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
【摘要】隨著我國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職會展專業的人才市場需求量有增無減。舊有的知識理論已很難符合市場需求,為了獲取更為先進的理論知識,高職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大勢所趨。眾所周知,會展專業是三產中的一部分,高職院校作為會展人才培育的重要源泉之一,在高職會展人才培養里需要一整套與之相符的專業轉型來適應工業經濟的需求。因此,高職會展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備受多方重視,還有很多內容可以改進,需要不斷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 會展專業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F713.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246-01
會展專業在我國社會發展中應用較晚,所以在高職院校其人才培養的基礎較為薄弱。但隨著我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會展專業畢業生源增高,這就對高職會展人才方案修改符合時代發展的標準。在此環境下,修正高職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刻不容緩。會展人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會展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競爭力的提升都有積極意義,因此改革過去的教育模式,培養會展創新性人才成為新時期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1.高職院校會展人才培養發展現狀
(1)發展迅速但課程開設較晚
會展專業最早是20世紀中葉在美國開設,目前,歐洲、北美、新加坡等國家會展專業已成為成熟的產業。然而我國最早開設會展專業高職院校是二十一世紀初的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該專業比國外晚了幾十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我國會展專業的發展速度后來者居上,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開設會展專業的高校已超過140多所,其中許多高職院校更是將會展專業當作重點學科,我國現在有會展專業方面工作人員100多萬人,其中從事經營策劃的各級管理人員20萬人。正是由于這一發展特點,所以會展專業被稱作朝陽行業。
(2)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性不足
高職會展專業人才方案是以應用型為主,純理論型會展人才培養方案不適合高職院校,企業需要的人才是從生活中獲取經驗或技術的畢業生。在現實生活中高職院校的會展專業課程的依據教育部所規定的框架基礎之上,教學內容過于模板化,很多高職會展專業教學方案一用就是好幾年,會展專業的核心課程體系創新性很難得到體現,朝著市場需求方向發展不明確。
(3)社會實踐環節較少
高職院校專業設定初衷是注重實踐教學,現階段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會展實踐教學課時不足,而且多數院校會展專業基礎教學設備達不到課程開設時預先計劃的標準。隨著高職院校學生擴招,現有的高職院校實踐課程教室或實訓基地資源緊張就越發凸顯出來,一個會展平臺以往一個蘿卜一個坑對應操作完成,可如今需要若干學生共享一個位置輪流完成,高職院校的實訓課程作用被弱化。
2.高職院校會展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1)創新型教學改革
眾所周知,創新對于經濟發展有著推動作用,創新對于會展專業發展同樣起著推動作用。高職院校里,教師在課堂教學方式往往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老師在前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缺少互動環節,教師很少了解學生掌握情況,這樣環境長期來看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成長。為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現代學徒制的角度出發,運用信息化教學方式突出核心,會展內容可以展現精華部分,結合本專業在社會上實際需求情況,誘導學生勤于動腦思考,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2)走校企合作路線
高職院校應為學生創造實踐環境,為提升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營造環境;高職院校應積極為會展專業學生選擇與專業屬性更加匹配的企業,在明確雙方互相需求基礎上,企業也可以擇優選擇合作院校畢業生,不但可以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渴望,又可以增加高職院校會展專業的實訓基地,為在校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3)注重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
師資力量不但是高職院校實力的體現,也是學生成功走向社會的引導者。因此,提升會展專業雙師人才選拔和培養制度的制定迫在眉睫。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院企掛鉤、外聘等渠道,不斷充實雙師型教師師資力量;同時,高職院校要不定期舉行說課、微課大賽、信息化大賽等方式選拔精英或骨干教師;完善高職院校培訓機制,學習其他兄弟院校類似典型專業怎樣建設與發展經驗,以此為出發點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為會展專業進一步發展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曉宇.大連會展旅游產品開發模式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24):51-52.
[2]謝亞可.《會展策劃》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7(19):53.
[3]龐華,許悅,蘇依格,楊尚霏.基于地域文化的會展業創新發展研究——來自珠三角的調研與實證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7(1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