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要求高校向社會輸入更多高素質、多樣化人才,這造成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這當然為社會經濟需求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但也給高職院校的就業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困難。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狀況不僅關系到畢業生本人的發展前途,也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國家長遠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目標,探討教育改革必須遵循的設計原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 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06-01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學生創業已經日益發展成為各國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各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為了充分開發大學生創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深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就變得更加迫切。
1.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深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學校設置就業指導中心,開設創業常識性課程培訓,在培訓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二是學校產業辦組織管理創新創業試驗園;三是學校團委聯合學工辦組織的創業素質教育;四是學校創業教育中心或學院開設針對全校學生的創業學術性課程培訓;五是學校商學院或管理學院開設創辦創業專業教育。這五種形式基本是將各個專業的創新教育、創業教學、創業講座、就業創業培訓、創業社團活動、創業計劃競賽、模擬創業實踐等融為一體,并未將創業教育從就業指導體系中獨立出來,絕大多數學校都沒有建立起獨立、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和實踐體系[1]。
2.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深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
2.1時代性
作為時代的產物,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時代的整體性,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義務感和道德感,以適應社會整體化的生活方式。二是時代的開放性,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培養大學生外向、合作等個性心理品質,以適應全世界打破國界、時代開放的要求。三是時代的競爭性。四是時代的變化性。五是時代的創新性。
2.2綜合性
時代的誠信,開放,競爭力,多變性和創新要求人的主體素質具有全面性,即綜合性的要求特點。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又具有綜合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整體質量結構高度一體化。其次創業基本素質結構有四大系統,每個系統都與整體結構相呼應。最后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處理以及解決問題等一系列的綜合性能力[2]。
2.3實踐性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具有實踐性這既是其綜合性的要求,又是其綜合性的延伸與擴展,二者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具體表現:培養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交往、公關及從事社會事務等一系列社會行動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社會參與意識、處理各類問題的技巧、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規范等。
2.4多層性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具有結構層次上的多樣性,即包括教育的總體目標、各領域的總體目標、課程目標、學科目標、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在內的六大目標層次。這六層目標可以依次轉換,使得總體目標轉化為可操作、可把控、可觀察的具體教學目標。
3.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深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設計原則
3.1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整體框架
具體有以下兩點:一是以創業基本素質的主要內容為依據,確立整體觀念;二是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總體目標的要求為依據,明確重點和主線。
3.2確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結構方式和下位目標
結構方式和下為目標都一定要結合本領域的特征、性質以及任務來確定。如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受教育者的職業技能,因此在該領域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3]。
3.3確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程度水平和具體要求
設計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要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情況,確定目標的程度和具體要求。由于不同教育領域中的大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的程度水平和具體要求要能在統一要求中體現變動性和靈活性,以適應大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政府頒布了相關文件,提出要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到2017年要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各方面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而完成這些的前提,離不開在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對深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Z].國發〔2015〕32號.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Z].國辦發〔2015〕36號.
[3]舒冠鳳.試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關系[J].亞太教育.2015.(25):13-15.
作者簡介:
陳淑娟(1978年6月-),女,湖南省益陽市人,漢族,碩士研究生,政工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