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蘭
摘 要:根據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小學數學教學要實現生活化教學,要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從周圍環境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實現數學教學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應用
數學的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老師要把數學教學融入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應用,并且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他們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來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成果,促進他們對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一、通過生活更新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改的指導,老師在教學中要改變教學方法,摒棄傳統“灌輸式”的課堂教學,使用新時代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束縛了他們的思想,使他們只會機械式接受老師的教學。學生被束縛了思想,會讓他們的思維停滯不前,無法思考,造成學習效率低下。因此,在當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解放思想,創新適合當今數學教學,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再是一種教學方式,而是要教學方式多元化、多樣化,根據課程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會讓課堂的教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多組織一些活動,給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環境,讓學生參加課內外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數學知識來進行交流,提升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交流中,學生通過數學知識來獲得成就感,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最佳表現,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多樣化使用。老師可以用生活化場景來把書本上比較抽象的知識轉換成生動有趣的表達,讓學生立足于生活,從生活中受到啟發,發掘學習數學的方法和計算技巧,強化數學實用化。例如,在講“三角形、四邊形、梯形”面積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各自用紙片來制作出三種圖形,然后讓他們各自計算出三種圖形的面積,完成后讓他們互換三種圖形,再計算面積,最后互換圖形的每兩個學生對比各自的計算結果,從中找出正確答案,這樣練習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相互交流,還可以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促進他們共同進步。
二、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情境教學法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情境教學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使用、驗證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適當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在情景中加入數學知識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技巧,讓學生根據情景需要來運用數學知識解答生活中的難題。例如,創設菜市場情景,讓學生飾演去買幾種蔬菜,另外的學生飾演菜販,通過對話來把數學知識引入其中,如要買3斤青椒,每斤3.5元;5斤番茄,每斤2元;半斤牛肉,每斤30元,再買10斤土豆,每斤0.8元,身上只有一張100元整的人民幣,問一共花費了多少錢,剩余多少?讓兩位學生分別計算,其他學生在旁計算,得出結果后讓老師檢查。這樣的情景非常生活化,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數學知識,通過思考、計算來熟練對數學知識的使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技巧來完成任務;其他學生也可以輪流交換角色,數字單位也可靈活變動。通過情景教學,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入了解,讓他們通過生活中的體驗來把課堂知識做到實際應用化,讓學生在情景中交流自己的計算心得和計算技巧。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數學知識,老師要指導學生多加留意和練習,培養他們善學善用的學習習慣。
三、作業設計生活化
1.要善于搜集生活中的素材
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生活化的教育過程,數學知識分布得十分廣泛,幾乎在生活中各方面都能看到數學知識的存在。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就必須多搜集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產生極大的興趣,充分認識到知識的巨大力量,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數學內容,并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作業設計的水平,長期堅持下去,才能保證數學作業的生活化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2.回歸到生活中去學習,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夠讓數學回歸到生活中,而且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才是學習數學的最重要成果,也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的目的。在這個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數學知識和應用的層面都在不斷更新擴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應該讓學生樹立創新的意識,引導著學生將數學運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在學習長方形的時候,求長方形的面積是學生普遍反映的難點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課下練習作業:讓學生對家里的家用電器進行面積測量并且計算出得數。學生做作業的過程,不但能夠鍛煉他們的操作能力,也能夠讓他們知道原來電視機的面是長方形的,計算電視機的面積和老師在課上講的長方形的計算方法一致,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常握數學知識的應用技巧。
參考文獻:
[1]范潔洋.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意義及對策研究[J].華夏教師,2018.
[2]梁麗平.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