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暾 桂 燃 簡家琛
(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銀行業是現代金融業的主體,是國民經濟運行的樞紐,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被劃分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這三種類型。商業銀行日常經營中承擔的風險有三大類,分別是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及操作風險。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數目有增無已,這意味著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與日俱增,且銀行違規事件屢有發生。銀行案件的頻繁發生是操作風險的一種具體表現。以銀監會為主體的外部監管和銀行內部監管部門共同構成的監管體系依舊難以抑制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十九大報告指出“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表明我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管效果不理想。近幾年來,銀行的丑聞不斷被曝出,這就反映出銀行業監管不到位。因此,探究當前我國針對商業銀行實施的監管模式的效率問題和尋找更合理的監管體制就亟不可待。
基于此,本文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對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目前監管制度下的監管效率進行測算分析,并進行相關回歸分析找出監管效率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
銀行監管問題一直以來為各國學者所密切關注。目前,自由市場內在自我調節有所抑制,時常發生市場失靈,政府實施金融監管顯得尤為必要,基于此監管效率問題便成為監管部門和相關學者研究的重點。最先進行監管效率研究的方向是考量監管的成本和收益,隨著監管成本由隱形成本逐步具體化后,人們習慣用監管成本評判監管效率的高低。Llewellyn(1995)認為學者們僅通過監管成本的高低去衡量監管效率評價方法不嚴謹,應該由監管收益和監管成本反映監管效率[1]。但在現實中,對于監管收益的合理測度是比較困難的,但有些學者開始進行局部性研究。如Berger(1992)在進行放松銀行管制是否會影響銀行效率的研究后,認為放松銀行管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銀行經營效率[2]。同時,也不乏一些學者對影響監管效率的具體監管措施進行研究。Barth(2004)通過對一些具體的監管措施和銀行經營績效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對銀行活動更嚴格的管制會對銀行經營效率產生負面效應[3]。Chortareas(2012)研究了銀行綜合績效與有關監管政策的關系后,發現私人部門參與銀行監管以及制定銀行行為等都會降低銀行效率[4]。在監管成本量化以后,關于銀行業監管效率的實證研究越來越多,特別是我國不少學者采用不同理論方法進行銀行監管效率研究,主要有博弈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等。張文利(2007)運用博弈論方法對監管機構是否監管以及商業銀行是否合規經營進行分析,發現信息不對稱導致了我國商業銀行監管效率低下,原因在于它提高了銀行的監管成本[5]。陳菲和姜旭朝(2009)基于目標完成程度法構造了評價我國銀行監管效率的數理模型,并選取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審慎監管政策出臺后導致監管效率下降[6]。呂江林、黃光(2014)利用熵值法構建了一個關于我國商業銀行監管效率研究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發現在不良貸款率比較中,城市商業銀行明顯高于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百分點,且不良貸款率與我國商業銀行監管績效水平是負相關關系[7]。在研究銀行監管效率后,對于如何提高銀行監管效率的研究層出不窮。張長征、徐曉莉(2011)總結了美國和德國銀行監管主體多樣、監管法律健全、監管理念創新等優點,提出創新監管理念強化立法工作、提高監管人員從業素質、關注關鍵風險等提高我國銀行監管效率的途徑[8]。
基于我國目前鮮有學者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對商業銀行監管效率進行研究,本文擬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EA)和以此為基礎的Malmquist指數對當前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監管制度的監管效率進行測算分析,并進行回歸分析找出監管效率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
本文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三部分是對研究方法的介紹;第四部分是指標選取;第五部分是實證結果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結論。
本文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和以此為基礎的Malmquist指數測算監管效率,另外在投入指標中加入了公司治理指數,公司治理指數由主成分分析法得出。
數據包絡分析(DEA)是著名運籌學家A.Charnes,W.W.Cooper&E.Rhodes在1978年提出的測算效率的一種方法,DEA模型運用非參數數學規劃方法估計具有多輸入、多輸出特性經濟系統決策單元間的技術有效性、規模收益狀況等方面的相對有效性[9]。
假定有n家上市商業銀行,考察它們從t=0到t=1的效率轉變情況。對于每家商業銀行,各個時期內選出相應的m個投入和s個產出指標。把上市商業銀行j在時期的投入描述為Xjt=(x1jt,…,xmjt,產出描述為 Yjt=(y1jt,…,ysjt)。對任意(m、s>0(m、s為整數),對任一上市商業銀行k,有如下模型:

其中,t={0,1};ur> 0,r=1,...,s和 vi> 0,i=1,...,m 表示權重;目標函數即表示上市商業銀行k的效率指數,目標函數越大表明上市商業銀行k具有更高的生產效率。模型(1)很難求解,可以根據以下模型求解:

上述模型就是不考慮規模報酬的DEA-CRS模型,另一種是考慮規模報酬,加入條件即為DEA-VRS模型[10]。各大銀行競相擴張規模且隨著監管制度的調整而調整資本量,本文在對我國商業銀行上市公司監管效率測算時,選用基于投入導向的VRS模型,產出不變的投入導向旨在求解最小投入量。
主成分分析法旨在利用降維的思想,把多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從影響上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水平的眾多指標中篩選出少數幾個重要的綜合指標,最后對上市商業銀行的治理指數進行定量分析。各主成分得分和綜合得分采用如下公式計算:

中的F表示綜合得分;Fi為第i個主成分得分;Wi為第i個主成分權重,即各主成分因子的貢獻率;Ui為第i個主成分的得分系數矩陣;u1i,u2i,…,upi為第 i主成分的得分系數;X 為標準差標準化的原始數據矩陣;xp為標準差標準化后的原始數據[11]。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我國A股上市的15家商業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5家國有商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等8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2家城市商業銀行[12]。本文在選取兩個研究方法指標時分為兩類,一類時上市商業銀行效率分析時的諸多指標;一類研究公司治理指數的諸多指標。
本文在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測算公司治理指數,選取的變量概括了商業銀行的高層運營管理能力、股權結構、高管薪酬合理性等,選取變量含義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變量含義及說明
本文采取DEA分析法研究銀行監管效率選取了4個投入和2個產出指標,它們分別是:
1.投入指標。
(1)資本凈額(NC)。NC既是銀監會監控銀行監管資本的核心,也是銀行滿足制度規定需要的一定資本量,同時還是衡量各大銀行規模體量的標桿。
(2)公司治理指數(INDEX)。INDEX指標體現銀行整個內外部組織結構、運營體制的合理性,公司治理水平高的銀行在行業之間更具競爭力、享受更好的信用評級、具有更高的收益。
(3)資本充足率(CAR)。CAR是監管當局對各商業銀行一種重要管制,用于監測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要求銀行必須達到相應的資本充足率水平。
(4)撥備覆蓋率(PCR)。PCR指貸款損失準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它是衡量銀行對面臨貸款損失的風險準備。
2.產出指標。
(1)營業收入(REV)。REV包括商業銀行銀行表內業務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其中主要是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證券投資收益等,它是銀行運營能力的體現。
(2)凈利潤(NP)。NP是商業銀行真正經營獲利結果,用以衡量不同商業銀行盈利水平。這兩個指標可以看作商業銀行的產出。
15家上市商業銀行的相關數據全部來自于各家銀行每年年度財務報告,公司治理指數的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上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數
由表2知,各大銀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其中光大銀行排名第一,其主要原因是:(1)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連年下降,股權結構逐漸趨向合理。(2)前十大股東除去第一大股東的持股集中度連年提高,避免第一大股東一人獨大操縱上市公司,形成更加合理的股權制衡結構。(3)高管薪酬占比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比例,充分肯定高管經營管理能力,高管激勵機制相對健全。
在國有商業銀行中排名最高的是建設銀行,其主要原因是:(1)在國有商業銀行中,建設銀行的獨立董事占董事會比例最高,獨立董事能夠約束大股東的利己行為,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管理層決策能力。(2)建設銀行的主要客戶來源于大型企業集團以及我國戰略性行業主導企業,兼具特殊的客戶結構以及高效的經營模式。
公司治理指數排名中,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控股股份制商業銀行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但是城市商業銀行排名相對落后,由此可見在政府主導控制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水平高。
本文采用DEAP2.1測算2010-2016年15家上市商業銀行的Malmquist指數,Malmquist指數測算的是每年之間的監管效率變動,其中還包含Malmquist指數分解情況,設定2010年為基準期,則可以推算出每年的監管效率值,最后再Eviwes7.2將所有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確定影響監管效率的因素。
2010-2016年Malmquist指數測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Malmquist指數
由實證結果可以得到2010-2016年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監管效率呈現下降趨勢:
一是15家上市商業銀行的監管效率呈現下降狀態,其中主要是技術效率變動和規模效率變動使得整個監管效率下降。
二是技術變動主要是近幾年來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對商業銀行的改革具有促進意義,但銀行創新能力相對滯后,企業冗員過多,創新積極性很差。
三是在銀行各項效率分解值變動中,規模效率變動尤為明顯。2010-2016年來各大銀行都通過資本擴張擴大經營規模以達到規模效率,但規模擴大后管理上的詬病展現越明顯,近年來金融機構丑聞頻繁發生恰恰證明了這一觀點。
由表4可得如下結論:
1.在國有商業銀行中Malmquist排名第一的是工商銀行,工商銀行不僅在國有商業銀行中排名最高,而且在所選研究對象中名列第一。這意味著相對于中國銀行業而言,工商銀行的監管效率最高。Malmquist可以分解成技術效率變動、技術變動、純技術效率變動、規模效率變動,工商銀行的Malmquist指數分解部分也是所選15家上市商業銀行中比較高的。原因是工商銀行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擁有最豐富的企業資源,在全球都有分支機構,經營網絡覆蓋全世界。在國有銀行中排名最低的是農業銀行,原因在于農業銀行大部分分支網點駐扎在城鎮,員工平均年齡偏大缺乏創新力,冗員過多,并且由于網點分布特征使其使用科技產品投入經營占比很少。

表4 各個銀行Malmquist指數變動情況及其分解情況
2.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Malmquist排名最高的是平安銀行,原因是平安銀行有著合理治理結構,以金融零售方面的長期戰略為導向,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并且平安銀行的母公司是中國平安,母公司在對子公司業務開展給予了諸多便利。在城市商業銀行中排名最低的是興業銀行,原因在于興業銀行在次貸危機時期爆發了法國興業銀行丑聞,其監管問題不容小覷,而且目前興業銀行的股權結構較為分散,在監管上也存在很大弊端。
3.在城市商業銀行中Malmquist大小排名參差不齊,寧波銀行排名第五,南京銀行排名十二,可以看出城市商業銀行由于資本規模比較小,監管難度相對較低,監管難度相對較低,能隨時根據制度調整自身不足,基于私人部門監管配合監管機構的合理監管模式使得監管效率高。
以2010年為即期,所有的銀行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都為1,則下一期的Malmquist指數是乘以相應值,得到2010-2016年數值,建立如下回歸方程:
其中:Malmquist取全要素生產率;NC、INDEX、CAR、PCR、REV、NP分別是相應年份對應的各項數據。

表5 Malmquist指數影響因素回歸方程結果
由表5可知,將Malmquist指數作為被解釋變量,投入產出指標作為解釋變量擬合多元回歸方程,結果表明整個方程的P值是遠遠小于0.01的,說明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方程是顯著,證實了本文設想的線性回歸方程是合理并且顯著的。可能是由于研究樣本容量小導致方程的可決系數偏小,但是對結果分析影響不大。進一步觀察各個指標系數結果,四個投入指標中的資本凈額(NC)、公司治理指數(INDEX)和兩個產出指標中的營業收入(REV)對被解釋變量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在0.05置信水平下有顯著性的影響,其中Malmquist指數與資本凈額、公司治理指數呈現負向相關,與營業收入呈現正向相關。
在考察諸多指標后發現,影響上市商業銀行監管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每家上市公司的資本凈額、公司綜合治理指數、營業收入。資本凈額是整個銀行運營的基礎,也是銀監會監督銀行監管資本重要目標,資本凈額系數為負說明并不是其越高就表明監管效率越高,資本凈額應保持合理的范圍。公司綜合治理指數驗證了商業銀行治理結構的重要意義,合理內部治理結構能夠抵御風險沖擊,公司治理指數系數為負。營業收入是銀行的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概括,只有保證足夠的營業收入才能保證企業有充足資金滿足監管機構的最低資本金、提取足夠準備金等,營業收入系數為正說明營業收入越高,銀行監管效率越高。
本文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和以此為基礎的Malmquist指數測算15家上市商業銀行2010-2016年監管效率后得出結論如下:
一是15家上市商業銀行近7年來在政府主導的監管體系下的監管效率值呈現下降趨勢,其中主要是技術效率變動和規模效率變動使得整個監管效率下降。
二是15家上司銀行分成三類,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在這種分類下我國商業銀行的Malmquist指數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的Malmquist指數普遍偏高。
三是在將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和投入指標、產出指標擬合多元回歸方程后發現,最影響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因素是資本凈額(NC)、公司治理指數(INDEX)及營業收入(REV)。
一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銀行資本監管是《巴塞爾協議III》,我國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逐年遞增,我國應該繼續提高對銀行資本的監管,嚴格控制銀行資本金符合監管規定以增強抵御風險能力,防范銀行操作風險的發生。
二是當前我國的監管體系主要是以銀監會為主導地位,銀監會作為政府監管的外部監管時需要更加深入銀行的內部監管機構,積極引導內部監管形成自律,并且需要隨時根據銀行整個行業大方向做出及時政策調整,以提高整個行業的監管效率。
三是從公司治理指數可以看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治理水平普遍高,而且經過DEA-Malmquist測算出的全要素生產率也相對較高,所以在監管時應該控制各個大型銀行的資本規模,使其在合理范圍內能夠更好促進各個城市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成長,更利于解決約束各個分類管理下的銀行監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