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堂提問是培養學生語文的經驗思維、遷移思維和反思思維的媒介,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切入點。就統編教材新人教版初中語文為例,從“四大意識”對語文課堂提問進行了探究與嘗試。
關鍵詞:語文課堂;核心素養;提問
教育家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币惶煤谜n往往起源于一個好問題,教育教學應以激發學生產生問題始,以產生新的問題終。
一、課堂提問要有主體意識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那就必須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苯處熞浞肿鹬貙W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提問要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機會與空間,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例如,統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設置成活動探究單元,這就促使教師教學過程中必須重新思考、調整師生雙方在語文教學中的角色,突破原有學科教學在時空、內容手段等方面的封閉狀態,將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變當堂教授為全程指導,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本單元時,在課堂提出新聞的相關問題,“什么是新聞?新聞的結構是怎么樣的?有什么特點”等,讓學生自己充分挖掘教材中自主學習材料,包括注釋、旁批、補白、技巧點撥,讓學生去尋找答案,達到讓學生掌握新聞知識的目的。恰逢“學校舉行開學暨表彰典禮大會”,我提出“如何進行新聞訪談呢?”要求全班學生分組討論,課堂上擬出現場訪談的問題并說明理由,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后,再進行現場采訪,最后寫出新聞,進行全班的展示與評比。學生在新聞訪談活動中,通過小組策劃、溝通、合作,思維優勢得到互補,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厚,培養了勇于探究的能力。
二、課堂提問要有目標意識
語文課堂教學之本是什么?那就是每篇課文教學目標。老師要緊緊圍繞著這些目標進行課堂提問的設計。教學中提什么問題、何時提問等,只有目標明確、有的放矢,教師所提問題才會有比較高的思維價值,才能讓學生得到有效的思維訓練。
學習作家賈平凹的《一顆小桃樹》時,針對教學目標“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我就設計了如下的問題:“小桃樹在生長過程中經歷了哪些磨難?作者有什么樣的成長經歷?小桃樹和‘我有哪些異同?本文給你哪些啟示?”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問題設計,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緊緊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也讓學生一步步深入把握課文內容,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前面的問題使學生對課文達到正確理解,最后一個問題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三、課堂提問要具有啟發意識
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出發點,富有啟發性的提問,??梢砸幌伦哟蜷_學生思想的閘門,使其智力和能力都得到提升。因此語文課上的提問要能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要富有啟發性,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理性能力和用自己的語言解決問題的
能力。
教學《竊讀記》不妨這樣提問:“書籍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讀一本好書就好比吃上一頓美味佳肴。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與感受呢?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喜歡讀書而去‘竊讀。她為什么要竊讀?怎么竊讀的?竊讀是怎樣的感受?給你哪些感悟?”這種啟發式提問讓學生產生了好奇的渴求心理,能夠加速學生思維。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問一答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得到啟發,對課文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
四、課堂提問要有時機意識
課堂提問不能夠為了“問”而“問”。課堂提問應該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理狀態來加以調整與把握。葉圣陶先生認為:教師“宜揣摩何處為學生所不易領會,即于其處提出問題,令學生思之,思之不得,即為講之?!蔽覀兛梢愿鶕W生上課中的不同心理狀態來掌握時機提出問題。
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上課伊始,我就這樣設計提問:“同學們,在你們身邊,誰最愛你?”大多數同學都說是父母?!案改笇⒆佣际墙o予最無私的愛,你們讀過哪些贊美父母的作品呢?”學生回答表現得相當踴躍。而在教學主體部分時,我就課文重點提問:“課文如何突出背影的?背影蘊含哪些情感?”提出問題之后,學生進行學習小組討論,使學生在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培養語文能力。在下課之際,為了讓學生知識系統化,提出“這篇寫人記事散文,以真摯的情感、寫實的筆法、深切的父愛把我們深深打動。掩卷深思,你有什么話要對作者或者他的父親說?”學生在總結知識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掌握與吸收。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有意識進行課堂提問,以“三省吾身”的態度勤于反思,慎重地對待課堂提問,精心設計好課堂提問,方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符合學情的提問風格,更能讓學生“于無痕處”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田漢族.論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基本原則[J].教育研究,1991(8).
[2]董素艷.引發思維的提問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6(3).
作者簡介:周秀梅(1972.12—),女,重慶市潼南人,重慶市天星橋中學老師,文學學士,研究方向:中學教育、初中語文。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