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紹斌
【摘要】本文以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施教,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等三方面闡述在體育課中如何實施學生的“自主學習”。
【關鍵詞】自主學習 ?分層施教 ?見解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7-0208-01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今天,上好一堂體育課不僅僅是連貫有序地進行,或是講求課堂常規和管好課堂紀律這么簡單。甚至現在還有很多體育老師喜歡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或“注入式”教學摸式上課,每堂課的內容都安排滿滿的。過分強調學生身體鍛煉,注重課的運動量和運動密度,抑制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發揮,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學生身體素質固然提高了。但沒有辦法掌握自主練習和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所以,每位體育老師必須要改變教學思想和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把學生培養成能自己鍛煉并能很好的掌握自我增進健康的鍛煉方法。
在長期教學當中,筆者經常運用了“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從多屆畢業生的反饋了解到,這種方法對他們走上社會后受益匪淺,即離開了教師后還會自覺的進行自我鍛煉。所謂“自主學習”就是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潛能給充分激發出來,并根據學生的個性能力,使其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得到培養,使之不僅“善”學,而且還能“好”學,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揮。要開展好“自主學習”,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施教
向全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學時,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分層次教學,有效的實施因材施教,按學生的體育能力水平劃分好不同層次,再根據這些層次制定出各自相應的學習目標,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提出不同的要求,很好地解決了課堂上優生學不夠和差生學不了的問題。同時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和挖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忽視后進生,要多關注,多幫助后進生,在學習各種動作技術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要有同等的學習機會,要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技術水平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使他們都能積極的參與到練習中來,都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他們對練習的興趣,并能很好的完成動作目標要求。
如在籃球投籃教學中,將學生按能力的大小分成甲、乙、丙三組,參組的要求不同,能力強的組要求在三分線附近投籃,能力中等人要求在罰球線附近投籃,能力弱的要求在罰球線前投籃。經一段時間學習,丙組同學技術能力達到乙組水平就可以升到乙組。同樣乙組也可以升到甲組。因此,每位學生通過自己的練習都可以完成各自的教學目標,體驗到成功快樂感,從而增強了練習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使學生邊練邊想,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首先在培養人才方面,教師負有特殊的責任,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與學生和諧平等相處,教師要不斷的發展和開發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創造能力。師生間要相互啟發,相互切磋,相互激勵,教師在整個課堂中要和學生積極互動,進行平等對話,和情感交流,在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表現自我。如教師在教學分組時,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愛好興趣,個人能力自由組成練習小組,練習時,組織并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評價,互相學習,查找差距,發現錯誤,分析錯誤原因,發表自己的見解,小組得出結論,最后,教師再給予正確的結論,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教材內容。或在進行各種專門性練習時,教師先展示多種有效的練習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有目的有選擇的進行各項練習,這種自主練習形式,通常比命令式練習方式,效果更好。其次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要平等的看待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教學相長。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個性都非常強,碰不得,更是罵不得。教師只好“禮賢下仕”,和學生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相處。上課時可以和學生一同做準備活動,一同游戲等。在游戲中教師所表現的運動技能就是很好的示范。學生耳濡目染后就得到了學習。
三、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
在體育學習中,如果學生能在質疑中學習,在質疑中練習,這樣的學生才是真正“善”學和“好”學的學生。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大膽的提出質疑,鼓勵學生從自己的運動實踐和學習體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并積極的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只要學生能積極的參加運動實踐,學生就會在運動中發現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質疑和見解,這種質疑和見解是非常可貴的,教師要善于把握,加以培養。而且能對自己的實踐內容產生質疑和提出見解是自主學習的動力,是課堂創新的源泉。
首先,加強動作概念教學,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在上理論課時,可以將兩個或幾個相近的概念進行比較、講解,有條件的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對圖像、動作的觀看,加深對動作要領的理解。一般而言,學生有了豐富的運動經驗和動作的直接經驗,才能很好的對動作技術的掌握,教師在動作技術的講解時,要讓學生進行比較、辨析,從而上升為學生真正掌握理解,能付諸實踐的科學概念。又如:在進行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學間相互探討動作要點,教師在巡視中可以啟發和誘導,之后,讓學生自己提出對動作要點的見解,教師再作點評,并對其動作要領進行正確的講解示范。這樣,學生再進行練習時,動作就更容易掌握了。
其次,良好的學習氛圍,決定著最終的教學效果。要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必須要創設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良好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并發現問題,并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上課時可以對學生易錯誤的動作進行提問,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實在解決不了,再由教師提醒;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備課中來。
如準備部分的游戲,徒手操(當然要先給學生講編排徒手操的規則)等,每次課的準備活動可以要求學生設計各具特色的準備活動方案,或游戲,或自編徒手操,按組輪流組織。由于是他們自己編的,學起來也就格外認真;對某個技術動作也可以讓學生分組去備課,教師從中選出可行的教案上課,教案備選上的那組學生練習起來自然帶勁,未被選中的學生自然動腦去找“茬”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去。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四、總結
中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好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創新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同時也為自我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偉.談談體育教學的“留白藝術”.《學校體育教學》,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