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慰順
摘要:我國的城市建設正處在一系列的社會經濟變革時期,面對社會經濟體系的轉軌、城市進程、產業結構調整等多種多樣的變革創新年代,這就使得我國的傳統城市規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挑戰。城市規劃就像是城市的中樞系統一樣,指揮著一個城市正常運行和發展,一個成功的科學規劃和管理,可以使城市煥發青春和活力,城市的規劃和管理是城市發展的主要保障。本文通過分析現階段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管理中的問題,對我國未來現代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發展策略作以探討。
關鍵詞:城市規劃;城市建設;管理
城市規劃的根本就是促進城市發展,為城市的建設提供依據,是城市合理的進行建設和城市土地合理開發利用的基礎條件,也是實現現代化社會、新型城市的主要手段。怎樣面對全新的時代,怎樣提升城市化的水平,開展好管控活動,從基礎上處理好發展時期面對的不利因素,體現出城市在革新以及建設之中的管理水平,關鍵就是要在科學規劃基礎上建設和管理同時跟進。
一、城市規劃與建設管理的概念
所謂城市規劃與管理,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制度等外部環境中,把城市作為一個統一的有機系統,對城市的空間資源進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促進其相互配合,以實現城市發展的預定目標,取得最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動態過程。城市規劃與管理的對象包括城市用地及各項工程建設等,通過對城市中各項建設項目進行組織、指導和控制、協調,使城市規劃能夠更加有序、高效進行。
二、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性
一個城市的建設和管理,首先需要從城市整體的發展方向出發,通過具有科學依據的可靠勘測,制定有根據的城市發展格局的城市規劃,并且按照規定的城市規劃步驟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城市的改造,對城市的整體進行合理安排。城市規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需要時間,需要過程,要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需要政府部門以及工程技術方面的共同支持,城市規劃建設做得好,可以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功能合理利用,更好地體現出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程度,同樣的道理,一個良好的城市規劃建設,對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有相應的促進作用。
三、城市規劃的原則
1.整體布局原則
城市規劃是對一座城市整體全面的規劃,整體布局的原則,強調的是整合性,這就要求設計者從全局的角度出發,確保整體和部分兩方面的發展能夠互相協調,是各個部分在空間布局上能夠與整體相襯托。
2.經濟效益原則
城市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涉及到巨大的經濟支出,因此在規劃設計工作中,一定秉持經濟節約的原則,對土地資源的分配和利用上一定要合理安排,科學配置,以確保城市建設投資結構的科學性、合理性。
四、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管理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
1.城市規劃屬于實現建設管理的關鍵部分
城市規劃是龍頭,城市建設管理是手段,兩者相輔相成,是保證一個城市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對于城市發展建設的基礎部分,就是確保規劃以及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而隨著城市規劃的建立,怎樣才能讓其更好的貫徹到城市建設工作當中去,這就成為主要的突出點。對于那些成功的城市建設一定要有效融合科學和藝術、人工和自然,并確保整體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實現有機統一。城市建設屬于城市進步發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的配套,是可以促進城市經濟實現穩定發展目標的重要部分,并且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表現,能夠更好的對市民生產、生活狀況進行優化和改善,并營造良好的宜居環境。在當前,發達的交通網絡體系能夠為市民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并且也能有效的增強市民的整體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而對于具體的城市規劃建設是決定城市化能否實現健康發展的關鍵。
2.城市的建設管理屬于城市實現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應積極有效的促進經濟的不斷增長。城市發展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較為繁榮的經濟條件,雖然城市經濟不斷增長,也不意味著所有人的收入都在增加,但如果沒良好的經濟條件,那么是肯定不會有較好的城市生活。城市必須要促進社會的公平性。對于這一點意味著管理者不單單要考慮到城市經濟的總量,也要注重個體收入以及財富分配、而且其享有的資源情況、就業情況、醫保情況以及教育情況等。城市必須要注重生態和諧。如果城市發展是以城市環境污染和不可居住為主要成本,那么就會降低城市居民的整體生活質量。那么,這個城市就是一個不可持續、不可發展沒有活力的死城,只有科學規劃、創新理念,高標準、高起點,出精品、上品位,才能提升城市功能的有效利用,才能促進社會經濟同步發展。
五、加強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管理的對策
1.調動民眾參與積極性
城市建設不但需要領導者的明智正確領導,更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配合。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更需要聽民聲、聽民意,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讓廣大市民知曉參與,會大大推進城市建設的進程。調動民眾參與城市建設積極性。
2.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周邊的居住環境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政府建設部門加大投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對生產生活環境逐步進行改善提升,城市規劃作為城市建設、管理的重要依據,是處理城市建設管理的標尺,對城市的發展和居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開發
為了滿足城市的發展目標,就必須要加大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進度,將基礎建設的規模進一步的擴大。首先,要完善城市的交通道路網,做好市場升級改造和完善城市功能。其次,就是要增大城市綠化面積,建設園林式小區和庭院。最后,要對城市進行一定的美化工程,建設道路亮化工程。通過對路橋和廣場的建設,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還應有效的結合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對城市建設的方式進行創新,以此來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
4.城市規劃要有機結合于區域的發展
伴隨城鄉一體化發展趨勢,城市與城市之間、與農村之間有著日趨緊密的聯系,因而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區域協調發展已經成為其基礎力量。需要將區域規劃的相關編制工作做好,統籌安排好城市建設中各項基礎設施的設置及布局。要基于區域整體,合理統籌城鄉發展,將城鎮職能分工明確出來,使得各類城鎮能夠科學合理發展。
5.規范管理長效機制的構建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城市化建設中的基礎,只有保證管理方式的長效性,才能確保城市建設的規范。“三分建,七分管”的管理方式是城市規劃的特點,也是城市管理中的重點,為有效的確保城市規劃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必須要對管理體制進行創新,加大管理力度,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
6.加強規劃實施的部門協調
實施部分是城市建設中的核心骨干,必須要加強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銜接,才能實現更好的建設規范化工作。通過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開展城市化建設,這也是城市總體規劃水平提升的根本。不管是城市化的建設和管理過程中,人都是重要的因素,首先只有處理好人際關系,才能更好的實現城市化的管理。
六、結束語
城市化管理是進行一個區域內資源的分配和區域功能的確定。而城市規劃設計是以城市管理為原則,進行相關的城市發展方向及具體發展措施的確定。兩者都是相輔相成的,既相互影響又彼此制約。城市管理以城市規劃設計為依據,城市規劃設計又以城市管理為指導。通過充分地進行兩個方面的融合,才能確保城市建設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同時,城市化管理才能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彭輝.探討城市規劃管理對城市規劃設計的影響[J].建材與裝飾,2017(13).
[2]陶淵.城市規劃與建設管理關系探討[J].建筑·建材·裝飾,2016(24)
[3]彭雪.數字城市對城市規劃的影響探討[J].低碳世界,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