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摘要:“校企融合”的培養模式是與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高技能會計人才的實際需求密切相關的一種會計教學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會計實訓室的建設通過增加學生的會計技能培訓,提高學生應用會計知識于實際工作環境中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將“校企融合”的方式應用到會計類實訓室的建設過程中能夠更加有效的提升會計實訓室的質量。本文在分析會計實訓室建設的目標以及預期結果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若干加強實訓室文化建設的對策,以求提高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崗位適應能力及職業綜合素質。
關鍵詞:校企融合;實訓室;文化建設
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會計能力是目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實踐性較強的會計專業而言,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顯得比起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加重要,但是由于若干年來的教育傳統對實踐與理論相融合,以及學校學習與企業應用的教學過程存在認知偏差,導致會計專業人才教學缺乏向實踐轉型的能力。學生在畢業后知曉理論卻難以建立有效的工作體系,工作效率低下,甚至表現為難以融入高效運行的現代化會計職場。這些現狀都凸顯了在如今經濟社會運行條件下,完善對應用型會計人才實訓室的建設,提高實踐教學在會計人才教學中的比例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會計實訓工作室建設研究
(一)建設的目標
會計實訓室的建設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整合會計教育資源,搭建優質的會計教學平臺。在建設的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對會計課程的開發以及教材的編纂,能夠更好的依托實訓室整合會計實踐教學,不斷提高會計專業教學質量和科研素質。通過利用會計實訓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結合課本內容以及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訓練。同時,教師通過實訓室,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同時適時地調整會計專業教學對策,以企業的實際工作需求為具體案例,指導學生利用具體的實踐任務進行學習,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引入名師進行教學指導,舉行階段性的技能大賽和技能測試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會計業務實操能力。培養優質的會計專業人才。
(二)預期達到的效果
通過會計實訓室的建立,旨在達到以下效果:
首先,提升會計專業能力方面。通過應用會計實訓室,搭建教學+實踐的技能型平臺,以專業課程教育和實踐項目為依托,提升學生的會計實操能力。通過一定階段的學習,學生能夠對會計專業知識和應用環境有較好的理解。
其次,實訓工作室自身架構的不斷完善也尤為重要,包括在不斷的應用和實踐中開發會計課程教學體系,構建更加職業化的教學氛圍。同時,要明確相關的教學標準和制度,對會計電算化等先鋒應用有一定的涉獵。為學生基本會計能力的形成構建平臺。工作室要善于引導學生技能的發展,實現學有所用,用有所長。
最后,實訓工作室要與學校現行的會計教學體系做深度融合,包括與學校會計課程的編排、學生能力的進階過程相適應。同時要保證會計實訓室在教學環境和質量方面的達標。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會計實訓工作室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實訓室文化建設停留在形式上
很多院校實施會計實訓室的時候都沒有有效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其成為一種形式化的會計教學活動而已,導致學生對其理解程度不足,覺得學校總是在搞面子工程。此外,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貫徹“知識與能力”并重的會計學科建設目標的積極性也存在不足,建設會計實訓室的過程中不注重文化內涵建設,將校內實訓室建設引入企業文化簡單地停留在喊口號和做樣子的層面,企業財務制度、會計流程、會計制度的建立和系統化的運營并沒有更好的融入校內會計實訓室建設之中。同時,就當前藝術院校的會計教師隊伍來看,大部分教師缺乏“校企合作”人才模式的培養,難以兼顧學生的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表現為實踐過程中缺乏相關理論的支撐,而理論教學又主要以枯燥的課本內容講解為主,缺乏專業的會計實訓化基礎和理論修養,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會計實訓室文化建設質量較差、特色不足
在會計專業課程建設過程中引入企業文化不僅要形成一整套與企業會計文化體系相關的校內培養體系,同時要自然地融合教學、培訓、職業技能認定、學生頂崗和專業技能指導的全方位、立體化具有良好實踐指導意義的實訓室。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的實訓室在理論教學時嚴重依賴于概念和習題,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業務鮮有教學性考量,實訓環節、實訓考核與企業對會計崗位人才的實際需求脫節嚴重,且類似情況在諸多學校都大規模存在,表現出會計實訓室文化建設質量較差、特色不足的現狀。
三、加強“校企合作”的會計實訓室建設的對策
(一)深入推進產教結合,將企業文化與實訓室經營建設掛鉤
產教結合的教學模式對于將高職教學與會計工作發展進行適應性融合具有鮮明的意義,同時,這也是會計實訓室文化建設的主要背景。推動產教結合,首先要完成產教一體化基地的建設,重視校企合作的新鮮經驗,打造立足于校園而應用現代化企業會計文化建設的新型實訓基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適應企業“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會計職業素養,在增加對會計工作的重要性、責任心培養的過程中由選擇性和專業性的學習相關知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并專章規定了職業教育今后十年的改革發展,其中以促進高職院校和企業發展相結合作為未來十年國內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體現出了高職教學融入產業發展不僅是有可能的,而且是極為必要的,在這一過程中,利用校內實訓室的建設極早地將企業文化融入學生的內心,能夠更好的促進會計行業發展。
其次,要加強對實用型人才教育模式的創新探索,產業可以反過來促進高職教育發展,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以產業發展情況和需求為轉移,能夠更加有效的利用社會與高職教育資源,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落實產教結合的重要方面。
(二)以提高教學質量為要求,增強實訓室文化建設氛圍
高職院校會計教學質量同樣是重要的環節。而以提高教學質量為要求,增強對學生文化感知能力的培養是目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風向標。具體的方式可以包括完善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實訓基地等用來輔助相關會計課程實踐的同時幫助學生積累會計工作知識與經驗。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訓室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形成良好的職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校企合作能夠將校內外的優質教育資源結合,形成理論+實踐的培養模式,在校內利用名師帶班,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對實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校外實習的過程中通過校外指導老師基于工作環境的實踐技術指引,學生更好的完成了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對相關專業的教學實踐模式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因而通過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將可以提升實踐操作比例,以技能比武等實際形式加強學生的參與度,更好的形成職業能力,使得學生走出校門就能很好的進入工作崗位。
四、總結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基本明確的是,基于“校企融合”模式的會計類實訓室建設是與目前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有顯著關聯的。以往會計教學環節對于學生的文化意識重視不足,會計實訓室沒有很好的結合企業文化,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遇到諸多問題。會計實訓室的諸多方面都與校企合作有重要的相關性,制定良好的方案并進行嚴明的制度管理將有助于實訓工作室在教學、管理等多個方面的管理實現其預期的效果。要明確實訓工作室的文化立意和取向,將企業文化更好的融入校內會計實訓室,利用校外企業對學生的實際發展做出良好的引導和幫助,在校內會計實訓室中建立與企業文化相同的文化系統。通過以上的良性循環,最終實現實訓工作室的積極發展,對高職會計專業的教育起到良好的幫助,同時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柯杰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室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 (03):14-16.
[2]劉愛坤.淺談中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室建設的思路——以廣西紡織工業學校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7,4 (30):96-97+100.
[3]喻碩.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室建設項目規劃[D].吉林大學,2016.
[4]張文福.淺談“校企融合”的會計類實訓室文化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2013 (19):4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