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天綱
摘要:快板藝術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人民群眾的熱愛,它通俗易懂,簡單好學,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輔導群眾學習快板藝術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也積攢了很多經驗,在文中標注提出,以供群眾文化工作者參考借鑒。
關鍵詞:快板;群眾文化輔導;傳統文化;曲藝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248-02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蓬勃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追求得到了極大滿足,從而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成為衡量幸福感的一大標準。尤其是在黨中央提出了中國夢的奮斗目標,要求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后,我們更應做好面向基層的群眾文化工作。
快板藝術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人民群眾的熱愛,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它通俗易懂,簡單好學。本人參與輔導群眾文化工作多年,常年參與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經常輔導群眾了解掌握快板這一藝術形式,對快板藝術的教學有深刻的心得體會,因而在文中淺談一二。
二、快板藝術簡介
(一)快板的形成發展
快板起源于民間,是傳統說唱類曲藝形式,早年叫做“數來寶”,也叫“順口溜”“流口轍”“練子嘴”,是從宋代貧民演唱的“蓮花落”演變發展而成的。是民間藝人、乞丐行乞時即興演唱的歌謠;建國后,快板藝術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形成了聞名全國的三大藝術流派——高派(高鳳山)、王派(王鳳山)、李派(李潤杰)。快板表演方式十分簡單,有單人表演、對口快板、群口快板三種表演方式。唱詞講究轍韻。表演時演員大多用竹板伴奏。快板藝術在發展的同時,也在不同歷史時期,受不同的地域環境、地方方言和表演風格的影響,長生不同的流派、分支。
(二)快板和快板書
快板書由李潤杰先生命名,是一種新興的曲藝門類。它融合了相聲、評書的藝術手段,豐富了數來寶原有的句式和板式,加強了表現力,在50年代風靡一時。快板書在發展的過程中借鑒了竹板書、西河大鼓的演唱藝術,革新口風語氣和表情動作,增強了刻畫人物、描述情景的藝術表現力。代表書目有《劫刑車》、《三打白骨精》、《奇襲白虎團》等。代表人物有:李潤杰、王鳳山、高鳳山、梁厚民、張志寬等。
三、如何輔導快板表演以及在輔導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解決方式
(一)臺詞口音
在輔導群眾學習快板藝術的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口音問題。受地域影響,很多的人民群眾的地方口音十分嚴重——調值下滑即傳統曲藝行所謂的“沒有尖團字”“,就是不分平翹舌”。這個問題嚴重影響了作品本身的味道和意境(需要地方方言演繹的曲藝形式如太原蓮花落,陜北快板等除外)。在輔導群眾學習快板藝術時應先從字出發,通過用標注拼音等方式,幫助群眾區分平翹舌每個字的正確讀音。快板藝術以字為本,吐字清晰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注意每一個字的發音
位置和口型。這樣才能夠保證嘴里唱出來的字和板聲能夠貼合,產生韻律美。
(二)氣息不足
表演快板被稱為唱快板而不是說快板,就是因為快板注重韻律美,講究發聲和氣息,如同唱歌一樣。氣息的運用在快板表演中尤為重要。運用得好了,會直接使節目火爆熱烈的呈現,反之如果氣息出現問題,那么再好的作品也會留有遺憾。
快板初學者大多面對這一問題時不會換氣、氣息不足、只用嗓子不用氣、找不準氣口;導致排演的作品沒有氣力,缺乏藝術感覺和感染力,作品還沒有演完嗓子先啞了。
面對這個問題,本人在排演的過程中,逐漸總結出一套呼吸法——在不同的句式中選擇不同的換氣方式。這種方式簡單易學,在學員拿到作品時,為學員將換氣位置標注,整齊劃一,避免老藝人演唱時的隨心所欲的風格,嚴謹而系統。同時,部分移植戲曲和朗誦的發音方法和訓練方式,把“口腔操”、“咦啊喊嗓子”、“口齒練習”“、氣息訓練”等,運用到快板教學中。這種有效的移植,可以幫助學員更加快速的掌握快板藝術的氣息運用。
(三)動作表演
快板藝術的表演風格理應火爆熱烈,這也是他深受群眾廣泛歡迎的原因,節奏歡快,表演大方,而快板書的特藝術特點更是“裝文裝武我自己,一人一臺大戲”,獨自一個人在舞臺上完成表演。
所以,學習表演尤為重要。在輔導的過程中,由于很多群眾缺乏舞臺經驗,沒有舞臺經歷,表演羞澀,動作幅度不夠,舞臺沒有張力,缺乏力度。而且很多的演員在表演快板的過程中,表情僵硬,眼神游離。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所以,快板教學應該注意表演課程,可以嘗試單獨強化表演教學,通過簡單的表演訓練。如“:大聲說話”、“虛擬表演”、“無實物練習”等。這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自信心,增強語言感染力,有助于整體表演的水平提升。
(四)節奏紊亂
節奏紊亂是快板初學者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由于手和嘴的協調性不夠。作品不夠熟練,缺乏打磨,導致了在表演快板作品時,節奏發生錯亂,即行話所說的“掉板”。很多初學演員,重打不重唱,快板的過門、開場板非常花哨。
演唱時,甚至手里的小板,一刻也不停止,聲音響亮甚至蓋過了嘴里的唱詞,這其實是演員缺乏舞臺經驗,心虛的表現。快板應是以唱為主,板配合嘴。快板是輔助道具,而不應該喧賓奪主。觀看藝術大師的表演錄像,傾聽大師們的演出錄音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他們的小板聲音很低,甚至于只唱不打。這也印證了我們的觀點——快板以唱和表演為主。
在輔導群眾學習的過程中,我主張快板和唱詞分開教學。唱詞伴奏刪繁就簡,先由老師示范,然后有老師擔任伴奏,把唱詞分配給學員,標注出邏輯重音,過門,氣口等。老師打板學員唱。讓學員在心中找到了節奏感,緊接著,老師再帶領學員打板,鞏固練習使學員能夠找到節奏。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可以領唱,用配合學員打板的方法,從而使學員的節奏感更穩固。
(五)打板
快板脫胎于數來寶,在演化的過程中借鑒了撒拉機、牛骨板、蛤蟆板等多種多樣的藝術。而在100多年的演化過程。吸收借鑒了評書,京劇等相關姊妹藝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快板的打板是學習快板的基礎。開場板是否做到穩重大方,節奏鮮明?直接影響到演唱的節奏和風格,所以學習開場板很重要。開場板教學練習時,我建議。分解教學。將同一段內容拆分,拆分之后重新組合,然后再不斷的磨練,去除其中的棱角和連接痕跡。這樣,快板的開場板打板才能夠系統的教學。并且有效的傳播。
(六)創作
創作是藝術的源泉,在輔導群眾學習快板的同時,也應該教導他們如何創作快板,快板屬于曲藝表演的數唱類。快板形式以韻文為主。講究轍韻。板眼。從格律開講,再到快板的句式,不同的流派風格,都應該是教學的內容。熟悉這些基本元素之后,再選擇創作的題材和主題。
曲藝藝術有高效的實效性。創作時,應該根據這一特點進行創作,貼合時事,符合主題,又能夠根據地域性的特點,創作出符合當地老百姓熟識度的作品。這才是群眾文化的根本。
四、快板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暢想
(一)快板板譜
快板藝術屬于曲藝范疇,從古至今,曲藝的教學大多是口傳心授,缺乏完整的系統理論。以及科學有效,嚴謹正統的教學方式。如快板的開場板,過門,墊頭,以及一些基礎訓練的簡單程式。大多是藝人們師徒傳承,“念”出來的。快板作為打擊樂,理應有一些樂理基礎,不同于西方打擊樂。快板沒有音階,所以快板的曲譜化應該以中國古典打擊樂的鑼鼓經為參考依據。創造出廣泛認可統一的板譜!這樣,快板的教學、練習會更加的科學化,系統化,嚴謹化。
(二)調整作品
文藝為時代而歌,傳統作品、經典作品需要為當代服務,排。演作品時應該去蕪存菁,為傳統作品賦予新內涵,古為今用,拿來我用!讓觀眾領略作者的創作意圖——謳歌新時代,歌唱新英雄。
(三)多元化快板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對文藝的索取不再單一。藝術形式多樣化,豐富化是文藝發展的必然道路。快板藝術也是如此,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了音樂快板,舞蹈快板等藝術形式。我覺得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是一種很好的現象。也讓人民群眾接觸到更多的藝術形式,滿足更多人群的藝術需求。排演這一類作品有助于快板藝術的普及推進。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藝術創作中,符合更多的演出需要,讓快板藝術登上更高、更大、更廣的舞臺。
(四)搭建平臺,組織演出,文化沙龍
一個演員藝術風格的豐富,需要不斷的演出來錘煉。輔導群眾文化,搭建平臺,幫助學員不斷錘煉業務能力,是一個必然過程。各文化藝術單位可以根據自身條件組織文化沙龍,快板演出隊,比如,定期組織快板交流會。學員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的流派不同的作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這樣。有助于業務的提升。在演出平臺上組織。系統的演出,面對更多的觀眾,也讓演員能夠盡快的成長。改正自身不足,增強業務能力。
(五)到群眾中去
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群眾文化更是要扎根基層,立足于群眾之間,因而深入貫徹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一切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為工作核心是群眾文化的工作主旨,我們開展的相對應活動要把握時代脈搏,弘揚正能量。謳歌新時代,歌唱新英雄,緊扣時代主旋律、歌頌好人好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唱我們的新時代!
五、結語
作為一個群文工作者,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豐富廣大人民的精神生活,而我們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一個良好載體和渠道就是“曲藝藝術”。快板藝術作為曲藝藝術中的瑰寶,具有良好的大眾性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因而我們可以依靠快板藝術調動起廣大人民的參與度,更好地營造文化氛圍。快板藝術作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輔導過程中要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將民族文化融入到其中,則能夠達到使人民群眾能夠通過活動受到正能量的思想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的為構建社會核心價值觀貢獻出自己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蘭青.中國傳統音樂概論:戲曲與說唱音樂[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