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亮
【摘要】初中政治學科無論是在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或社會責任教育以及法律常識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整個初中階段教師要高度重視的一門課程,并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與思想價值理念,這也能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初中階段教師要不斷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為此,接下來本文以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探討了相關的創新策略,旨在能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 ?初中政治 ?問題 ?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070-01
經濟快速發展,我國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各種各樣的信息通過網絡進入到學生視野中,不良的思想或信息也會對初中生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1]。加之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互聯網對學生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仍然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這并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也無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因此很有必要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初中政治教學策略。
1.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式單一
整個初中階段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初中階段教案與課文主要是以政治學科為基礎與依托,教師并沒有合理互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氛圍,整個課堂上學習的內容比較落后。此外,整個初中政治課堂上主要是以教師講述為主,并沒有利用互聯網資源拓展教學渠道,學生的學習情緒受到很大影響,并不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習慣。
1.2學生態度消極
政治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沒有其他學科具有的挑戰智力、開發腦筋的功能,這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這一學科的特點比較枯燥。長期以來我國政治教學主要是以背誦與圈劃重點為主,無形之中也會讓學生產生較大的學習負擔。從應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來分析, 由于沒有合理創新,對這一教學模式的改變程度很小,這也會使得學生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嚴重削弱了互聯網學習資源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作用[2]。
1.3沒有廣泛應用互聯網學習資源
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受到時間方面的限制,當前我國仍然存在沒有廣泛應用互聯網學習資源的情況,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第一,從區域分布方面來分析,城鎮區域互聯網學習資源的應用較少;第二,初中階段主要是以語數英三大科為主,學習資源應用較為廣泛,但其他學科網絡學習資源方面的應用明顯較少;第三,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仍然以黑板板書為主,這一定程度上也給教師應用互聯網學習資源帶來較大的阻礙。
2.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創新策略
2.1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政治教學內容
二十一世界的人才應具有創新性,具有鮮明個性,如此才能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網絡化教育已經成為教學主流,因此教師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改革教學模式,如此也能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快速集中課堂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3]。
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學習意識就要應用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這也就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如此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要適當突破,不可局限于教材,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應用網絡資源。以教學《人類面臨嚴重環境問題》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利用網絡資源搜索了環境問題原因,并將其制作成相關的統計表與學生共同分析污染原因與控制措施。如此也能豐富學生的體驗,讓學生體會生活,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目標,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2.2合理利用網絡環境,強化思想交流
學生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所學知識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想提高初中政治教育效果還要強化政治知識的講解[4]。這對于初中教師而言在網絡環境下為了能更輕松的給學生傳授知識教師可通過相關的網站強化師生間的思想交流,以此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可通過校園網絡與師生共同交流與分享網絡資源信息,以此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此外,教師也可以充分創建交流網絡,給學生分享一些具有教育性且又富含趣味性的素材,以此激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政治素養。為此,教師可以應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其分析能力與判斷能力,讓學生不斷開發自身的智力,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在應用案例教學法時可結合教材案例,也可以應用網絡查找有關的案例,比如說在教學《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國家》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選取的是“兩會召開”的案例,讓學生在這個案例中分小組分別扮演小記者與人大代表的角色,并評價角色本身與本人扮演,還可以對比專家點評結論,如此也能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油然而生一種成功感與滿足感。
2.3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課堂教學深受學生歡迎主要與課堂情感有著密切的聯系。通常來說政治教學指的是情感上的教學,教師要結合生動的語言與豐富的情感給學生講解,如此才能觸動學生心靈,讓其應用自身的行動自覺捍衛真理,如此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適當要求學生轉變教學方式,確保政治教學的民主性,不斷提高政治教學情感,這也能不斷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果[5]。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筆者應用的是情境互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處于筆者精心設計的課堂流程中,如此也能進入到新的知識架構中,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拉近了師生的關系,增強師生的情感,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激勵性的教學評價中產生共鳴,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教學《珍愛生命》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應用多媒體投影儀給學生影射了周恩來總理的照片,以悲痛的語氣告知學生周總理逝世的時間,學生凝視遺像的過程中筆者加上了一些悲痛的話語,讓學生發自內心的產生悲痛之情。之后筆者給學生播放了總理的語音與錄像、長長的車隊、寒冷的天氣等,讓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體會生命的精彩。可見,直觀、清晰的教學方式也能讓學生在悲傷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自信心,有利于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技術與初中思想政治課程的融合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教師要創新初中政治教學方法,利用網絡選取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三觀的信息,利用個性化、生活化以及網絡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走出行為與思想上的困境,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不斷改革并創新教學方式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娟娟.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創新[J]. 當代教研論叢, 2017(3).
[2]葛顯文,張京紅.互聯網技術條件下的初中政治教學探索[J]. 未來英才, 2015(3):63-64.
[3]王衛軍.互聯網學習資源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 新課程·中學, 2018(12).
[4]張軍.關于“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思品課的思考[J]. 新校園旬刊, 2017(7):83-84.
[5]田晶.淺析互聯網背景下的政治課堂[J]. 卷宗,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