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民
摘? ? 要: 在幼兒園教育工作實踐過程中,如何在幼兒進入小學學習之前,以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為依托,引導幼兒在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繪本閱讀中學會初步的閱讀和思維,為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積極樹立科學的幼小銜接價值,讓幼兒很好地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是教師不斷探索和實踐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 繪本閱讀? ? 農村幼兒園? ? 幼小銜接? ? 閱讀策略
繪本是為幼兒專門設計的一種故事書,依靠圖畫和文字組合傳遞信息和講述故事。繪本與其他一般圖畫書相比較,主要特點為繪本圖書大多有獨立的繪畫作者,圖畫富有明顯的個人風格,畫面就是故事情節,畫面就是情景氛圍,一本書中的畫面即是一個完整的系列,每一個單幅又可獨立成畫。繪本故事書題材很豐富,涵蓋自然景物、天文地理、親情友情、人際交往、社會風俗、奮斗精神、生命價值等,包括幼兒學習、生活、成長、發展的各個元素和層次,可以為幼兒展示一幅色彩豐富、內容充實的精彩世界。當孩子閱讀繪本時,產生的視覺沖擊和心靈的震撼比單一的文字描述直接和便捷得多。由于繪本閱讀特別貼近孩子的形象性思維特點,能夠有效激活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有效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繪本閱讀作為幼小銜接的橋梁,結合繪本閱讀的形象性、直觀性和審美性特點,采用繪本閱讀的方式開展教育,讓幼兒積極參與故事學習和開展有意義互動,促使幼兒的心理世界積極融入現實世界,保證幼兒順利進入小學階段學習。
一、結合繪本閱讀,提高兒童的學習能力
繪本閱讀中包含許多語言學習材料和能力,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從而為幼兒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在《幼兒園教育綱要》等幼兒教育指導性文件中提出培養兒童語言發展的具體要求,例如重視兒童傾聽習慣的培養、欣賞文學材料和表達能力的培養等[1],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語言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學習結合起來,為幼兒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繪本閱讀可以將圖文結合這一良好的載體運用在實踐教育過程中,達到培養和發展兒童語言能力的目的。
由于農村階段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十分有限,為了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知識,教師可以通過繪本閱讀材料組織和設計教學,保障幼兒在小學這一新的學習環境下快速提高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繪本閱讀中的圖文符號作為指導對象,讓幼兒快速理解其中的知識點。如關于幼兒認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繪本閱讀中選擇具有形象性的材料設計教學,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展示漢字的形體結構。該模式具有十分顯著的優勢:第一,對漢字的具體結構進行形象化處理,讓學生可以快速感受漢字包含的美感;第二,繪本閱讀中呈現的文字適合幼兒認知,在圖文符號的展示和強化學習的環境下,讓幼兒結合圖畫呈現方式認知和掌握漢字。繪本閱讀中展示出的內容可以促使幼兒很好地運用漢字表達思想;第三,繪本閱讀中包含許多句子結構,促進幼兒運用完整的句子表達,進而將繪本閱讀中主人公的思想和話語作為學習的材料,幼兒可以在一定語言背景下掌握溝通技巧,感受語言表達的魅力。
二、通過繪本閱讀培養兒童的適應能力
幼兒進入小學學習階段,面臨新的學習環境,需要快速適應這一新的環境。在幼小銜接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繪本閱讀的教學材料作為培養兒童適應能力的材料。因為繪本閱讀中為兒童提供許多適應能力培養的渠道,可以讓兒童在與人交流過程中找到新的方法,積極控制自己的情緒,達到提高兒童適應能力的目的。
在繪本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繪本閱讀模式運用于培養兒童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在具體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展示出具體的案例。例如與人打招呼的案例中,教師可以以繪本中的一個故事為例,為幼兒營造新的環境氛圍,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進行模擬訓練。教師:“早上,遇見同學要怎么辦呢?”幼兒可以在這一特定環境中進行學習和訓練,如有的幼兒是直接喊對方的名字;有的幼兒會主動和同學一起進入校園或者教室等。此時,教師可以將正確的打招呼方式告知幼兒,如主動問好:你好,某某(同學)。然后結合繪本閱讀信息內容設計教學模式,讓幼兒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不斷提高幼兒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小學階段學習,幼兒還面臨新的問題,即學習任務的增加。在繪本閱讀中,教師需要加強指導,防止幼兒在小學階段學習中產生畏懼心理。因此,教師在農村環境下的幼小銜接教學過程中,結合繪本故事作為綜合能力的培養材料,讓幼兒吸收其中知識和技巧[2],不斷提高幼兒掌握知識的能力,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發揮積極作用。
三、借助繪本閱讀傳遞交流方式
在農村教育背景下,幼小銜接工作主要是幫助學生順利進入新的學習階段——小學,該階段的學習過程屬于義務教育的開始,兒童通過參與本階段學習,逐漸提高綜合能力,并且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在幼小銜接的教育過程中,可以將繪本閱讀材料作為重要的載體,讓學生結合形象性的繪本材料和環境掌握交流方法,提高兒童傳遞信息和表達自我想法的能力[3]。
例如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前班幼兒出現的情況,如許多幼兒經常告狀,“李老師,那個男生打我了!在做游戲的時候他使勁推我”。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繪本閱讀中找到解答的方式,如小朋友之間在日常相處中不能打架,要相互幫助和謙讓,大朋友要幫助小朋友,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需要積極尋求教師幫忙。在課堂中,繪本故事展示的情景,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模擬學習和訓練,一方面讓幼兒掌握繪本閱讀中傳遞出的交流方式,另一方面為幼兒在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快速融入新的環境,還可以讓幼兒在小學階段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開展多樣化的繪本閱讀活動
幼兒盡管已經具有了閱讀圖書的興趣和欲望,但缺少閱讀技巧和經驗,并且幼兒階段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幼兒思維常常處于無序狀態,需要教師或家長的引導才能集中注意力,進行積極的有效思維。因此,在繪本閱讀中,農村幼兒園要立足實際,組織開展多樣化的繪本閱讀活動,加強幼兒繪本閱讀引導,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小學階段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幼兒天生喜歡游戲活動,他們的思維活動往往是在邊玩邊想中進行的,繪本中蘊含的好奇與奧秘、靈動與趣味正是游戲精神的沉淀與體現。幼兒園的繪本閱讀活動應該具有玩樂元素和游戲精神。幼兒教師要把繪本閱讀與游戲活動巧妙融合,將繪本閱讀穿插在游戲情節中,讓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在游戲中切實理解故事內容,豐富語言經驗,體驗情感。在幼兒學習和成長中,家長的示范引領作用很重要。要培養幼兒的良好閱讀習慣,家長首先要身體力行。幼兒園要舉辦一些繪本閱讀親子活動,讓家長到幼兒園與孩子一起閱讀繪本,引導家長和幼兒進行提問和互動,幫助幼兒把繪本中的故事與自己的世界聯系在一起。在家長對幼兒繪本閱讀的認識不斷提升,掌握了繪本閱讀方法后,家長每天可以在家里堅持與幼兒一起閱讀繪本,增進親子間的互動,這樣,幼兒的閱讀興趣會不斷激發,閱讀能力會不斷提高。
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幼兒的綜合能力培養,為幼兒很好地適應小學學習環境、學習方式打下基礎。農村地區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比較有限,繪本閱讀能夠很好地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為幼小銜接做好充分準備。教師要認識到繪本閱讀具有的重要價值,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將繪本作為學習資料,引導幼兒在繪本閱讀教育中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展示出“自我鏡像”,為幼小順利過渡并邁上新的階梯,進入小學階段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娥,馬亞玲.基于幼兒當下幸福的幼小銜接問題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1(01):15-18.
[2]王幡,王建平.再探日本“幼小銜接”問題——基于其幼兒園教育內容的歷史演變[J].大連大學學報,2018,39(05):104-111.
[3]王靈茹.玩轉rap銜接幼小——淺談大班幼兒如何在說唱活動《我上一年級》中進行幼小銜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9):214.
[4]任春茂.農村幼小銜接存在的誤區及改進策略——以湄潭縣A幼兒園與B小學為例[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8,20(02):138-140.
本文章系甘肅省教育規劃課題《繪本閱讀在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過程中的實施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76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