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君 張成林 荊嬋
【摘要】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有豐富的文化特征,亦蘊含深刻的育人功能,同時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的日益復雜化,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開始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此,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傳統文化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19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9030401097)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088-01
思想政治教育是包含了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的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作。高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動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是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和保障。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一)高校教育理念、方法陳舊
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但是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國際上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在不斷發生碰撞。復雜的社會環境對高校傳統的思想教育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的以課堂為主、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正確引導大學生的作用已逐漸式微。挖掘新思路,嘗試新方法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且許多專業課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存在重專業、輕思想教育的現象,也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困難。
(二)受多元文化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存在偏差
大學生尚未步入社會,人生閱歷不足,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價值觀,對國外的一些不良社會思潮以及社會上的網絡文化、快餐文化不能理性看待,容易受到負面影響。而且當代的大學生多為95后,在家庭中普遍受到溺愛,普遍存在愛攀比、重消費,不能吃苦等現象,價值觀也存在比較功利性、物質性,過于追求自我,貪圖享樂,缺乏高尚的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意識不足等情況。
二、傳統思想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蘊深厚。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從眾多的古圣先賢所流傳下來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必將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視角和發展動力。
(一)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需要
近年來,外來思想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積淀了豐富的系統化的文化底蘊。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內涵。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仁愛、忠義的人道主義精神的打造,到提倡自強不息、講究孝道,講究知恩圖報等個人道德修養的培育,都可以通過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因素,喚醒學生心中對社會主義正確價值觀的認同,培養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需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逐步加劇,我國處于急劇的社會轉型期,西方文化對我們的主流價值觀的沖擊越來越嚴重,對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造成了威脅。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屹立不倒的思想根基,也是增強當代大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的重要源泉。優秀的傳統思想文化有助于引導教化大學生,激起他們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培養他們分辨良莠的能力,引導他們正確地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需要
大學是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修養的重要時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相結合,將二者融會貫通,形成互補,有助于創造性的解決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問題。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有利于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系和內涵,改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
當前,高校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重視,也采取了許多方式方法,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這是因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說教為主,沒有真正觸及大學生的內心。
(一)加強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
學生的學習多數是在課堂上完成的。高校應不斷完善傳統文化課程理論體系建設,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傳統文化時,應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和親和性,創設形式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了解國家、民族的輝煌歷史,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堅定實現中國夢的決心。且應多關注學生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根據學生的建議優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深化傳統文化與思想教育的融合。
(二)將傳統文化內容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環境對于人的成長是意義深遠的,因此我國古代才有了“孟母三遷”的經典故事。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是大學生道德準則、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形成的地方,因此,高校應積極行動起來,充分發揮好大學校報、圖書館、廣播電臺以及各種網絡媒體等輿論宣傳陣地的作用,積極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開展經典閱讀、針對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名句開展辯論賽、征文比賽等活動,為大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潛移默化的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三)著力提高高校教師的傳統文化素質
高校中專門從事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有限,而且,學生與專業課教師接觸也更多。因此,高校應注重提升專業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所謂“傳道受業解惑”,首要的是傳道。教師作為傳道者,首先自己就要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將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個人修養等元素有機的融入到課堂中去,優化傳統文化素養,提升教學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應順應形勢的需要,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對傳統文化資源的研究,將傳統文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國際國內的發展變化、社會問題、熱點事件等結合起來進行講授,對大學生存在的錯誤思想及觀念及時進行糾正,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同時,注重對學生的言傳身教,感染、教育、引導他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傳統文化打造出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育人體系必將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長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譜寫出華美的人生篇章。
參考文獻:
[1]徐永春.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
[2]陳學鳳.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