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美惠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1)
據中國銀保監會2018年2月數據顯示,綠色信貸2013年末規模為5.2萬億元,但到2017年上半年已增長3.02萬億元。其中,貸款增長幅度較大且余額量多的領域集中在交通領域、能源領域以及環保項目等等。綠色信貸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良好的環境效益。據2017年上半年數據披露,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的實施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億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億噸。同時,2017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國內主要銀行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不良貸款余額241.7億元,不良率0.37%,比各項貸款不良率低1.32%,證明綠色信貸資產質量整體較好。
目前,我國在綠色信貸的監管上提出了相對嚴格的高要求,這與許多國家遵循赤道原則自愿性方面有很大差別。同時與大多數國家不同的是,我國在綠色信貸領域建立了相應的指標體系,范圍涉及實施綠色信貸的標準、支持規模以及如何統計報送等等具體問題。除此之外,因為嚴格的綠色信貸政策要求,即使是沒有加入赤道原則的商業銀行,也要保證其綠色業務展開符合標準。
2018年2月14日,人民銀行《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17年第四季度)》表示,人民銀行在開展2017年第三季度宏觀審慎評估(MPA)時,“信貸政策執行情況”將綠色金融列為考量項目。符合標準的綠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作為信貸資產擔保品進行優先評估,給予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并提供一定便利借貸條件。隨著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及部分其他非試驗區綠色金融體系的探索不斷深入,地方性銀行機構,如城商行、農商行對綠色信貸的關注也日益普遍,綠色信貸將繼續成為我國綠色融資的主導工具。
環保信息的披露機制不健全會影響銀行對企業生產是否符合綠色信貸標準的判斷。這既包括環保部門提供信息不充分,無法第一時間獲取環保部門掛牌督辦企業、限期治理企業、污染關停企業名單及環保治理督查和檢查進展情況等,影響銀行對企業生產是否符合綠色原則的判斷;也包括部分企業刻意隱瞞涉及環境信息,對于環境風險信息,企業主動向銀行披露的意愿不足,部分企業甚至刻意隱瞞、偽造,導致銀行誤向其發放綠色信貸。因此,要盡快推動由政府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夯實綠色金融基礎設施,綜合相關環境信息并實現信息的共享,為綠色金融發展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綠色信貸標準在我國更多受宏觀調控指導,監管部門主要將節能減排、污染防治、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等項目貸款歸為綠色信貸,“兩高一?!钡认拗菩孕袠I貸款不屬于綠色信貸。但實踐中,大量項目采用新技術對“兩高一?!毙袠I進行改造升級,屬于綠色項目,把“兩高一?!钡认拗菩孕袠I的這些項目貸款界定為非綠色信貸顯然是不科學的。同時,綠色信貸政策的顯著特征是執行層面的自愿性。這造成了綠色信貸政策真正起作用的部分多為行政色彩命令控制,而由市場引導資金流向綠色項目或行業的綠色信貸未起到作用,這也說明綠色信貸缺乏激勵約束。
我國開展綠色信貸時間較短,商業銀行在綠色信貸的建設運作方面經驗不足,能力也有所欠缺。綠色信貸服務范圍廣泛,可以說涉及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這就需要提供具有極高知識儲備的專業團隊,在熟悉金融知識的同時,需要掌握國家相關的政策以及與綠色經濟緊密相關的環保知識。銀行要發展綠色信貸就必須擁有具有知識及經驗的專業人士。而目前現有信貸人員了解掌握的環保政策法規及知識不夠多,評估技術相對較為缺乏,對綠色行業經營特點和風險發展趨勢不能進行良好掌控,對授信客戶或項目的環保風險不能及時有效判斷。其次,除了國有大型銀行、興業銀行等少數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綠色信貸專屬部門及其崗位,絕大部分銀行混合管理綠色信貸業務與傳統業務,進一步抑制綠色信貸發展。
表1 16家上市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表 單位:千億元
綠色信貸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總額的比重可以衡量上市銀行執行國家綠色信貸政策的效果。16家上市銀行綠色信貸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各商業銀行已經逐步實施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環保項目業務采取了積極態度。綠色信貸余額從2014年的29.74千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42.51千億元,同時占企業貸款總額的比重自2014年的5.74%增長到2016年的6.44%。同時,綠色信貸余額超過千億元的始終有8家銀行,分別是工農中建交以及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3家股份制銀行。在16家上市銀行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以及興業銀行占據了綠色信貸余額前五位,尤其是興業銀行,其綠色信貸余額占比已超過20%且逐年遞增,說明其很好地踐行了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實施。相比較之下,國內的其他上市銀行投向綠色環保項目的貸款數量和比例仍舊不高。
政府相關部門要健全并嚴格執行綠色信貸信息披露制度。綠色信貸是助力銀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工具,是未來銀行業新的盈利增長點。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許多綠色信貸政策,如2012年銀監會簽發的《綠色信貸指引》,但這一類政策文件多為綜合性指導意見,針對性不強,法律約束力弱,對環保違規相關主體懲罰不足。因此,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應制定科學合理的綠色信貸信息披露體系,統一指標口徑,還應強化綠色信貸監督機制,鼓勵公眾進行輿論和社會監督,對于未按要求進行綠色信貸信息披露以及環保違規的金融機構加大處罰力度。
綠色信貸作為我國金融市場新興工具,發展時間較短,公眾及經濟主體對其認可程度不高,參與度較低,相應的專業人才也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有關機構制定建立綠色信貸激勵機制,引導綠色信貸良性發展。在此可以學習國外的優秀成果,對綠色貸款項目以及環境績效好的項目給予貼息,或出臺相關優惠信貸政策。于金融機構而言,可將其綠色信貸發放量占比作為定向降準的參考條件;于個人消費者而言,可針對其購置綠色節能產品的行為給予貸款優惠。綠色信貸的約束機制是指相關部門在激勵綠色信貸發放的同時要把好質量關,秉承寧缺毋濫的原則。
要堅定重點支持的綠色發展領域,使銀行業將資金引導流向綠色項目與綠色行業。綠色信貸作為綠色金融的核心,在于實現資金要素的綠色配置,為綠色金融的標準化建設打下基礎。銀行業需要與環保部門合作,共建環境信息平臺,使商業銀行參與其中,制定面向銀行的綠色標識,可以將所有的客戶與行業進行標準分類,按照環境風險建立不同等級,使得銀行、金融機構以及所有參與者在一個平臺共享信息,不僅有利于銀行分析其客戶的環境風險,所有參與者也可通過平臺評估自身的綠色等級。同時,商業銀行也可以加強與同業及非同業的交流溝通,打造多維度的環境信息框架,更準確合理提供綠色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