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新
【摘要】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多措并舉,提高管理效能是新時代班級管理的有效途徑。增強責任意識,熱情關心學生,講究管理藝術,做好本職工作,是班主任提高管理效能,培養孩子快樂成長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提高 ?管理效能 ?培養 ?孩子 ?快樂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7-0194-02
班級是學校最基本的管理單位,學校各項工作能否順利開展,能否取得實際成效,學校教育管理工作質量的高低與班級管理質量和效益關系密切。所以說,突出重點提高班級管理效能,班主任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1.務實求真,精細管理,扎實做好班級本職工作。
班級管理應從班級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教育的發展規律,在教育理念上持續追求先進,讓班級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班主任工作方法關鍵是“精細化”,注重小事,著眼細節,落實要求。首先是根據班級實際,抓班干部隊伍建設,培養一支強有力的干部隊伍。班級工作干部要合理分工,使班級的每項工作都有人管理,有人抓落實,并持之以恒;其次是根據學生實際,抓“問題生”的轉化工作,要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實情,敢于指正學生不規范行為,積極引導,嚴格監督,善于轉化;再次是根據學校實際,建立班級集體大家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提升班集體的凝聚力,明確治班目標,努力建設文明班和品牌班。以教育實踐訓練遷移到學生的行為規范養成,以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以精細化管理推動班級工作,邁向新的里程,打造出極具特色的又有一定創新的班級管理模式。
2.熱情關心學生,保證學生在優良的環境中獲得成長。
對班主任而言,“以制度規范言行,以情感凝聚眾心”無疑是最高追求。只有真切的感受到師愛是純真的、師愛是無私的、師愛是溫暖的,學生才會將真心交付給老師。同時班主任也應給予學生最為真摯的情感,這樣學生才會親近老師,信任老師,仰慕老師,才會敞開心扉接受老師,進而接納正確的指引和教育。班級管理最為首要的便是重構師生關系,讓兩者達到和睦的狀態,平等、民主而又相互信任,教師的奉獻應當要參與到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心中有愛是教育的核心。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班主任更應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困難以及生活多個方面關心、關愛學生,多換位思考,在關愛中做到從嚴教學。
總而言之,作為班主任,在教育教學中,既要嚴格要求,也應該減少批評,盡量采取鼓勵,欣賞的方法,來激發他們上進的動力,這樣的教育的效果遠大于責怪、埋怨。
3.工作態度良好,提升自身的責任心,具有奉獻精神。
在普通人看來,班主任的工作范圍較廣,大到思想教育,小到生活起居,十分瑣碎。既然選擇了教育工作,班主任老師就已經具備了付出精神,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職責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指出:“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基于此,一個班級的管理程度主要取決于班主任的工作態度、責任心以及工作作風。筆者實踐得出,班主任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與其所在的班級班風、學風相統一:如果該班的班主任具有較強的責任心,班級的大部分工作都做的較好,班風較正;反之,如果該班的班主任缺乏責任心,工作較為拖沓,工作態度消極,班級的各項工作得不到有效實施,隨著時間的推移,班級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矛盾也日益突出,甚至成為一個無人愿意接手的燙手山芋。從中不難看出,要想成為一位好的班主任,不僅需要非常強的責任心,而且還需要非常強的奉獻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來帶動學生,以強烈的奉獻精神使得學生受到感染,如此,才能培養出學生一系列良好的習慣,用好的習慣成就孩子的一生。
4.不斷提升綜合素質,講究班級管理藝術。
學生是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實踐中的對象。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自身要具備深厚的文化知識和技能。其自身的文化知識、專業技能水平以及綜合素質與所樹立的威信指數呈正比關系,班主任的綜合素質越高,學生就越容易受其影響,也就越容易聽從他的教誨。只有班主任學識淵博、興趣廣泛,學生才能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因此,班主任也應該不斷的豐富自己的學識,開闊自己的視野,文理兼修。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班主任需要是“全才”、“雜家”。班主任在工作中具有藝術性,其中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改造學生都與“藝術”息息相關。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應該重視教育方式的技術化、教育手段的技巧化。
目前,我國教育穩步發展,這就使得班主任群體有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前景和機遇。班主任是學校管理的基層人員,他們應該眼光長遠,將班級管理緊密結合學校管理。只有班主任與學校共同加強常規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同舟共濟,學生的養成教育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