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笑還
摘 要:高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我們正處于“互聯網+”新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這就加快了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通過探討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職教學中的運用,以及對其的利弊分析,以此全面推進我國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 教學手段 高職教學 優勢 弊端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b)-0157-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已經成功邁入“互聯網+”新經濟時代,再加上全面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職教學改革已經非常緊迫了。高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是我國新課改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要場地。但是由于各種內外部環境因素,以及教學資源的影響和限制,導致高職教學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高職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還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1 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對高職教學的優勢分析
1.1 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感知效果
信息化教學手段是建立在現代化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信息化教學手段具有圖、文、聲、像、色并茂的多元化功能特點,將其運用到高職教學中,不僅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加直觀和形象的感受,還能為課堂氛圍增添活力,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得他們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且還能有效的集中學生的上課注意力,從而提高高職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與其同時,在高職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還可以有效的結合視覺和聽覺感官,使其們變得更加直觀性和形象性,從而增強學生對所學教材的感知效果,還可以利用色彩的絢爛和圖像的逼真,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感知效果,使得他們能夠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更快、更容易的理解高職教學的實際內容和知識,有利于學生對高職教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進而實現高職教學的最終目標。
1.2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據相關研究分析發現,一定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的促進教學目標實現,因此,在高職教學中,如果能夠創設和引入一些教學情境,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參與高職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他們能夠快速的理解和掌握所需知識和技能,從而促進他們創新精神的形成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進而有效完成高職教學的目標。具體而言,教師在高職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可以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并且這些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是非常適應的。不單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情感對稱性等等特點,還能根據高職教學的實際內容形成特定的情境,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直接情境和間接情境。信息化教學數段創設教學情境多為間接情境,主要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為高職教學提供視頻、圖片和聲音等等教學資源,然后教師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創造實際的教學情境,為高職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和興趣,從而增強高職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1.3 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長久性
在高職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可以將聲音、音樂和圖畫全面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知識,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記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化教學手段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得他們的大腦處于一種非常興奮的狀態,這種狀態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速度變快,并且記憶的時間可以保持長久性,總而言之,教師在高職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上課積極性,還能提升高職教學的效率,同時,學生置身于信息化教學手段創造的環境中,有利于加強他們對知識掌握的長久性。
2 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對高職教學的弊端分析
雖然在高職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可以與時俱進,重點突出“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優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但是,在高職教學的實際過程中,也會存在各種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過于盲目使用,教學效果不佳
在高職教學中,有些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認識缺乏正確性,認為使用多媒體或者計算機就是運用了信息化教學手段,或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多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這就造成了在高職教學中教師盲目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嚴重忽視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沒有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即互補,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課堂教學效果不佳。信息化教學手段有著自身的優勢,但是它不是完美的,也有無法克服的缺點或者弊端,同時,在高職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也不代表不能使用優秀的傳統教學模式,如果能將二者有效的結合起來,就更能優化現有高職教學結構,實現課堂教學的目的[2]。
2.2 信息化教學手段實施的軟硬件設施有待完善
當前,據相關數據調查發現,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學普遍存在互聯網信息技術軟件和硬件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再加上高職學生的水平本身就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就加劇了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職教學中的普及難度,不利于高職教學課堂效果和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對信息化技術和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總之,高職教學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實施必須依賴較為完善的軟硬件設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順利進行。
2.3 信息化教學的實效性難以把控
在“互聯網+”新經濟時代環境背景下,信息教學手段在高職教學中的運用,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但是基于高職學生的特點,他們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較差,在當前的互聯網信息時代下,極容易受到互聯網不良信息或者與學生無關信息的影響,比如各種電視劇、電影、游戲等等,這就給教師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增加了難度,尤其是高職教學實效性的把控難度較大,不利于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和學習,甚至后果嚴重的化,還會讓學生誤入歧途,這樣就與新課改的教學目標相背離。
2.4 過于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
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信息化教學手段更多的是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職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重點突出了以“學生”為主的地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由于教師的錯誤認識,導致在信息化教學中過于重視學生的主體學生,比如在一節課堂上,學生利用計算機自主學習的時間占據整堂課時的2/3,教師講解的時間較少,這就嚴重忽視了教師的主動地位,不利于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知識難點和重點。當然,也就難以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不能實現高職教學的目標和任務。
3 結語
高職教學必須高度正視這些教學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為此,高職教學進行了與時俱進的積極探索,即將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于實際的高職教學中,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有效實現由傳統教學模式向新型教學模式的轉變,這對高職教學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參考文獻
[1] 李錦.淺談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學中的方法和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22):42-43.
[2] 張曉穎.淺議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利與弊[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