫扶體系。
一、新形勢下職工致困的主要原因
找到致貧原因是開展精準幫扶的前提條件。通過對象山礦部分困難職工的調查發現,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收入減少。停產或半停產,以及為生存不得不減員增效的現實問題導致職工收入大幅度減少,部分工人下崗失業、分流,失去經濟來源,生活陷入困境。
(二)負擔過重。職工家庭成員中,老人、子女多,經濟收入不高;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上相對比較艱難。
(三)因病致貧。目前,醫院的醫療費用比較昂貴,一旦患上重大疾病,家庭往往難以承受巨額的醫藥費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在困難職工群體中比較普遍。
(四)因學致貧。目前子女的教育花費占到了普通職工開支的很大一部分,教育成本越來越高,普通職工家庭難以承受。
二、現階段工會幫扶工作的突出問題
(一)幫扶機制不健全。當前工會幫扶困難職工的模式,依舊是參考以前的經驗,基本上都是工會領導,或者企業領導集中時間對困難職工入戶探訪,送生活用品或者發放現金。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困難職工。沒有建立幫助困難職工脫離困難現狀的有效機制。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幫扶工作陷入一種死循環的狀態,一直在幫扶,但一直沒有效果。
(二)物資經費不足。工會幫扶困難職工的核心是幫扶,幫扶的核心是物資,在工會開展幫扶工作中,物資一般分為生活類物資和現金經費。這兩個問題是工會能夠持續幫扶工作的基礎。現階段,煤礦效益不景氣,工會缺乏持續穩定的資金物資支持,直接限制了幫扶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幫扶形式單一。一直以來工會幫扶工作,僅限于職工薪資問題,或者生活問題。職工勞務糾紛的法律問題,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健康問題這些方面卻很少開展,缺乏多元化幫扶,存在不完整性和單一性,從而導致工會幫扶工作停滯不前。
三、新形勢下做好幫扶工作的必要途徑
(一)建立更加全面的幫扶網絡。工會的幫扶工作不能只局限于企業內部,要積極與政府有關部門、有關救助制度相互銜接,建立各方聯動的幫扶長效機制。如果把幫扶工作放人整個社會,可以利用的資源就相當充足。因此,積極推動工會幫扶工作與政府財政、勞動、民政、司法、工商、稅務、城建、信訪、教育、衛生、安全生產監督、公用事業等部門的工作銜接,建立和完善就業援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工資監控預警、生活救助機制,共同協商解決困難職工問題。
(二)建立多樣化的幫扶形式。在物質救助的基礎上,物質幫困要向政策幫困、精神幫困發展。脫貧最根本的措施應是“授人以漁”,而不要僅僅停留在“授人以魚”上。在送錢物解決他們的一時生活之需的同時,通過送親情、送文化、送政策、送崗位、送信息、送保險等多種形式,發動職工生產自救,鼓勵和引導下崗失業的職工進行二次創業,并從政策上、渠道上予以幫助和疏通,從觀念上、業務上予以引導和培訓,在經營管理上組織創業能手與他們結對子,手把手地教,以增強職工抵御風險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渡過難關,讓他們體面解困。要把適合于家庭作業、業余加工、擺攤設點、鐘點服務等項目信息收集起來,定期發布,讓困難職工通過付出勞動增加收入。使更多的困難職工走上一條長遠發展之路。同時對有自救能力且愿自主創業的,要在資金上給予適當支持。
(三)實現幫扶信息網絡化。要建立“困難職工幫困數據庫”、建立特困職工電子動態管理檔案、特困職工臨時救助檔案、資助特困職工子女上大學檔案、進城務工人員維權檔案等,要逐步建立幫扶網站,實施網上辦公,與有關求助部門聯網并逐步實現互聯互通,形成幫扶網絡體系,實現信息共享,增強困難幫扶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把溫暖送到最困難的職工手中。
(四)幫扶活動要經常化。幫扶工作既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又是一項經常勝的工作。俗話說:“年好過,節好過,日子難過”。一年中,年關和重大節日畢竟是少數,事實證明,傳統“年節集中慰問”和“抓重點”型救助模式缺乏長效性和靈活性。因此,幫扶工作既要以重大節日的送溫暖為重點,形成聲勢,樹立影響,又要加強平時送溫暖工作,注重平時對職工特別是困難職工的關心和幫助。幫扶工作要實現活動慰問型轉向長效機制型。對困難時間長、困難原因特殊、困難嚴重的職工要定期送溫暖,針對職工家庭出現的突發性事件致貧、致困還要實施日常救助。各級工會組織要通過細致的工作,隨時隨地掌握他們的生活狀況,經常看望、經常分析、經常研究,要根據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建立定期回訪制度,督辦落實制度,使各項送溫暖工作落到實處。
(五)提供工會幫扶的專業化。幫扶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對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開展幫扶工作中既要有較深的法律知識,又要一定的經濟分析能力,又要有社會協調能力。因此幫扶工作人員必須做到勤于學習、注重思考,做到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幫助困難職工分析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動態,協助自主創業的職工搞好生產經營管理工作。要做到幫扶服務微笑化。對來訪或求助的職工主動熱情,做到以情感人、真誠服務,真心實意為職工服務,真抓實干為職工力、事。
總之,面對當前煤礦企業的困難形勢,困難職工扶貧幫困工作既艱難、又緊迫,更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和擺在領導干部面前的重要課題。工作組織和工會干部,一定要深刻認識到扶貧幫困工作的重要性,以黨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指導,結合企業實際、主動作為,為企業和諧發展發揮好工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