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曉晶 , 王文華 ,劉嬌嬌
(1.上海商學院食品系,上海 200235;2.上海震旦職業學院公共衛生與護理學院,上海 201908)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問題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食品衛生與安全管理”是高職食品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闡述了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食品安全的發展史;影響食品安全性的生物因素、化學因素等危害因子在食品中的來源,以及通過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預防控制措施;部分食品添加劑存在的安全問題及非法添加物對健康的危害;部分加工食品存在的安全問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和防控措施;食物中毒及其預防、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與保障體系等[1]。
而且,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新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保障食品安全,是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為人民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不懈追求的目標[2]。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食品安全關系群眾身體健康,關系中華民族未來”“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3]。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不能僅依靠政府及法律的規定,還需要道德的約束。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教育的根本立足點在于“育人”。因此,在高職院校開展食品安全與衛生管理教育教學過程中,除了必要的食品衛生檢驗知識和技能培養之外,思政教育就成了提升食品專業學生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該方案根據國家新的形勢和要求,基于高職食品專業學生的特點和社會對食品檢驗高技能搞素養人才的需求來探索了“食品衛生與安全管理”課程中思政教育的設計。
課程思政致力于構建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機結合的大思政教育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其穩步推進離不開教育部門的統籌規劃。建立一整套的課程改革機制,致力實現課程思政的統籌規劃,形成完整的領導、管理、踐行及監督評價體系,特別是監督評價體系的建立尤為關鍵,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教學實踐中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落細落實,在物質保障與制度保障的基礎上來確保課程思政的穩步推進。
食品類的課程,都有其特定的知識體系,都蘊藏著豐富的德育資源,通過厘清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目標,聯合食品行業專家和工匠進行課程開發,打破原有學科的思維束縛,改變專業課程教學重智輕德現象,致力挖掘出蘊含于“食品衛生與安全管理”課程中的顯性及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掘出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切合點和閃光點,形成完整實用融合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以專業技能知識為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實現課堂主渠道的功能最大化,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育人目標的統一,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4]。
通過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融匯于各科專業知識的教學當中,將育人目標貫穿于課程教育的全過程,恰到好處的將學科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機結合,不僅能夠豐富學科教育的內容,而且也讓學科內容變得更加有深度。
例如,在講到食品貿易時,培養愛國主義情懷。今天,我國正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同的社會時期愛國主義的內涵不盡相同。因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導致食品貿易競爭力有衰退趨勢,一些發達國家為了抑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會在國際貿易中,利用自身優勢,以保護環境、食品安全等為理由,采用相應的手段限制發展中國家外貿產品出口。通過時政實例引導學生就我國該如何打破這種局面,維護我國對外貿易產品的利益,全面提高我國對外貿易產品的競爭力進行思考,激發他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情懷[5]。
在講到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火腿腸、染色饅頭、回收的地溝油等眾多的食品安全問題時,重點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讓學生從反面深刻認識到缺乏誠信教育的危害性,學生腦海中將深深烙上誠信的印記[6]。
通過該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融入和學習,對學生進行責任公民意識的培育,讓每一個學生都意識到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明確自己作為食品人的社會責任,在學習、生活及工作中守衛食品安全,熱愛人民,尊重政府,維護國家榮譽,促進社會穩定,為食品領域的建設添磚加瓦。
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教學方法改革,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反復研究和討論,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采用講授法、互動式、啟發式、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模擬訓練法等教學方法。通過靈活的課堂組織,強調學生內部動機的激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可布置作業讓學生查詢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案例,在課堂上宣講,并升華為職業要求,由于學生有備而來,生動且有說服力,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國家的“315”期間和食品安全周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工匠與學校師生在校內和校外開展一系列主題特色活動,如利用校園廣播、演講比賽、宣傳櫥窗、展板、校園網等宣傳陣地,進行食品安全事件討論解析或播放相關視頻開展食品安全教育,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有效發揮學校協同育人主渠道,不僅能夠提升教育教學效果,還能夠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課程思政的探索發展既是順應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積極實踐。將育人放在課程教學的首位,讓學科教學最終回歸到“育人”的本真目的,打造全程育人,全員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機制[7],培養教育好學生愛國、誠信、遵紀、有較強的責任公民意識,提高學生始終服務于黨和國家的發展目標及任務的強烈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