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建麗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對職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福建省中職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在全省范圍內正式推行,英語是必考科目之一,中職英語教師面臨更大的挑戰。筆者認為開展新老教師結對活動、集體備課等校本教研活動是全面提升中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校本教研 ?中職英語 ?專業發展 ?途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230-02
中等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社會對新時代的中職教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2013年9月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強調中等職業學校和教師個人都要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同時,福建省中職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學考”)作為開展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診斷與評估的重要考核指標的全面推行使中職教師面臨更大挑戰。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提出“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為此,學校越來越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校本教研活動以其基于教師為主體的優勢受到越來越多中職學校的青睞,它是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著名的英國課程專家斯騰豪斯(L.Stenhouse)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教師即行動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的概念,他要求教師要把教學和研究結合起來; 20世紀80年代以來,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教育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即研究者”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校本教研(school?鄄based educational research)由此衍生出來。
校本教研是為了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它是一種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強調以學校為教學研究基地,以教師為教學研究主體,以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為宗旨,既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中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賈愛武(2003)認為:在教師職業專業化背景下,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在這個復雜的教育和心理變化過程中,教師不斷學習、探索、反思、發展和成長,并貫穿在專業化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中。Freeman認為,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以教師自我發展需要為動力,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學習、反思提升專業素質和完善信念系統的動態過程(Freeman,2002)。可見,在終身教育的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師更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拓展專業知識,全面客觀地了解自身專業發展情況,準確把握專業發展趨勢,更好地滿足教師自我成長需要。
三、學考背景下中職學校英語現狀
一方面,社會及中職學校普遍存在重專業課而輕基礎課的現象,在課程設置、課時安排等方面傾向于專業課,較大程度上忽略了文化基礎課及相關教師的重要性。且中職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對英語缺乏興趣,讓英語教師“望生興嘆”,無從下手;同時,教師認為自身長期儲存的“一桶水”可以滿足教學需要,致使他們缺乏讓這桶水變成“活水”的動力,缺乏主動學習教育理論與職業教育相關政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另一方面,學考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為達到考試成效,英語教師們最經常采用的依舊是傳統的講授法,這種趨勢容易陷入以應試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模式。教師們對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如何把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如何提升自我等問題缺乏一定深度的思考,這種局限性影響了中職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校本教研是中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而校本教研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可以通過規范學校、教學部、教研組三級教學教研例會制度,建立校長、分管副校長、教學部主任、教研組長分級責任制來調動每一層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教研組作用,并通過新老教師“青藍工程”結對子、集體備課、開發校本教材、開展課題研究等校本教研形式來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1.開展“青藍工程”結對子活動共同發展
“青藍工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使青年教師盡快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工作而實施的重要人才培養工程。新教師入職后,學校除了安排新教師參加系列入職培訓外,還會安排新教師與教學經驗豐富、教書育人能力強的老教師簽訂“青藍工程”結對子活動,通過老教師“傳、幫、帶、督”的方式,新教師從編寫授課計劃、教案等基礎教學文件開始,向老教師拜師學藝,為上好一堂課做好充分準備;新老教師進班互聽課,老教師從課堂的每一環節進行指導點評,幫助新教師早日站穩講臺;新教師汲取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改進自身不足,積累教學經驗,促其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這種新老教師結對活動,為教師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為提升教師業務水平和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搭建了一個互幫互助的平臺。
2.開展集體備課進行資源共享
英語集體備課主要由教研組長組織、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系列活動。一個完整的集體備課程序為:任務分解→個人初備→集體研討→教案修正→聽課議課→總結評估。
(1)任務分解。在開學初,教研組長結合實際情況組織一次總體性的集體備課,主要任務是開展研讀大綱及教材、制定教學計劃及備課計劃、討論本學期教學內容、安排好每次集體備課的內容和中心發言人等。
(2)個人初備。按分解到的任務,個人進行初備。初備時要綜合課程標準、大綱、考綱、教材、學情等內容,做到重難點的把控、教學目標的明確及教學方法的運用等,并發揮個人智慧對備課內容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存在的疑問等,以便集體研討時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