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方
【摘要】本文探討了高中英語教學中“走班制”分層教學的課堂教學組織模式,即在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特點因材施教,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 從而達到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當前高中英語分層教學面臨著課堂分層的教學困境和班際分層的組織困境,前者主要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真正理解和有效實施分層教學;后者表現為“走班制”分層班級的管理難度和分層班級的具體操作是否保障了教育的公平與平等。
【關鍵詞】高中 ?英語 ?分層教學 ?利弊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117-02
一、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 淺其淺, 益其益, 尊其尊” , 即主張 “因材施教, 因人而異” 。
語言學家指出,只有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對他們給予適合他們自己的難度任務,學習者的學習才是有效的。所謂分層教學,指的就是按照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成績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指標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進行教學,使學生分層提高,其實質就是要客觀地面對學生的差異,采取科學的手段,對之進行主動的干預和調適,促使每一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本研究的理論依據是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和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綜合了各家的說法與自身的教學實踐后我認為分層教學就是在充分關注了學生群體后發現他們在他們在某一學科或者全部學科的學習上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可能來自性別、智力水平、認知程度亦或是遺傳因素或者環境因素等等,為了有利于每名學生的學習與成就,采取把學生在相對客觀的水平測試下按成績劃分不同的層別。
二、分層教學的背景
長沙中加學校在高一、高二年級英語教學中實行分層教學改革,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突出教學優勢
作為一所國際學校,學生的出口是國外大學,這就對學生的英語成績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直接影響到學生能不能順利升學。在要求出可觀的英語教學成果的前提下,勢必要求教師加強英語教學水平,突破常規教學模式,突出英語教學優勢,切實提高每個學生的英語水平。
(二)彰顯辦學特色
作為一所年輕的國際學校,教學質量與創新決定著學校的發展,因此學校倡導在高中辦學上體現特色,積極推動教學改革 , 提高教學質量 ?;谝陨显?, 分層教學應運而生。2015年該校決定在全體高中學部進行試點, 實行走班制的英語分層教學。
(三)重視學生差異
國際學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的錄取條件除了學習成績的要求,還有綜合素質的要求,學生的英語水平層次不齊,接受能力和學習興趣也存在較大差異是必須面對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如仍按傳統的 教學方法“一鍋煮”,不但組織課堂教學十分困難, 而且也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根據學生英語水平和程度進行分班教學,更加接近因材施教。
三、分層教學的實施
英語分層教學, 就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原有的不同水平,設計多層次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不同的教學和課外輔導,布置不同程度的練習,進行不同的教學評價,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 “可接受” 水平上都學有所得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學生分層
高一、高二年級各四個班,其中一個AP班,根據每個學生聽說讀寫考試成績,將學生按照總成績分為A、B、C、D四個層,也就是四個班,A層的學生英語綜合成績最高,D層學生英語綜合成績最低。上英語課時,學生實行“走班制”,在不同的教室上課。每個學期進行一次分層測試,結合學生的成績及學習態度進行調整,層級上下滾動,學生不可跨2級調動。
(二)目標分層
對四個層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對A層的學生以鞏固基礎,提高能力為導向,同時加入雅思教學內容,學生能提高雅思成績的同時,使其英語水平能達到出國留學的要求。對 B 層的學生以夯實基礎為主,全面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使其英語水平達到優秀層次,為將來出國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 C層的學生,以語法梳理、詞匯擴充教學為主,夯實基礎,使其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有明顯提高。對D層的學生,側重語音、基礎語法及英語初級教學為主,鞏固英語基本功,使其英語水平有明顯進步。
(三)教材分層
針對不同的培養目標, 不同層次的學生所選用的教材也不同 :每個層級的主要教材都選用湖南省統一教材譯林版牛津教材,A層選用50%的課本內容,教師選擇50%的雅思教學內容,B層選用70%課本內容,補充30%的雅思教學內容,C、D采用100%課本內容,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作補充和調整。
(四)評價分層
每個層的期中期末考試試卷相同,但期末總評成績包括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及出勤,各占40%、50%及10%,使得評價學生的標準不止是一次考試成績,而是更多地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學習態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分層教學的利弊
(一)優點
1)按成績或能力分班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能力比較接近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 有利于學生形成良性競爭機制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分層走班的形式使學生有一定的緊迫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中高層次學生的學習信心,成就感增強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
2)在這種班型里學習成就的取得更多來源于學生自身努力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看有利于培養學生腳踏實地、扎實的學習作風。
3)這種分班在高一、高二學段存在潔動現象只要你努力就有機會巧得優質教育資源,因此可說這也是一種變相教育澈勵。
4)分層教學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 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常規班級里優秀學生吃不飽,程度弱的學生跟不上的情況。
5)分層教學使教師能更好地開展教學,能更好地照顧到所有學生,不用顧此失彼。也使教師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選擇好的班級進行教學。
(二)缺點
1)榜樣的缺失。在同一個班里學習英語,英語水平不同的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幫助, 相互促進,較差的學生更需要好學生的幫助。但分層后,D 班里都是學困生, 難以組織互學互幫合作學習,缺少同輩群體的榜樣效應。
2)學習壓力增大。分層教學中的 “滾動制” 使部分學生, 尤其是A和B班中較差的學生總是處于緊張狀態之中, 擔心自己被淘汰下去。一旦被淘汰, 對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另外一方面的壓力則來自家長, 家長期望值高是導致學生怕考試、進而導致學習壓力的最重要的間接原因。
3)D層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一定傷害。分層教學對學生自尊心的傷害主要反映在D層學生中。學生認為自己在差班, 感覺低人一等, 被人瞧不起。這種自卑心理不僅會影響到他們的英語學習, 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選擇 “自信心提高” 的大部分是 A 班學生,而 D 班反映的情況很糟。這說明分層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學生的自信心。
4)增大了教師課堂管理的難度。學生來自不同的班級,上完課就離開教室,彼此不熟悉,很難形成班級凝聚力,組織課堂活動的效果不太理想。此外“走班制”的分層教學出現更多學生遲到、不交作業的現象,使得老師的管理難度也增大。
五、結論:分層教學的取舍
實行“走班制”的英語分層教學雖然有其不利的方面,如榜樣的缺失,學習壓力增大,自尊心降低等,但分層教學更符合教育規律,更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走班制的分層教學是分層教學發展到一定程度所出現的一種具體分層教學形式。對于分層教學的認識不應局限于按成績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科學的分班應考慮班級文化的多樣性,按需幫助每個孩子是分層教學的意義所在,事實分層教學與教育公平并不沖突。真正的分層是讓學生與家長有更多的主動權與選擇權,不是靠學校的行政命令管理教育,不是功利性的分尖子、重點、普通幾類班型將教育資源不公分配;真正分層教育是要合理分配公共教育資源,要關心每個家庭的每個孩子,教師要提高業務能力在教學質量上下功夫,要改變傳統教學方法變粗放式教育為精耕細作式教育,讓每個孩子都是花園里不可或缺的色彩與芬芳;真正的分層教育是在實施過程中能讓社會認同、家長認可、學生愿意主動分層其最終目標是有利于學生實現自我的個性化發展與可持凌化發展,而分班是為了更好實現分層教育而服務的。
總之,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一種重要資源,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是分層教學的根本目標。但無論每個學生怎樣特殊,都有一個基本學力的達成問題。無論怎樣選擇,每個學生都要達到基礎性課程的最低國家標準,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談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特色發展問題。
參考文獻:
[1]尹志梅.美國“分層課程”教學模式述評[J]. 外國教育研究,2005(7):35
[2]葉琳,劉文霞.國內分層教學歷史發展概述.寧波大學學報,2010.5
[3]華國棟.差異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
[4]周煜斌.淺談數學的創意法教育應用研究[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南卷),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