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俊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湖北武漢 430205)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課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公共基礎課程的英語課程脫穎而出,英語課程是各個專業的公共必修課,覆蓋面廣、學時長,而且是一門人文素質類的基礎課程,思考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構建思政教育體系,對思政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往往更側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在道德和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缺乏力度。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高等學校各門課都具有育人功能。而高職英語作為高職學生的必修科目,不僅僅只傳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傳遞語言背后所隱藏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社會責任、人文精神、文化自信、職業道德等要素融入到課堂教學,實現英語教學的課程思政功能。
《職場英語口語》為我校大二學生的公選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本文以《新職業英語視聽說1》第八單元“Career”章節為例,分析在課程設計和課程內容環節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如何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職業素養的養成。根據課程要求,本章節要實現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教學活動中了解與職業規劃和面試的相關詞匯,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和面試問答。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技巧、面試技巧和如何準備簡歷。培養學生應變能力,提升職業素養。
情感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情景對話和角色扮演過程中培養職業素養,為今后的職業規劃有更清楚的認識。通過小組協作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競爭參與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職場口語的興趣和對職業定位的思考。
4.1.1 教材內容分析
《新職業英語視聽說1》第八單元“Career”是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它是針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怎樣科學合理地設計符合自身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充分了解自我,認清形勢、正視現實。本節課涉及職業生涯規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和面試技巧,幫助學生成功進入職場。
4.1.2 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節課授課對象是大二學生,該課程是公選課,學生之前有一定的英語基礎,而且對英語比較感興趣并希望提高口語能力。口語學習與職場相結合,實用性比較強,不光傳授英語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但是眾多的大學生對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為何做職業生涯規劃、如何做職業生涯規劃缺乏清晰的認識;學生對職業相關的英文表達也欠缺。通過角色扮演、演講展示等活動在提高學生職場口語能力運用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樹立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
教學重點:如何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掌握基本面試技巧,掌握相關英語詞匯。
教學難點:如何設計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掌握面試技巧。
4.3.1 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進行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點。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演講展示、小組對話等活動來認識自我,找準定位,思考職業規劃,并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面試技巧及簡歷的書寫。
2)協作學習法:把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組的成員互相協作來完成任務。
3)討論交流學習法: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每個小組選出代表總結組成,在此過程中,各個小組間得到交流。
4.3.2 教學手段:多媒體網絡教室、相關教學課件、視頻、雷課堂APP。
4.3.3 學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練習——總結鞏固”。由于學生學習英語動機不強,需要以任務為導向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以角色扮演、演講展示等任務活動激起學生參與動機,提高學生積極性。
4.4.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趣,使學生整堂課都能保持積極的心態去探索新知。例如:1)畢業以后想要從事什么職業?2)有沒有同學思考過自己的職業規劃?那么教師引出“職業”這個話題,介紹各種職業的英文說法,并引入藍領概念,潛移默化中幫學生建立平等的勞動觀,平凡的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就,而且國家對高級技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給學生展示權威數據,典型事例說明。
4.4.2 課堂任務
1)擇業選擇。根據學生人數將學生分成5組,討論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和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職業規劃。深入到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職業選擇,指導點撥并給予建設性意見。要求每組選兩名同學上臺分享自己的想法,1.理想的職業,如遇到不會的英文表達,及時做出提示2.結合自身實際設計的職業規劃。3.準備如何實現,特別是在大學階段可以做哪些準備。從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結合自身實際思考職業規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節課的內容很容易激發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知識,因為很多學生可能從小都會有一個夢想,比如想當工程師,想當飛行員等等。設計活動讓他們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另外對即將畢業的學生來說,職業規劃是他們要面臨的,所以讓學生們思考并分享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鞏固了專業知識,又提升了思辨和職業素養。
2)演講展示。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讓每位同學準備自己的個人簡歷,學習經歷,教育背景,并結合自己的職業需求制定個性化的簡歷。了解基本簡歷制作技巧,同時鍛煉學生口語能力。
4.4.3 歸納總結。通過課件演示,聽力訓練系統的向學生介紹職業相關詞匯,并介紹社會就業現狀。引導學生思索職業規劃,掌握基本簡歷制作技巧和面試技巧。
本節課旨在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擇業觀,使他們認清形勢、正視現實,把握機遇,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當前課程思政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具有現實意義。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素養,提升就業競爭力,重塑信心、找回自我,以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投身到擇業的大軍中去。并在課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樹立平等的勞動觀,尊重創造性勞動,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忠于職守、精益求精、執著堅持、追求革新。教師在給出課堂任務后可以拋出和主題相關的問題供大家討論:面對畢業后的選擇,一是自主創業,一是去公司工作,你的想法呢?你是傾向于藍領工作還是白領工作?這些都是涉及到學生未來職業規劃,能引起學生思想情感共鳴的話題。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從過來人的角色同同學分享職業故事,用思政課的語言和邏輯力量提升學生職業意識,人文素養。
本文通過教材《新職業英語視聽說1》第八單元“Career”章節為例,從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過程等分析在課程設計和課程內容環節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如何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職業素養的養成。分析思政教學如何融入英語課堂并實現高校教學的育人功能和教師的育人職責。