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理論力學》是高校工科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是后續一切力學及專業課程的基礎。該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質量,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紹了《理論力學》目前面臨的問題,探討分析了教師提高教學效果的一些技巧與手段,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理論力學 ?課程建設 ?教學效果
【Abstract】Theoretical mechanics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jors,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llow?鄄up course, and also the connecting course from the theory of gravity to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students?蒺 follow?鄄up cours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蒺 cultiva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feasible suggestions,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theoretical mechanics;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effect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221-01
一、引言
《理論力學》是大多數工科類專業的基礎課,一般開設在二年級上學期,是學生第一門力學類課程,是后續課程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從實際到理論,從理論到工程實際的過渡課程。《理論力學》的理論性強、邏輯性強、內容抽象,其中的每個定理的推導非常嚴密,其適用條件非常嚴格,而適用范圍又非常廣泛。這要求學生對每一個定律和定理的本質都要有深刻而正確的理解。對從工程實際抽象為理論模型的能力要求較高。
目前,由于理論力學的教學存在課程壓縮、大班授課及課程本身的特點,在很多高校中存在理論力學的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如何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融會貫通的理解其知識體系,降低不及格率,幾乎是每一個力學老師面臨的問題。本文作者結合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實踐,進行了一些探討。
二、教與學的過程中,“教”的能力需要提高
教學,是“教”啟動“學”的過程。教學,即是“教”與“學”,是用老師的“教”啟動學生的“學”的過程。老師的“教”啟動不了學生“學”的動力,就失敗的教。在提高“教”的能力上,可以做以下嘗試。
1.集中培訓。學校、教研室或者課程組,可以請校內外的名師對新教師進行培訓,每位名師會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教學過程,讓新老師有一個總體的認識。集中培訓學習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大有裨益。在這方面,我校(中國民航大學)的教師資質發展中心做的比較好,邀請了全國各個高校中教學水平較高的專家進行培訓。比如浙江工業大學陳慶章老師、清華大學的于歆杰老師都曾作為專家對新老師進行培訓。
2.建立隨堂聽課機制。隨堂聽課機制在很多學校早已有之,但是基本是同一課程組的老師,也就是同行聽。其實,不僅同行聽,外行也要聽,甚至外行聽更重要。同行聽課,可以指出在講解過程中認識不夠深刻的地方,甚至謬誤,對于提高教學水平立竿見影。請外行聽,是因為我們的授課對象本身就是一些不懂的學生,在這一點上與外行教師的處境更為相似,也因此外行更能體察學生的感受,所提意見也非常有意義。
3.自己錄像,查找問題。自己講課什么樣呢?自我感覺的狀態與實際的狀態是不一樣的。自己錄像后,當作自己什么都不懂,認真聽影像里的自己、查看,會發現許多問題。就像是體操運動員對著鏡子練習一樣,教師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檢查自己。我曾經錄了一學期的《理論力學》教學視頻來檢查自己的問題,發現很多小問題,很有效果。有一些同事,也采取了同樣的方法,也反應說有很好的效果。
4.提高自己科研水平,培養學生的工程精神。在一個課堂上,什么時候學生最能集中精力?是在講自己科研項目的時候。相信大多數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這說明兩個學生有求知的欲望,并且希望學以致用。這就要求教師對于本課程相關的實際工程有一定的儲備。我們可以從解決生活中的實例講起,進一步講解工程中的應用,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有意義。
學生之所以不學習,很大程度上是覺得所學沒有用。作為教師,只是告訴學生“這些知識很有用”是沒有效果的,而是用實際的例子來證明,同時讓學生感覺到“這些知識很有用”才是有效果的。
5.不斷試著用最簡短的話表述自己課程、知識點的本質,建立簡潔的知識脈絡圖。教師只有自己對本門課的知識體系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才能用簡單的話表述課程的內容。用更深刻的眼光審視知識之間的脈絡,更多的審視往往帶來更清晰的結論,從而建立整個課程主干網絡、枝干網絡、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用相對簡短的幾句話,向學生交代清楚,避免學生有種云里霧里的感覺。
6.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每一堂課都是一個故事,那個講故事的人就是教師。講故事的人要激情洋溢,才能激發聽眾的感受;要有頭有尾,有懸念,平鋪直敘只會讓人昏昏欲睡。我們在講課時,語速要有急有緩、語調要有高有低,同時要善于使用身體語言。適當運用講故事技巧,提出假設,烘托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引”學生去學。
三、結語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怎樣通過有藝術的“教”來啟發學生“學”,才是最關鍵的問題。教師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教”引爆學生求知欲望。只有學生開始“學”,能動性的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相信任何的課程都可以有好的效果。
本文所述六個技巧,是作者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的結果,也是經過實踐驗證之后的有效手段。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技巧,通過交流,更是學到很多。只有不斷地向其他老師學習、打磨自己的課程,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小麗,金春花.理論力學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02):97-98.
[2]張曉艷,唐亮.理論力學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43):143-145.
[3]張鈞惠.理論力學教學現狀與提高教學效果的措施[J].亞太教育,2015(24):123.
[4]鄺華.理論力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與探討[J].廣西物理,2011(04):39-40.
[5]胡瑋軍,周東一.試論“理論力學”課程中的兩條主線[J].中國電力教育,2013(04):88-89.
[6]劉云,董葒.培養“卓越工程師”的理論力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3(06):187-188.
[7]許英姿,沈玉鳳.基于翻轉課堂的理論力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力學與實踐,2015(06):737-740.
[8]張思團.理論力學中的“教”與“學”[J].內蒙古教育,2017(1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