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啟新



【摘要】作者學校教師自籌經費成立了“貧困地區農村學?!畬W優生的現狀調查和培養策略”課題研究小組,專門對“學優生”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培養“學優生”的策略。對于貧困地區初中語文學科“學優生”培養,教師需要充分考慮農村教育教學現實條件,建立科學的培養意識,優化培養環境,傳授更多精巧的學習方法,為“學優生”群體成長創造條件。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語文;學優生;培養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屬于2018年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C類課題“貧困地區農村學校‘學優生現狀調查及培養策略研究”(編號2018C668)研究成果之一。
我校馬山縣周鹿鎮雙聯初級中學是一所地處廣西貧困地區的農村中學。由于受到學習條件、師資力量、家庭環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學優生”群體培養面臨許多困難,我?!皩W優生”的比例呈現逐年下滑的態勢。“學優生”比例的逐年下滑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成績、綜合能力的提高,而且一直困擾著我校的素質教育發展。如何增加“學優生”的比例,已經成為我校領導、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從2018年5月開始,我校教師自籌經費成立了“貧困地區農村學?!畬W優生的現狀調查和培養策略”課題研究小組,在借鑒已有的教學經驗和成果基礎上,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以我校教學實踐為基礎,以我校“學優生”為研究對象,創新教學模式,逐年提升“學優生”的比例。本文闡述運用分層教學法培養初中語文學科“學優生”的策略。
一、分層教學法的界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工。”[1]分層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知識水平、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活動,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遵從了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的教學理念,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而且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教師可以運用分層教學法,選出“學優生”,精選教學素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切實提升“學優生”的比例和綜合能力。
二、運用分層教學法培養初中語文學科“學優生”的策略
(一)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
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是“分層教學法”的第一步,也是“分層教學”得以實施的關鍵環節。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并結合各種測試,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能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等,把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進行分層教學。
例如,筆者根據三次語文測試的平均分把本班里的學生分成A、B、C三組,平均分85分以上為A組,平均分60—85分為B組,平均分60分以下為C組。A組是學優生,有較好的語文基礎知識,自學能力比較強,學習自覺性較強,學習方法正確,成績比較優秀;B組是提高生,這組學生智力水平、基礎知識一般,但是態度端正,有上進心,比較自覺,成績一般;C組是學困生,這組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比較差,沒有學習的自覺性,有的學生甚至厭學,學習成績差。A、B、C組的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筆者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了“可進可退”的動態機制,B組、C組的學生進步了可以上升一個層次,A組的學生成績下降了也可能被調整到B組或C組,半年調整一次。
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有利于不同語文基礎學生的學習,激勵“學困生”不斷進步,也有利于“學優生”的培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各有所得。
(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
在把學生進行科學分層之后,教師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分別設計符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大腦最近發展區,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和語文綜合能力,特別是提高“學優生”的語言綜合素養,從而不斷擴大“學優生”的人數。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筆者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如表1)。
契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層教學目標的設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他們能力范圍之內完成學習任務,不僅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對語文學習充滿自信心,而且能讓“學優生”有更大的思維拓展空間,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知識素養。
(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在分層教學的課堂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把B組的中層學生作為重點教學對象,在反復強調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幫助他們提升語文素養,盡快達到“學優生”的標準;對于A組的優秀學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開拓思維,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不斷提升自我,擴大知識面;對于C組學困生則要適當降低教學起點,淺講多練,讓學困生也能聽得懂,學得進,跟得上。
例如,筆者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昆明的雨》一課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表2)。
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始終保持“跳起來就能夠得著”的學習狀態,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提升,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保護了學生的自信心不受打擊,讓整個教學活動順利、有效地開展。
(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外作業
課外作業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補充和延伸。通過完成課外作業,不僅可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使新學的知識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內化成學生自己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特別是“學優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完九年級下冊《孔乙己》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分層課外作業(如表3)。
疑難探究 小說開頭兩段,先描寫了人物活動的環境——咸亨酒店,然后讓主人公孔乙己出場,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A組、B組、C組
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是什么? A組、B組、C組
作品中的孔乙己是一個怎樣的文學形象?請結合相關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A組、B組
課文總結 梳理文章結構脈絡,總結寫作特色,仿寫習作練習。 A組
貧困地區農村初中語文學科“學優生”的培養是一項復雜、長期、系統的工作,它需要學校和任課教師建立科學的培養機制,運用恰當的教學模式,不斷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分層教學法”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給予“學優生”更多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空間,有力地促進了“學優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分層教學法的教學優勢,不斷提高“學優生”的比例,提高“學優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