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璐 陳志平
【摘要】以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課程為研究對象,使用在線學習與翻轉課堂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改革研究。通過設計一系列翻轉課堂教學內容與活動,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增加,好評不斷。因此,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對心理健康課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翻轉課堂 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172-02
一、翻轉課堂在心理健康課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現狀
在師資力量方面,各高職院校的心理教師主要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專職教師人數較為匱乏。在教材選用方面,各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使用的教材大致有三種:省編的本、專科大學生通用教材,自編的校本教材,幾所高職院校教師合編的教材。在授課班級方面,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各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課的授課班級形式上大多采用合班教學模式或講座教學模式。在授課形式方面,各高職院校基本采用傳統的理論授課模式,部分學校額外開展實踐活動。
(二)翻轉課堂的特點
翻轉課堂區別于傳統課堂的兩個最大的特點在于,上課的順序發生了翻轉,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生了翻轉。傳統課堂是教師在課上講授知識要點,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網絡學習,將疑難問題帶入課堂進行討論再學習。傳統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而翻轉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吸收知識。
(三)可行性分析
1.翻轉課堂契合了心理健康課程以學生為本的要求。心理健康課圍繞的中心是學生,其開設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這種特性決定了傳統的知識講解教學模式不適用于此類課程。翻轉課堂圍繞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變化實施課堂教學,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彰顯,使學生的心理意愿充分表達。
2.翻轉課堂契合了心理健康課程重實效、重內化的特點。心理健康課的特點是實效重于形式,心理素質提升重于心理知識掌握,心理知識的內化重于填鴨灌輸,學生的積極參與重于被動接受。此課程的目標與特點決定了授課教師需要與學生有更多交流,在互動過程中教師能有效深入學生內心洞察學生的心理狀況,在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上更有方向性和實效性。
3.翻轉課堂契合了心理健康課程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標。心理健康課的終極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質。翻轉課堂提供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平臺,給予學生提升自我心理素質的機會,因而翻轉課堂更加契合了心理健康課程發展的需要。
二、翻轉課堂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以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一)準備階段
1.學校層面。首先,我校看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并以此為目標自編《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教材,內容涵蓋學習心理、人際關系、情緒調控、愛情心理等諸多符合大一新生心理發展規律和需求的主題。其次,我校實行小班教學,確保教師在課堂觀察到每位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成長過程,可針對不同學生制定“個性化”成長方案。再次,我校已實現校園網絡全覆蓋,學生宿舍區的網絡信號強,保證學生課前觀看教學視頻的網絡需求。最后,我校教室的桌椅可任意移動擺放,這為翻轉課堂中的實踐活動提供了場地和便利條件。
2.教師層面。在翻轉課堂正式開始之前,每位任課教師均參加了學校統一組織的相關培訓,并學會電腦操作相關軟件。教師在翻轉課堂教學前已錄制好共九章27節課程視頻,每節視頻約10-15分鐘,放在某在線開放課程網絡平臺上供學生學習。教師提前下載教學所需的手機APP,注冊并熟悉操作流程。同時建立翻轉課堂教學試點班QQ群,在群里隨時發布通知公告。
(二)實施階段
1.課前觀看視頻。教師課前三天,通過手機APP提醒學生觀看《大學生情緒調控訓練》一課視頻,完成課后習題,并布置作業:在課堂上組織一場以“笑比哭好VS哭比笑好”為主題的辯論賽,時長30分鐘,提前選出主持人、正反方辯手、計時員等11人。
2.線上學習檢測。翻轉課堂一開始,教師根據視頻內容,在課堂上就視頻中的重難點向學生提問,檢測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學生亦可在該環節就課程視頻中難懂的知識點或易錯習題向教師提問,教師進行解答。
3.翻轉課堂辯論賽。學生提早5分鐘到教室,在教師指導下按照辯論賽要求重新擺放桌椅,并做好相關準備。在檢測環節結束后,該班展開一場為時30分鐘的辯論賽。賽后,各辯手和場下觀眾就辯論賽發表自己的感受和觀點。
4.小組生活分享。辯論賽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問題,,每小組挑出一個問題在全班分享,教師引導全班就各小組問題進行討論,獻言獻策,根據課前視頻知識,針對每個問題想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并說明理由。
5.教師總結。就線上+線下的“情緒調控”主題課程學習,教師引導每位學生做“一句話總結”,即每人在全班用一句話總結自己在本課中的收獲。
(三)知識遷移階段
在所有主題課程的翻轉課堂中,教師始終引導學生總結生活中常見的相關問題及其處理方法,“生活化總結”貫穿全課堂,并指導學生將所學所得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課本知識的生活化遷移。
(四)課后考評階段
我校翻轉教學實驗試點班級的考評方式與傳統教學班級的考評方式截然不同。我校傳統考評方式為紙質測驗,試點班級的考評方式為線上成績+線下成績,線上成績占總成績的40%,線下成績占總成績的60%。線上成績由章節測驗與期末測驗兩部分的得分組成,教師事先設計出章節測驗與期末測驗題目,學生在相應時間內按照學習進度完成測驗,兩部分測驗總分按比例得出線上成績分數。線下成績包括兩部分,一是教師的課堂考查,占總成績的50%,二是學生的自評,占總成績的10%。教師在翻轉課堂內細心觀察每位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按比例算為該生的課堂表現成績。在學期末,教師要求學生上交一份“自評書”,要求學生對本學期自己在線上和線下的學習進行客觀公正的自我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自評打分,按比例算為該生的自評分數。
三、翻轉課堂的實效性檢測
為考查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校每位任課教師特設另一班作為對照班進行實效檢測。試點班級總人數為282人,對照班級總人數為278人。在實行翻轉課堂教學之前,試點班級與對照班級同時完成同一份知識點測驗試卷,隨后對照班級實行普通教學,試點班級實行翻轉課堂教學,在期末,兩種班級對同一份知識點測驗試卷進行再度測查,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試點班級前后測成績呈現顯著差異,對照班級前后測成績有顯著差異,試點班級與對照班級的前后測成績無顯著性差異。究其原因,在于兩種形式的授課,其教學知識點基本一致,故在對知識點的考核中,二者差異較小。除此之外,對翻轉課堂教學試點班和對照班學生進行課程滿意度的問卷調查,主要涵蓋對該課程的喜愛程度、對該課程的滿意程度、在該課程中的獲得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等方面。參加問卷調查的試點班學生共271人,比例為96.1%,參加問卷調查的對照班學生共268人,比例為96.4%。由此可見,對照班級與試點班級在問卷調查結果中差異顯著,試點班級的結果整體高于對照班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理論授課模式相比,更受學生歡迎,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喜愛度、滿意度、參與度、學習獲得感更高。
參考文獻:
[1]徐增杰.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狀及改革實踐[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院報,2014(9)
[2]李丹.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現狀調查與思考[J].渤海大學學報,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